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益山
摘要:探討了核桃適宜的生存環境、優良的品種類型、豐產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及適時采收加工技術,為改善山區核桃生產現狀,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十分重要的參考。
關鍵詞:核桃;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66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4-0096-02
1、引言
漢濱區位于秦巴山區中部,海拔300~2500m,年平均氣溫13.5℃,極端最低氣溫-10℃,極端最高氣溫40℃,年降雨量大于900mm,無霜期230d。土壤類型以黃棕壤、棕壤為主,pH值中性偏酸,土層深厚,植被覆蓋度較大,土壤腐殖質較為豐富,發展核桃產業具有優越的自然條件。原零星栽植核桃4萬畝,從2010年開始大量栽植,力爭3年發展40萬畝,但由于品種混雜,管理粗放,不修剪,不施肥,不防病,無統一的標準化技術措施,不合理的間作套種等原因導致樹體長勢較弱,成園面積小,園相差。筆者通過品種改良、肥水管理、病蟲防治等措施,總結出秦巴山區核桃豐產栽培技術,為山區核桃建園提供技術支撐。
2、適宜栽培條件
(1)溫度。應滿足核桃生長發育對外界環境條件的要求。一般情況下,核桃正常生長要求年平均溫度在8~16℃都可以生長,極端最低氣溫不低于-30℃,極端最高氣溫不高于35~37℃,年降雨量500~1200mm。
(2)海拔。600~1500m之間,最適于800~1200m。
(3)光照。核桃是喜光樹種,因此要栽在陽坡。
(4)風。核桃是風媒花,花期微風有利于授粉和提高結實率,要選擇背風向陽的緩坡地、平地和河谷地。
(5)土壤。核桃喜濕潤,怕積水,對土壤的質地要求不嚴,以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土壤厚度在Im以上,土質疏松,pH值7.0~7.5的壤土和沙壤土較為適宜。
3、主要優良品種
(1)香玲。早實品種,樹勢中等,樹枝直立,樹冠圓頭形,分枝力強,核仁色淺,風味極佳,豐產性和抗病性強。
(2)魯光。早實品種,樹勢較強,樹冠開張,分枝力強。結果卵圓形,果實光滑,殼較薄,豐產性好。
(3)遼核4號。早實品種。樹勢較強,樹冠圓形,分枝力強,樹姿半開張,結果圓形,果實光滑美觀,品種風味好,豐產性和抗病性強,對施肥條件要求較高。
(4)西扶2號。早實品種,樹勢較旺,樹冠較開張,分枝力強,結果體積大,果實光滑美觀。該品種風味好,適宜漢濱區海拔1300m以下地區栽植。
4、豐產栽培技術
(1)園地選擇。根據核桃特性,栽植地宜選在土層肥沃,背風向陽的緩坡地、平地和河谷地,早春無大風,無嚴重的晚霜凍害的地方;土壤以沙土壤最好,pH值在7.0~7.5。
(2)確定適宜的密度。栽植密度要根據立地條件、栽培品種和管理水平而定。早實品種株行距以3m×5m或4m×5m為宜,1畝栽植33~45株,晚實品種株行距以5m×6m或6m×6m為主,1畝栽植19~22株。
(3)品種配置。核桃建園時應根據核桃品種的雌雄花期選用3~4個主栽品種,如果地埂邊50m范圍內有實生大樹,可適當保留2~3株,建園時可以不考慮授粉問題,因為實生樹樹大花多,上下差異大,在雄花散粉期時間長,一般可保證授粉需要。
(4)細致建地。7~9月之際,根據設計的株行距,栽植穴的大小挖成1m×1m×1m較為合適,每穴施優質農家肥30~50kg,磷肥3~5kg,然后熟土回填,最好是夏季整地,秋季栽植。
(5)認真栽植。栽植時,對苗木主根過長或受傷根系進行剪修,用APT生根粉和黃泥漿進行蘸根處理,將處理好的苗木放人穴內,用熟土換埋,提苗輕踩,當填土余地面水平后再踏實,澆足定根水,用100cm×100cm的地膜進行覆蓋。
(6)對地下部分管理。也就是要做好土肥水的管理,土肥水管理是核桃優質豐產的基礎。通過擴盤深翻,深翻擴土和松土除草相結合,作物間作套種以豆類、薯類等矮桿經濟作物為主,但不能套種高桿作物(例如油菜、玉米),從而改良土壤結構。施肥以N肥為主,注意增施農家肥,隨著樹勢的增長,應適當增加N、P、K肥的用量。水分管理應密切注意苗木健康狀況和土壤土墑情,及時補充水分,切不可等葉稍萎焉了才準備澆水,而且勤中耕,保證土壤透水透氣。
(7)對地上部分管理。主要通過整形和修剪來調整樹勢。核桃整形修剪主要有自然開心形和主干疏層形,目前漢濱區發展的核桃多是早實品種,在整形修剪過程中,1年生枝梢必須剪枝,剪多少根據樹勢而定,樹健壯少剪,弱枝多剪,頂芽飽滿不須剪,要保證頂端優勢,剪后用油漆或塑料薄膜包扎。修剪應做到冬剪與夏剪相結合,并做到“因樹修剪,隨枝整形,有形不死,無形不亂”的原則,既改善通風透光,又調節生長與結果的關系。
推廣行之有效的“四大一膜”栽植技術,即大穴(長寬深各1m),大苗(良種嫁接苗,地徑1.0cm以上,苗高60cm以上),大肥(每穴施農家肥20~50kg,磷肥2~3kg),大水(栽后每株澆定根水2桶),一膜(水滲透后覆土,并用地膜覆蓋)。
5、病蟲害防治
核桃病蟲害主要有核桃白粉病、核桃炭疽病、核桃黑斑病、核桃褐斑病、核桃枝桔病、核桃舉肢蛾、銀杏大蠶蛾等。防治措施應全面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要以改善園地生態環境,加強綜合管理為基礎,提高樹體抗病蟲能力;優先應用農業和生態調控措施,注意保護利用天敵,充分發揮自然控制作用;多采用農業技術措施和人工物理方法,相互配合,取長補短;選用低毒高效化學農藥,并注意交替使用,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
6、果實采收與采后處理
6.1 采收
(1)適期采收:青皮由深綠包變為黃綠色或黃色,部分青皮出現裂口,少數核果開始脫落時為采收最佳時機。
(2)采收方法:常用竹桿敲打法。
6.2 脫青皮
核桃采收后要及時脫去青皮,以防核仁變色、變味,方法有堆漚法、藥劑脫皮法、人工脫皮法。
6.3 潔凈處理
正確的潔凈處理方法是水洗一漂白一晾曬干燥。核桃的潔凈、增白、干燥過程,利潤增值空間比較大,相對于小商戶來說,易操作、賺錢快、風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