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迅
【摘要】會計作為一種經管理活動同樣與共存在的環境息息相關,會計環境泛指與會計產生和發展密切相關,并對會計思想,會計理論和會計實務影響的一個重要方面表現在它通過對會計工作的作用而影響著投資人、債權人的利益和經濟管理活動的質量。
【關鍵詞】會計 獨立性 會計信息
會計資料如果不能真實完整地反映經濟活動的運行軌跡及成果,就必然會對經營者的決策造成誤導,損害投資人、債權人的利益,造成政府宏觀調控政策的失誤。如何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可靠早已成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問題。
那么如何才能防止這些弊端的發生呢?加強對會計工作的監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監管體制,為會計工作提供一個良好的會計環境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為了充分發揮會計工作的反映和監督作用,將會計工作從單位的管理體制中分離出來,建立一個獨立的反映和監督體系是一種較好的選擇。以下是對這引起具體環節的考慮:
一、在會計人員的來源上實行以地區為單位,對本地區各單位的會計人員實行集中調配機制
在現行管理模式下,單位的會計人員大多是由單位直接聘用,在這種模式下,管理層控制招聘的過程也是一種必需的手段。這時將會計人員的聘用權從管理者的人事權中剝離出來就成了一種必要的措施。具體可以采用兩種方式:
一種方式是由地方財政部門出面組建一個會計人才庫,本地區內所有單位的會計人員均由這個人才庫管理。
另一種方式是建立地方會計協會來負責本地的日常會計人員管理工作。
會計管理部門應該負責為本地區的所有企事業單位提供會計人才資源。各企事業單位對會計人員的需求也必須通過當地的會計管理部門來解決。在企事業單位需要會計人員時,必須向當地會計管理部門提出申請,說明所需會計人員的數量、準備提供工作崗位、對任職人員學歷、職稱、技能的要求,以及準備提供的待遇條件等資料。
會計管理部門在接到用人單位的申請后,應及時審核申請材料,之后對本部門所管理的會計人員發布相應信息。凡屬本地區的會計人員如果對用人單位提供的職位感興趣,可以向會計管理部門報名申請該職位。會計管理部門工作人員應對申請者的資格予以審查,對于符合條件的給予登記。在登記工作結束之后,由會計管理部門下轄的考試委員會進行對所有申請者予以考試。但是考試不應該是會計管理部門為用人單位選拔會計人員的唯一標準。具體選聘工作還應結合對人員的考核來進行,而考核工作應以平時對會計人員的考核記錄為依據,而不能僅以一次選聘時的突擊考核的依據。
二、對當前會計人員所承擔的工作進行分化,將其反映和監督職能獨立出來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會計職能的深化,當前單位的會計人員除了承擔對經濟活動的反映和監督職能外,還承擔了相當一部分其他的經濟管理職能。如對經濟前景進行預測、為經營決策提供信息的職能,高級會計人員還承擔著為企業籌集資金合理、安排資金流向等職能。而這些其他職能都是企業經營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不應該也不能夠將其從單位負責人的權力中分離出來由會計人員來執行的。可是會計人員如果依然承擔該職能,無疑會對會計工作的獨立性造成嚴重的影響,在不同程度上損害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將會計人員目前承擔的職能進行分化,將其反映與監督職能之外的工作歸還有關經營管理部門,從而做一個單純的“賬房先生。”
三、保持會計人員的報酬相對獨立
經濟因素是影響會計工作獨立性的重要因素。如果會計人員的報酬不能相對獨立,將嚴重損害會計工作本身的獨立性,也最終會影響到會計資料的真實性。
從理論上講,會計人員的報酬應該與其工作成果成正比,但實務中,會計工作的成果很難精確計量。因此,會計人員的報酬參照本企業同級或相似管理人員的報酬來決定是一個可行的方法。但是也應該同時考慮到具體某個會計人員的工作強度、會計人員的業務水平等因素綜合確定。
四、對會計人員的考評應保持獨立
對會計人員的考評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是考評會計人員的工作態度,即工作是否積極認真、是否能及時處理好本單位的會計業務,以及工作態度是否端正、是否能夠達到單位要求的出勤率、有無未經批準隨意曠工現象。這部分工作考評可以由本單位的管理層來進行。
對會計人員進行考評的另一部分是指對會計工作本身的考評。這部分考評工作應由會計管理部門進行,具體可由會計部門委托社會中介機構,如會計師事務所進行。
對兩方面的考評結果,均應該做出記錄,并且為每個會計人員建立業務檔案,作為以后會計人員晉級、升遷或更換其工作崗位的參考依據。考評的結果也應該及時通知被考評人員,以起到促進會計人員改進工作的作用。
五、對會計人員的獎懲要保持獨立性,以避免管理層運用獎懲手段干涉會計活動的進行
獎勵處罰是對會計人員的進行管理的有效手段。運用得當可以促使會計工作的改善,有利于提高單位的經濟活動的效率和效果如何對會計人員進行獎懲、由誰主持獎懲工作、獎懲的內容是什么,這些是關系到會計工作的一件大事。
而對于因會計人員在具體會計工作之外的原因而引起的獎懲,如因會計人員不遵守用人單位管理紀律、隨意曠工等,可由用人單位在通報會計管理部門之后做出。
但是,無論對于哪種具體的獎懲都應允許被懲罰人員做出申辯或者被獎勵人員接受單位內部其他員工的監督。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獎懲措施失去客觀依據,違背其施行的本質目的。
六、單位內部各崗位會計人員及各單位會計人員應及時進行交流,以防止舞弊發生的可能性
負責一項具體會計業務的會計人員如果在一個崗位上長久工作。將有利于其掩飾自己的舞弊行為,損害單位的物質利益。適時對各個崗位上的會計人員進行交流可以及時發現各種舞弊行為,也能較為有效地阻止內部人員的互相勾結。
單位內部會計人員的交流可在總會計師領導下進行,而各單位之間主管會計人員的交流應在會計管理部門的組織下進行。交流可以采用竟聘制,也可以采用有效監控下的雙向選擇制。但是無論用哪種方法,單位的總會計師及主要會計主管均不得被交流到其近親屬擔任單位負責人的單位里去擔任職務。如果不堅持這一原則,交流工作將失去其本質意義。
七、建立總會計師負責制,保證會計報表編制的獨立性
編制會計報表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企業現在或潛在的投資者、債權人、政府以及其他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要求,以便做出正確的決策。因此,為了保護社會經濟的正常發展,各國都通過立法手段來維護會計報表的編制工作。但是盡管如此,編制虛假會計報表的行為仍時有發生。這主要原因在于報表提供者的利益與報表所反映的信息密切相關。為了趨利避害的目的,單位管理層不惜冒著以身試法的危險對外提供虛假的會計報表。
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途徑在于讓與會計報表所反映信息有利害關系的管理當局和會計報表的提供者這一角色分離開來,使會計報表所反映的信息與報表提供者沒有利益關系。這就是說要將目前單位負責人對會計報表內容的真實、完整負責,改為總會計師對會計報表的內容負責。如前所述,會計系統的業務經過分離,已經不再承擔會計業務以外的其他工作,其利益不再與會計信息有牽扯,較容易在提供報表過程中保持客觀的態度。這就從根本上杜絕了會計報表編制者提供虛假信息的誘因,從而為報表使用者的利益提供保證。
參考文獻
[1]李光忠主編.《會計學概論》.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2]吳培良,鄭明身,王鳳彬編著.《組織理論與設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年6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