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朝霞
管理工作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如何“穿針引線”,如何“彈好鋼琴”,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無數次地 ?我問,
是哪扇門,
我在它前面無數次徘徊,
它卻早已為我打開?
也許是一扇不起眼的校門。
可在那里,
開放、包容、平等、科學、每個孩子的權利……
像新鮮的花兒,
每天幸福地綻放 ?迎接我們。
或者,一扇心門,
它裝在每個老師心里。
可它敞開著,
微笑、愛、耐心、知識、真誠、責任……
像一輪明亮、皎潔的月亮,
陪伴著每一顆孤獨的星星。
還有哪扇門,塵封已久
正在緩緩地打開?
從此漸漸地,聞到了陽光下的花香,
傳出了笑聲。
是我?是他?
我無數次地問。”
讀著讀著,我的眼睛一次又一次濕潤了。分管學校特殊教育工作這幾年來,我接觸了一些自閉癥孩子及他們的家長,也看過有關自閉癥題材的書本、影片等。可以說,自己還是比較了解這些孩子的家長的。但是,今天,我仍然被深深地感動了!感動之余,慶幸自己當初的那一點點堅持,那一點點提醒。事情,還得從5天前說起。
那天,我和關老師、尹老師一起去參加特教中心組織的培訓。課間,關老師問我:“下周的一年級家長開放日,能不讓小付(患有自閉癥)參加嗎?我擔心他見到那種場面受不了而鬧起來,事情就麻煩了。”毫無準備就拋出了這樣一個棘手的問題,我真有點措手不及。面對教師的“請示”,該如何回答呢?我猶豫了。說心里話,我當然希望小付能像其他孩子一樣參與學校的所有活動。不讓他參加,就是對他的一種拋棄,那不是我想要的結果,也與學校一直倡導的理念相背離。但是,我也有自己的擔心,一是擔心他真的在課堂鬧起來,讓其他家長心生反感,今后的融合教育工作怎么做?二來擔心如果我堅持要他參加開放日活動,關老師該有多大的壓力!片刻的猶豫后,我決定先和關老師聊聊小付的近況。
“小付目前上課的狀況怎么樣?你覺得開放日中,他異常表現的概率會有多大?”
“目前還好,寫字的時候很安靜。但是不高興時,還是會大聲地喊‘戳老師眼睛’。至于開放日那天會怎樣,我真不知道。”
“和他家長聊過開放日的事情嗎?家長是什么態度呢?”
“還沒有。”
“是否征求一下家長的意見?”
“對,應該聽聽家長的。”旁邊的尹老師插話了。
尹老師班里也有一個自閉癥的孩子,已經教了3年。于是,我決定也調動一下她的資源,說道:“老尹你也出出主意,如果我們提前做點什么工作,是否可以緩解孩子的焦慮情緒呢?因為如果他這次表現不錯,倒是一個讓其他家長接受他的好機會。”
聽我這么一說,尹老師立刻開始支招:“我也覺得可以試試。比如先跟孩子聊聊,告訴他會有很多叔叔阿姨來聽課,看他會有什么反應。還有……”
聽著尹老師支的招兒,關老師似乎心有所動:“我再回去觀察觀察他,看看怎么辦比較好。”
19日,小付和別的孩子一樣,參加了家長開放日活動,表現得比我們預期的要好—雖然前幾分鐘他有點不適應,還尖聲地喊了一句:“戳老師眼睛!”但關老師及時、敏感地捕捉到了這一點,巧妙地安排學生們集體朗讀,把小付的聲音淹沒在了讀書聲里。后來他一直較為安靜。小付爸爸在參加完開放日活動后無比興奮。盡管是電話里,我也強烈地感受到了那種喜悅的心情。“您能否把這件事情記錄下來?”我試探性地問。“沒問題!”對方欣然同意。
20日一早,我就接到小付爸爸的郵件。本文開頭引用的,就是這篇隨筆最后一部分。這篇題為《一堂公開課,讓我興奮難眠》的隨筆,長達三千字。詳細地記錄了他從接到家長開放日通知后的心路歷程:從開始的因害怕孩子異常表現招來其他家長的不良反應而斷然拒絕孩子參加活動,到后來在關老師的勸說后自己反復征求家人尤其是孩子本人的意見后的矛盾心情,以及自己提心吊膽地走進課堂直至最后圓滿結束的興奮心情。其言辭之真切,情感之細膩,我相信,誰看后都不會不為之動容!
“11月19日上午,就這么順利。
就這么順利嗎?就這么順利。
是真的嗎?真的。
……
晚飯,我破例地喝了一小盅酒。”
讀著這些文字,在感動、高興、慶幸之余,我在想,還能繼續做點什么?對了,聽關老師說,當天下午她要召開他們班家委會代表的第一次會議。我把小付家長的隨筆打印好了交給關老師:“這是小付爸爸寫的隨筆,你看看。他十分感謝你,感謝學校。另外,你看是否在家委會會議上適當滲透一下小付的事情?這篇隨筆,可以作為一個切入點。如需要,我可以和你一起來開這個會。”關老師表示,她想自己試試……
走在下班路上,我接到了關老師的電話,她告訴我,在會上,她讓一位家長讀了那篇隨筆,大家都潸然淚下,紛紛出謀劃策如何來幫助小付及小付的家長……
晚上,關老師給發了飛信,說其中一位家長回家就向孩子滲透了有關小付的事,還寫下了如下感慨:
你以為他調皮,你以為他膽大妄為,你以為他明明跟你們一樣卻被老師無底限地關照著,你甚至羨慕他連上學都有生活老師陪伴著是多么幸福……你卻不知真相背后有多少他父母的淚水與心酸,有多少老師的付出與支持。可你有什么錯呢,你太年少無知,媽媽不知如何解開你心中小小的疑惑與不解,雖然媽媽知道你是特別的善良與有大愛的孩子,但媽媽還是怕告訴你真相后,你會或者小心翼翼地跟他相處,或者用有色眼光看待他,因而傷害到他本已脆弱封閉的心靈……我們會等到那么一天,他會被大家的愛融化了,從他的世界走出來擁抱你們,和你們一起談天說地、勾肩搭背!
多好的家長!一切,都如我期待的那樣出現了!盡管小付在融合教育的路上還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困難,但這絕對是一個良好的開始!我雖不能像小付爸爸那樣破例喝一盅,但也是興奮無比啊!我立即著手準備下周全體會的事宜:我要在全體會上讀讀小付爸爸的隨筆,要請關老師講講她在此事前前后后的心路歷程。我還要介紹幾個特別關注特殊學生需求的教師的事情。“講述我校融合教育的故事”是這次會議的主題,主要目的就是在學校營造接納、尊重、關愛的融合教育氛圍。
此事雖已過去近半年,現在想起,仍記憶猶新。細細思量此事,自己對管理工作又有了新的認識。
所謂管理,“就是按照一定的程序,組織和領導他人去有效工作,并最終實現組織目標的過程”。[1] 通過此定義,可見管理的特點之一—主要是調動別人積極性使之去做某些具體的事務。在該案例里,我兩次調動關老師的積極性,引導她去思考,去判斷,去行動:第一次是幫助小付順利完成家長開放日活動,第二次是引導家委會成員接納小付。面對關老師提出的“是否讓小付參加開放日活動”問題,我沒有武斷地說讓參加還是不讓參加,而是先引導關老師說說孩子的近況,再引導分析是否有可能為公開課提前做準備以使孩子情緒穩定,最后讓關老師自己做出決定。此時,我是引導者、傾聽者,而非裁判、指揮官。角色的轉變,使關老師感受到了尊重,主動性被大大激發,也極為有利于她后面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我還兩次啟動家長:一次是正面提醒小付爸爸寫下開放日前后他自己的心路歷程,一次是通過關老師,啟動家委會成員去影響其他的學生家長。兩次啟動,我扮演的是一個信息傳播者的角色。我分別把家長的信息傳遞給教師,傳遞給其他家長,“促進了組織內部的信息溝通”。[2] 在教師和家長之間,在家長與家長之間,形成一種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和互相支持的良好氛圍。我還引導尹老師給關老師支招兒。她和關老師一樣都是自閉癥孩子的班主任,和我的話語相比,從內心來說,關老師可能更愿意接受她的話語。同時,畢竟她有3年與自閉癥孩子相處的經驗,又能為關老師支一些實實在在的招兒,這為后面的提前鋪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整個活動中,我就像一條鯰魚,不停地攪動,組織中的每個人的能量都被激發出來。我又像一個裁縫,穿針引線,跳進跳出,一件漂亮的作品就誕生了!
當然,作為管理者,在穿針引線的過程中,還要注意以下三點。
1. 實現目標是穿針引線的最根本任務
管理總是朝向某個預定目標的。在這個案例中,我充分激發組織中各人員的能力,所要達到的目標就是踐行學校生長教育理念倡導的“關注每一個的每一天”。盡最大可能地讓小付參加開放日活動,盡最大可能地讓小付班的同學及他們的家長接納小付、幫助小付,盡最大可能地讓學校老師真正理解學生家長(尤其是殘疾學生家長),是我工作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
2. 抓住契機是穿針引線的智慧
為自閉癥孩子營造接納、安全的氛圍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如何營造呢?需要抓住契機。面對小付爸爸的激動心情,我知道,促進家長和關老師關系的契機來了!我讓家長記錄自己的感受,并把隨筆轉交給關老師。隨筆里充滿了對關老師的感激之情,關老師看了,一定會大大地激發她的工作熱情。同時,隨筆里還有很多小付爸爸的內心獨白,這也是關老師理解家長的一個好契機。良好的關系是一切工作的基礎。這份隨筆,將使老師和家長的心貼得更緊。
隨筆情真意切,也是讓其他家長接納小付、接納這個家庭的好契機,于是,我又鼓勵關老師與其他家長分享隨筆。也是受此隨筆的感染,我們才看到了家長這樣的留言:“如果我們做不到讓他接受你,喜歡你,那我們也要做到不要打擾他、不要刺激他、不要遠離他、不要忽視他,我們要愛他、接受他、理解他……”家長有了這樣的認識,我們還用擔心孩子們不能接納小付嗎?
“道德與責任”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教師的第一條要求。如何讓教師樹立良好的師德,具有高度的責任感,讓其設身處地地站在家長的角度考慮問題不失為一個好方法。于是,我又在全體會上講述有關的故事。從教師流下的淚水里,我知道,這個契機抓得好。
管理需要找準切點,發掘資源,正面引導。善于借東風,運用四兩撥千斤的策略,以小帶大,給教師、給家長、給學生一個自悟的過程,一個攀升的臺階,管理活動才能成為一個自下而上、潛移默化、水到渠成的自主建構的過程。
3. 堅信每一人都有領導力,是穿針引線的重要前提
調動其他人員行動前,要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即要充分相信每一個人身上都有領導能力。因為我相信關老師對小付是最了解的,所以我要她自己去決定是否讓孩子參加開放日活動。我相信和自閉癥孩子打了3年交道的尹老師是有經驗的,對關老師是有影響力的,所以我引導尹老師來支招兒。我相信付爸爸的隨筆是非常有感召力的,因此,我讓關老師讀,建議給其他家長讀,還在全校家長會上讀。
“給予就會被給予,剝奪就會被剝奪。信任就會被信任,懷疑就會被懷疑。愛就會被愛,恨就會被恨。”這就是心理學上的互惠關系定律。人是三分理智、七分感情的動物。當管理者真誠地相信每個人的領導力時,他們的領導力也就真正地被激發了出來。
管理工作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如何“穿針引線”,如何“彈好鋼琴”,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
[1]吳志宏. 學校管理理論與實踐[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3.
[2]吳志宏. 學校管理理論與實踐[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5.
(作者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附屬小學)
(責任編輯:任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