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鳳濤 翟紅英 趙璽
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北京市中小學教育,充分發揮高校師范資源的優勢,推動和引導義務教育階段小學音樂、體育、美育工作科學、有序地發展,幫助中小學在音、體、美等方面構建體系,形成能力,全面提升素質教育和學校的辦學水平及教育質量。在市教委的指導下,北京聯合大學牽手北京市7所小學,在文化建設、課程改革、學生社團、教師成長和教學研究等方面進行合作。通過與小學校領導的多次溝通,我們較好地了解到他們的需求,并走進小學課堂,跟小學生進行全面接觸,了解他們的特點,進行科學課程體系規劃。北京市171中學附屬青年湖小學作為171中學青年湖小學部,注重從小培育小學生的科學素養,注重打造科技特色。根據青年湖小學的特色發展需求,“高參小”項目利用師范資源和專業優勢,幫助青年湖小學在科技方面構建出科學探索課程體系,全面提升小學素質教育的能力,讓學生全面受益。
一、小學科學探索課程體系的構建理念
1. 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
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小學科學課程應該通過觀察身邊的科學現象,不斷了解科學概念,積累科學探究的技能和方法,在實踐中學會溝通、語言表達以及同組合作的能力??茖W課程要使學生獲得善于思考、勇于開拓、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對個人科學素質的形成具有決定性作用。因此,全面提高每位學生的科學素質,是科學課程的核心理念。
2. 構建“雙主線”的授課內容和課堂
科學課程的設計以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深度融合形成雙主線的互補模式。我們將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等層面,不斷地滲透在教材和課堂中,打造課堂內容與課堂教學“雙主線”特色?!半p主線”科學探索課程體系以項目教學為載體,教學內容以“學習—實踐—思考”為主線,教學設計以“看—想—說—做”對科學課程課堂進行一體化設計,讓學生逐步領會科學本質,學會用科學思維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3. 以生活中的科學知識為起點,搭建知識學習平臺
科學課程應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生活經驗出發,在學生所熟知的生活情境中感受科學的重要性,學會分析和解決與科學相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在教學內容設計中,大量聯系生活中與科學原理相關的例子,幫助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科學現象,使他們在學習中體驗科學的魅力和樂趣。
4. 構建探究學習模式
科學探究是科學研究過程的本質特征,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在科學探索課程體系構建中,科學探究主要體現在課程對課堂教學的設計。例如,課前導入時,采取和課程相關的科學小故事進行導入;課堂實踐中,不急于給出科學現象的結論,而是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首先進行思考分析后猜想實驗結論,最后聯系實際中的應用,讓學生的學習方式多樣化,不斷產生濃厚的興趣。
5. 以項目式為引導,構建分層的由淺入深的科學探索課程體系
以科學知識搭建科學項目為依托,在生命、地球、物理、化學等方面從起始年級開始,每個學期選取16個核心概念作為主要學習內容。鑒于學生的具體年齡特征,從簡單到復雜進行分級設計,也就是把所有的核心概念細化成具體概念,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應用例子,逐步使學生從掌握滲透到應用。
二、具體的設計思路
學校在支持中小學特色發展的工作中,結合小學特色項目打造過程中的實際需要,針對不同年齡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開發出“雙主線”的科學探索校本課程。生活于科技快速發展的時期,我們隨時都會明顯地感到來自科學技術的影響??茖W探索課程以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以動手和探究為核心,用學生必備的基礎學科知識培養科學思維方式。
在教學內容上,以“學習—實踐—思考”為主線,用科學故事導入,在講解科學原理知識的過程中讓學生初步形成認識,通過動手操作進一步驗證科學原理,加深印象,通過課后思考培養學生深入思考的習慣,加深認識,擴大知識面,使課堂知識得到延伸。課程內容的設計符合小學生思維的構建方式。課程設置按照年級和學期劃分,用“核心概念”螺旋遞增的建構方式,每學期與教學同步,設計16個科學實驗,隨著年級的增高,不斷強化并逐步加深對科學知識的拓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能掌握獨立的相關知識,而且能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課堂教學設計中,以“看—想—說—做”為主線開展探究式的教與學活動,將科學知識融會貫通后傳遞給學生。通過“看一看”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科學現象,引起直覺認知;通過“想一想”啟發學生將學到的科學知識和日常生活相聯系,識別科學與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啟發積極思維;重視師生與生生間的互動,通過“說一說”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和方法的總結與反思;通過“做一做”指導學生動手實驗,培養他們探索科學的精神。
三、“雙主線”科學探索課程實例分析
科學探索課程內容將學生可以感知的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與宇宙科學、技術與工程學中的較為直觀、比較感興趣的內容當作載體,將重心設置于培育學生在科學探究方面的興趣、正確思維形式與學習習慣的養成方面。本文以“飛舞的紙片”為例,介紹“雙主線”科學探索課程模式的具體內容。
1. 注重課程內容設計,構建全面知識平臺
在實驗項目內容中,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以科學小故事“馬德堡半球實驗”引出課程的主要知識點:大氣壓??茖W課程不但要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和動手能力,還要不斷地幫助學生拓寬科學知識面,讓學生認識大氣壓,了解大氣壓的存在,知道大氣壓與沸點、與海拔及與流速的關系。因此,在內容設置上,注重每一項科學原理在生活中的運用,通過日常生活中和大氣壓有關的例子,基于科學視角認識和解釋日常生活中因大氣壓引起的科學現象。通過現實中的諸多例子,學生可以了解、熟悉大氣壓及相關知識點,通過親手實驗,培養探究科學原理的方法,觀察實驗現象,運用科學的方法有效探究科學問題。
2. 注重探究式教學方法,科學設計教學過程
課堂內容設計是學習科學知識和提升科學素養的基礎,科學的教學方法和課堂設計是學生領會和掌握科學知識的重要途徑,二者缺一不可?!帮w舞的紙片”課程內容的講授主要采用探究式學習方式,在教師的指導、組織和支持下,學生可以主動參與,動手動腦,積極體驗,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以獲取科學知識、領悟科學思想、學習科學方法的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扮演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的角色。課堂教學中,始終圍繞“看—想—說—做”這一主線,通過實驗法、提問法、列舉法及引導總結法,交替組織課堂教學,不斷加深對科學現象和科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啟發學生發現大氣壓這一科學原理在生活中的應用。
3. 注重分層培養,逐步推進教學
小學一二年級側重培養學生想象力,鍛煉出靈巧的雙手;三四年級側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五六年級側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思維。在實踐項目中,學生能夠更好地培育實踐動手和實驗報告撰寫能力。通過“課后一小時”科學知識的學習和技能訓練,將科技教育進入教學主渠道落實到每個學生,讓他們的個性及特長、興趣得到更好的發展。
(作者單位:北京聯合大學師范學院)
(責任編輯:孫建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