郁紅艷
【摘要】國家對三農政策支持力度逐漸增強,鄉鎮財政支農資金逐漸增加,此時如不及時創新鄉鎮財政資金使用和監管體制,就不能很好發揮財政支農資金效益,也容易形成貪污腐敗土壤,阻礙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文章在對目前鄉鎮財政監管狀況進行客觀審視的基礎上,對工作中存在的不良跡象進行了挖掘,研究了鄉鎮財政資金使用和監管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同時從三個方面提出了提升鄉鎮財政資金監管有效性的策略和辦法。
【關鍵詞】鄉鎮財政 監管機制 問題 監管策略
近年來,國家對三農政策支持力度逐漸增強,鄉鎮財政支農資金逐漸增加,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公共財政職能全面融合,隨著各項建設項目與各種惠農資金疊加,促進農民經濟收入與生活質量全面提升。但是,在實際工作中,不少賬目核算粗放,財政資金使用和監管還存在不少問題,如不及時創新鄉鎮財政資金使用和監管體制,就很難更好的發揮財政支農資金效益,也容易形成貪污腐敗土壤,阻礙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一、鄉鎮財政資金使用和監管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財政涉農補貼分配體制公正性不夠
從財政補貼資金分配政策內容的角度來看,包括農資綜合直補在內,大部分農田種植面積基本難以精準核實,加上動態經營活動的交織化影響,致使種而不補等結果百般重生。另一方面,鄉鎮人口波動幅度較大,而國家田地政策又保留適當的穩定,本地居民不可能全面平均享受公共財政優惠待遇,群眾滿意度也因此逐漸下降。
(二)鄉鎮財政資金使用情況公開不夠
資金到位與相關信息公開難以同步進行,尤其公開內容不夠具體。如上級補助各項支農資金項目,會借助廣播、電視等媒體及時發布,群眾很快接收,但是由于實際下撥程序繁瑣,群眾會在很久一段時期后才算真正享受有關待遇,容易使廣大民眾心生誤解;再有后期分配方案制定流程中,資金籌集渠道與分配信息難以在規定時間及地點公示,有的公示比較粗放,群眾無法了解全面信息。
(三)涉農專項資金監管力度不夠
涉農資金經常出現“跑、冒、滴、漏”現象,甚至很難達到預期效果。按照政府規定的農業以及財政項目調試指標分析,有關鄉鎮財政報賬工作主要依靠縣級單位執行,財政監管部門甚至無權參與,大部分活動決策不過是流于形式。同時鄉鎮財政不可避免地受到當地政府牽制,極有可能導致大量專項資金被截留、轉移。以上一切現象都在不斷銷蝕此類財政監督機制的調試功能,資金安全價值地位早已名存實亡。
(四)鄉鎮財政資金監督機制改建效率低下
在機構設置層面,人員管制秩序嚴重失衡,部分隸屬于縣級或者鄉鎮管制范圍,截止至今都尚未做出明確規定,一旦內部工序銜接出現任何問題,因為職責界定范疇模糊不清,相互推諉行為必將瞬間擴散;鄉鎮財政監管工作人員無論在工作條件與待遇條件上都相對不夠完善,包括相同單位不同工資結果現象,都會嚴重打擊第一線工作人員的積極適應態度;同時,此類地區技術設備與辦公環境十分惡劣,監管工作質量改造項目根本無從插入。
二、強化我國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實效的策略分析
處于創新時期的城鄉改造建設事業,需要結合各類惠農經濟政策進行科學發展思維擴散,實現內部資金監管制度的精細化布置;同時開創基層財政管制職能風尚,把握好資金播散與監管銜接細節。
(一)高效宣傳涉農資金監管工作重要性內容
鄉鎮財政監管部門必須全面理解國家惠農政策應用規則,盡量在適應城鄉統籌發展前提下,實現財政科學精細化調整,全面站在內部秩序引導角度,保證單位成員職責范疇的清晰界定結果,最終合理理解涉農資金監管落實的緊迫性。異質化財政單位要抓緊強化涉農資金監管職能延展地位,督促鄉鎮財政管制人員切實履行職責內容。竭盡全力維護資金健全使用與監管目標責任體制,切實將鄉鎮輕效益、重建設的不良作風根除。
(二)清晰界定鄉鎮財政資金監管范圍
經過長期的財政業務實踐我們可以看到,為了真正提升鄉鎮財政職能指導功效,使得最近民生政策在第一時間落實到農村基層地區,穩定各類資金輔助效應,需要著力做好以下幾點:首先,要及時擴充財政資金監管界定范圍,將鄉鎮本級、鎮集體以及上級政府資金進行統籌規劃,并合理納入特定財政監管職務范疇;其次,要強化補助型資金的監管實效,對于異質化補充政策以及對象進行合理公開展示,穩固補助信息宣傳效率,必要時采取專戶管理與分賬核算策略,杜絕任何截留與挪用農民補貼資金現象的滋生;最后,要維持項目資金監管功效,鄉鎮財政有必要將特有經濟項目公示,監管部門同步處理資金撥付與工程進展狀況觀察職務,令有限的資金發揮極限狀態的效益水準。
(三)創新分配體制的開設與應用
針對當前人地矛盾突出現象,鄉鎮財政資金的監管部門要積極探索惠農資金分配體制,力爭每個農民都能享受到黨的富民政策,讓公共財政的陽光普照每個村民。在不違反法律、法規,不違背群眾意愿的情況下,可以采取按現有人口分配鄉鎮財政補助資金,即經全體村民會議討論通過,在不改變土地承包政策的基礎上,對鄉鎮分配到村的按田地分配的財政直接補貼農民資金,采取以現有人口平均分配的辦法。
另一方面,依照精簡效能的原則調整現有鄉鎮財政人員;招錄一批經濟、財會和計算機類的專業人才,充實到鄉鎮財政干部隊伍中來。同時要加強干部培訓教育,以提高財政所人員監管能力和服務水平。
總之,國家三農支持政策的實施充分體現了我黨和我國政府對廣大農民的扶持,也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突出體現之一。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出現了對于鄉鎮財政支農資金監管不到位的突出問題。這就要求我們要對鄉鎮基層財政資金監管體制進行合理調整,使其充分適應國家各類惠農政策,杜絕內部隨意挪用、轉換的現象發生。只有這樣,才能使財政支農政策落到實處,有效迎合城鎮化科學改建指標,為社會主義事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澤輝.完善鄉鎮財政職能 加強鄉鎮財政監管——以金塔縣為例[J].財會研究,2012,22(19):88-94.
[2]鄧宏亮.財政支農增長的空間外溢性及門檻效應分析[J].財貿研究,2013,15(05):103-106.
[3]張宗花.加強鄉鎮財政資金監管,確保財政資金的使用安全[J].會計師,2014,17(11):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