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 聞瓊 李錦譞 高玉苗 程翔
【摘要】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構建學習型社會成為提高人們綜合素質和促進全面發展的迫切要求,全民學習、終身學習已成為一種潮流和趨勢。當前社會就業競爭激烈,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尤其是專業與就業不對口問題。因此,大學生做好自我導向學習,提升自我就業競爭力,成為解決就業問題的重要一步。本文在此背景下通過問卷調查、實地采訪等方式,以北京市屬高校為例,對大學生的自我導向學習發展狀況進行實證探究,對其自我導向學習中所遇見的障礙和限制因素進行全面系統分析,從而為提升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關鍵詞】自主導向學習 大學生 就業競爭力
一、前言
1966年,加拿大成人教育家艾倫·塔夫(Allen Tough)經研究證實成人學習具有自我規劃的傾向和特質,首次提出“自我導向學習(self-directed learning)”一詞。1975年,美國成人教育學之父麥爾克姆·諾爾斯(Malcolm Knowles)為自我導向學習做了定義,“自我導向學習”開始受到世人重視。總體來說,自我導向學習的含義是指學習者在獨立性、自覺性和批判性思維的指導下有意識地進行學習,自己確立學習目標,擬訂學習計劃,尋找學習資源,選擇學習方式,從事學習活動,評價學習結果,強調學習的自主性、靈活性和終身發展性。
二、調研分析
(一)調研背景
隨著信息時代的數字化轉變和當前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才需求的不斷變化,大學畢業生人數的不斷增長,各公司對大學畢業生的專業知識與綜合素質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導致就業競爭日趨激烈。大學生不得不面對“就業難,難就業”的尷尬情形,專業與就業不對口矛盾日趨尖銳。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不懂得珍惜學習機會,態度散漫,缺乏積極學習動機,更不懂得通過自主導向學習來提升自我就業競爭能力。我們深感到關注學生主體性發展,對自我導向學習的研究迫在眉睫。
(二)調研總結
在此次調研過程中,我們通過問卷調查、實地采訪等形式對在職教師、在校學生以及學校管理層就大學生工作專業不對口問題進行了調查。調研數據顯示,在受訪的大學生中,大部分同學都能清楚認知當前社會大學生就業的嚴峻形勢,但在這一大部分人中,只有認知,沒有行動的人也不在少數。在采訪過程中,很多老師都表示非常愿意對大學生提升就業競爭優勢做出指導,同時也表示對此有心無力。而學校的管理層則表示學校已經盡可能的為學生提供便利來提升本校學生就業競爭優勢,對于學生專業不對口的就業問題學校也有難處。
三、問題總結
(一)政府
1.出臺的政策。教育部及北京市教委就當前大學生畢業就業難的問題出臺了一系列的相關政策以期解決,可成效甚低,究其原因,我們分析:①出臺的政策雖好,但缺乏實踐基礎,未考慮學校的類型差異,也未從根本上深究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②出臺的新政策與舊政策之間有矛盾,讓學校和學生不知該如何實施;③只管出臺政策,不管政策實施。
2.對學校的考核機制。當前北京市屬高校可以分為應用型大學和理論研究型大學,而當前對于高校的考核排名機制以及出臺的相關政策都忽略了大學類型不同這一問題。所有大學都實行一套機制,使得高校更重視科研,而忽略了教學的重要性。
(二)學校
1.行政管理人員。學校的行政管理人員本校大學生的就業問題重視度不高,表示:當前學校所提供的一切關于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設施和制度都是根據教育部及北京市教委所出臺的政策以及學校的實際情況所制定的,學校有學校的難處,學生應該就學校現有的條件,不斷從自身突破,提高自己的就業競爭力。
2.學校環境。(1)自習條件。沒有專用的自習室及會議室,各類社團活動和學校會議占用自習室,而圖書館設置的自習座位過少,讓大部分同學沒有可以自習的環境。
(2)必修課與選修課的開設。對于大學生而言,不論就業還是考研,專業課都很重要,可多數大學生的專業課成績很不理想。在調研過程中,很多大學生表示,一些很有用的專業課由于基礎不到位,學起來很費勁,而學校開設的基礎課只有國家規定的公共基礎課,卻沒有與專業課相匹配的專業基礎課,必修課和選修課的開設不合理,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難度,降低了其興趣和效率。
3.教學。在采訪過程中,教師就大學生就業專業不對口問題以及如何提升就業競爭優勢表示:不是教師不愿意給學生上基礎課,而是學校教務處對于課程的安排使他們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時,很多教師提到了學校現在的考核及評優評職稱的機制完全以科研、發表論文為主,這是完全不合理的。教師,應當以教學為主,而其考核標準的絕大部分也應與教學相關,而非科研及論文。其次,很多老師也提到,現在學校對于老師的薪資很不合理,既想要教師自行開設一些與專業比賽對接的選修課,又不給予相應的課時及薪資。這些都使得教師對于教學是不上心,而對于本校學生的就業問題,教師們更為有心無力。
4.學生。在受訪的大學生中,很大一部分人對于當前的就業形勢有清楚的了解,可對于自己的未來卻很迷茫,并且選擇了旁觀,沒有制定一個適合自身的職業規劃。很多同學表示,不是他們不愿意做規劃,而是不知所措,學校對此未提供相應的幫助,讓學生感到很無力。
已有規劃的受訪者占比較小,其中,一部分人表示雖有規劃,但實施起來很難。一方面,學校各種各樣的條款制度以及獎學金的評比,讓學生分身乏術,很多事情難以兼顧;另一方面,教師上完課后很少在辦公室,學生在學習上出現的問題不能及時得到解決。另一部分人表示,規劃實施了,可是期限過長,在短期內很難見效,自信心受到打擊,沒有毅力和耐心堅持下去。
四、結束語
大學生是否能夠正確進行自我導向學習,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是提升自我的就業競爭力,緩解就業與專業不對口矛盾的關鍵。與此同時,政府與學校能否改變高等教育的傳統教學方法,倡導學生自主學習新模式,擔當大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幫助者也是創建終身學習型社會的重要因素。
參考文獻
[1]王旭.成人自我導向學習理論及啟示[A].成人教育,2012:78-79.
[2]任學華.成人自我導向學習探析[A].高等函授學報,2009:56-58.
[3]王小艷.如何進行員工激勵[J].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177.
[4]寸曉紅.對高職生自我導向學習現狀的調查[B].職教論壇,2012:92-94.
[5]鄧輝平.大學生學習動機程度特點的調查和實驗研究[D].湖南:湖南師范大學,2001:1-48.
[6]王傳永.國外成人自我導向學習研究探微[B].成人教育,2002:70-79.
[7]蔣琴,張莉渺.自我導向學習模型的構建與運用[A].高等函授學報,2011:80-82.
[8]殷堅,季建峰.從自我導向學習看名師專業成長[J].學苑教育,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