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信息社會發展水平測評指標與階段劃分
——基于信息社會發展報告(2015)的研究

2015-01-06 03:36:38課題組
中國流通經濟 2015年9期
關鍵詞:信息技術水平信息

課題組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北京市100045)

信息社會發展水平測評指標與階段劃分
——基于信息社會發展報告(2015)的研究

課題組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北京市100045)

依據信息社會的內涵和基本特征,可從信息經濟、網絡社會、在線政府和數字生活四個維度(其中設一級指標4個、二級指標9個、三級指標14個),來考察信息社會的發展水平,并用信息社會指數(ISI)來度量。信息社會指數取值范圍在0與1之間,其值越大,表明信息社會發展水平越高。由此可以將信息社會的發展過程劃分為兩大階段,即信息社會的準備階段和信息社會的發展階段。

信息社會;信息社會指數;測評指標;階段劃分

一、信息社會發展水平測評指標體系

依據信息社會的內涵和基本特征,從信息經濟、網絡社會、在線政府和數字生活四個維度考察信息社會的發展水平,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其中,信息社會指數(ISI)的計算公式為:

信息社會指數(ISI)=信息經濟指數×30%+網絡社會指數×30%+在線政府指數×10%+數字生活指數×30%。

1.信息經濟指數

信息經濟指數反映的是一個地區經濟的發展水平、產業結構、發展方式以及人力資源情況,反映了信息社會經濟方面的可持續發展潛力。

信息經濟指數由四個子指標構成:經濟發展指數、人力資源指數、產業結構指數與發展方式指數。計算公式如下:

信息經濟指數=經濟發展指數×1/4+人力資源指數×1/4+產業結構指數×1/4+發展方式指數×1/4

(1)經濟發展指數

經濟發展指數反映的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對信息社會支撐能力的大小。研究表明,一個地區的信息化建設程度和信息技術應用水平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高度正相關。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經濟發展是信息社會建設的前提和基礎。這里主要采用人均GDP指數反映經濟發展水平。

使用人均GDP指標來反映經濟發展水平主要出于兩點考慮:一是盡管使用單一指標反映經濟發展水平存在諸多問題(如不能反映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代價),但GDP畢竟仍是國際通用的反映經濟規模水平的最佳指標,人均GDP因而是能夠反映人均經濟水平的恰當指標;二是在一國內進行地區間經濟發展水平比較時,使用經濟結構指標(如第三產業占GDP比重)存在一些問題——容易釋放錯誤信號而導致各地區產業雷同,不利于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促進全國范圍內產業合理布局。

確定經濟指數的標準值遇到的難點是經濟發展水平不存在一個永恒的上限。我們無法預測不斷動態演進的信息社會全面實現的時間點,也無從探知屆時經濟發展水平究竟會達到何種高度,正如100年前無法確切預測今天人類文明的繁榮程度一樣。解決這一難題的有效辦法,是按照國家發展戰略目標進行務實的設計。依據我國經濟社會“三步走”的發展戰略要求,到2020年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人均GDP要在2000年的基礎上翻兩番;到2050年,人均GDP再翻兩番,人均水平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據此,我們以到2050年人均GDP達到2000年的16倍作為理想目標,并將其作為參照標桿。2000年我國人均GDP為7078元,實現三步走戰略目標后應增長到113248元(以2000年為準的不變價)。由于國際測評部分使用的是以2005年不變價計算的,為了保持國內和國際測評體系的一致性,我們將其轉化為以2005年不變價為準的標準值。由此,我們最終確定的經濟指標的標準值為121092元(以2005年為準的不變價),相應地,國際測評標準值為14630.8221美元(匯率為8.2765)。

表1 信息社會發展水平測評指標體系

上述研究思路實際上隱含了一個重要的假設,即實現國家“三步走”戰略目標的過程也是全面建設信息社會的過程。從全球信息社會的發展大趨勢和我國信息技術普及應用進程看,用50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實現信息社會目標是完全可能的,也是必須力爭完成的歷史使命。由于存在價格變動影響,年度數據將換算成按2005年不變價格計算出的數據。人均GDP指數的計算公式如下:

人均GDP指數=人均GDP/121092(國內)

人均GDP指數=人均GDP/14630.8(國際)

(2)人力資源指數

人力資源指數是衡量人力資源積累和勞動者素質提升的指標。在信息社會中,人的素質將決定信息技術應用的成效和知識驅動經濟發展的強度,進而決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識字與否意味著能否從電腦等數字終端獲取信息;教育可以提高人們獲取、加工、使用信息的能力;受高等教育后,人的各項信息處理能力將進一步提高,并在自身專業領域發揮信息技術的倍增作用。人力資源指數的計算公式為:

人力資源指數=成人識字指數×1/3+人均教育支出指數×1/3+大學生指數×1/3

從理論上講,只要識字就可以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應用方法,但實際上不同的受教育水平引起的差別會相當大,尤其是考慮到外語水平時,這方面的差距就會大得多。以互聯網為例,目前英語網頁占全部網上內容的90%以上,不懂英語就意味著無法使用網上的絕大部分信息。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不同,對信息的利用水平、上網目的及效果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異,高素質勞動者更容易在日常工作中使用信息技術。我國成人識字率普遍較高,這為信息經濟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教育投入反映了地區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決定了未來人力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潛力,因此也是衡量信息經濟的指標之一。

①成人識字指數

聯合國和國際電信聯盟(ITU)等在進行人力資源知識水平評價時都使用成人識字率指標。其中,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對成人識字率的定義是:15歲及以上公民中能夠讀寫與其日常生活相關的短文并能理解的人口比率。這一指標實際上反映的是國民能夠基本使用信息技術尤其是互聯網的基礎能力。考慮到當前我國各地區成人識字率均已超過88%,為避免指數的趨同性,我們對成人識字指數的計算采取無量綱化,上限標準值設為100%,下限標準值設為50%。達到1,表明該地區所有15歲及以上的人口中已經不存在文盲或半文盲,都能夠閱讀各類數字終端傳遞的文字信息,并可以在生產生活中使用這些信息和知識。其計算公式如下:

成人識字指數=(成人識字率-50%)/(100%-50%)

其中,成人識字率=1-文盲率,文盲率是指15歲及以上人口中不識字或識字很少的比率。

②教育投入指數

一個國家或地區教育經費投入越大,說明其越重視知識、重視人才,人力資源也會更好更充足。信息社會是以人為本、重視知識的社會,因此我們用教育投入指數來衡量地區對教育的重視程度。由于教育經費來源不僅包括財政投入,還包括民辦及其他資金,教育經費總和不易準確掌握,因此選用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地區GDP的比重作為教育投入指數,以地區政府對教育的投入表征該地區對教育事業的重視程度。

2007年財政教育經費占比最高的幾個國家均達到7%,本文以7%作為標準值。教育投入指數的計算公式如下:

教育投入指數=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地區GDP的比重/7%

③大學生指數

一般來說,國民受教育程度越高,掌握新技術并將之創造性地運用于工作的能力就越強。因此,大學生數量不僅反映國民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也是綜合反映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重要指標。

大學生指數由教育程度在大專以上的人口數量占勞動力人口數量的比重來反映。其中,國家統計局每年會對6歲及以上人口的教育程度進行抽樣調查,同時會分年齡段統計15歲及以上人口數量(勞動力人口),我們根據這個抽樣調查比測算各地區大學生指數,這一計算方法能夠與國際測評保持一致。

目前少數步入信息社會發達國家的大學生比例已經超過35%,有的甚至超過40%,如美國達到35.7%,日本為41%,以色列為45.1%,未來隨著高等教育的進一步普及,大專以上學歷人口數量占勞動力人口的比重會進一步提高,為此,我們將標準值設定為45%。大學生指數的計算公式如下:

大學生指數=大專及以上學歷人口占勞動力人口的比重/45%

(3)產業結構指數

產業結構指數反映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產業結構適應信息社會需要的程度,由產值結構指數和就業結構指數構成。其計算公式如下:

產業結構指數=產值結構指數×1/2+就業結構指數×1/2

①產值結構指數

產值結構指數從貨幣方面反映產業結構的質量,主要變量是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服務業尤其是包括信息服務業在內的大量使用信息技術的現代服務業在經濟中的比重不斷提高,是信息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征。

產值結構指數使用的基礎數據是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標準值設為80%。從國際數據看,高收入國家和地區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基本在70%以上。其中,盧森堡在21世紀初已經達到81%,到2012年進一步提高到86.7%。此外,美國、英國、法國、荷蘭、芬蘭的第三產業占比分別達到79.3%、78.7%、79.2%、74%、71.3%。因此,我們將信息社會產值結構指數的標準定為80%。計算公式如下:

產值結構指數=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80%

②就業結構指數

就業結構指數反映就業人員在不同產業中的分配情況,決定了產業、經濟、社會結構的水平和質量。從全球范圍來看,除了歐美少數發達國家外,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都是從工業社會中后期向信息社會過渡的,第二、第三產業就業比重并不完全取決于信息社會發展的程度而呈現出一定的規律性。因此就業結構指數的計算是基于第一產業就業人員占總就業人口的比重,是逆指標,即第一產業就業比重越小,就業結構越優化。

第一產業從業人員占比不斷縮小,勞動力不斷向第二、第三產業轉移也是信息社會的一個顯著特征。第一產業就業比重的標準值設為10%。西方發達國家農業人口比重一般低于5%,如英國2006年的比重是1.3%,芬蘭為4.6%。因此,我們將就業結構的標準值定為5%。

2009年,我國北京、上海的第一產業就業比重達到5.25%和4.97%,己經接近發達國家水平,但全國的第一產業就業比重為37.87%,與先進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大部分省市區也都在40%左右。這說明到目前為止,我國各地的就業結構仍很不合理,大部分勞動力仍被束縛在農業領域,同時也表明我國人口轉移潛力巨大,人口紅利仍可持續一定時期。就業結構指數的計算公式如下:

就業結構指數=(1/第一產業就業比重)/(1/ 5%)

(4)發展方式指數

發展方式指數主要衡量的是地區在研發、創新和能效方面的發展情況,信息社會應該注重創新能力的建設、綠色經濟的發展。發展方式指數由研發投入指數、創新指數和能效指數構成。計算公式如下:

發展方式指數=研發投入指數×1/3+創新指數×1/3+能效指數×1/3

①研發投入指數

研發投入指數計算基于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GDP的比重,反映一個地區科研投入強度。科研投入強度越大,這個社會越重視知識和科技發展,技術創新成績也就越好,因而該指標是衡量信息經濟水平的重要指標。

2011年全球研發投入占比最高的國家是以色列,達到4.38%,其次是瑞典、芬蘭,分別達到3.37%和3.09%,其他國家基本在3%以下,甚至不足2%。考慮到發達國家均值基本低于3.5%,我們以3.5%作為標準值。研發投入指數的計算公式如下:

研發投入指數=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3.5%

②創新指數

創新指數指的是地區創新的能力,代表信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潛力。我們用百萬人專利申請數量來代表創新能力。在國際測評部分,專利申請指標使用的是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PCT)申請的專利數量。根據最新數據,韓國的專利申請強度達到3778件/百萬人,其次為日本2687.3件/百萬人,為此,我們將國際測評的標準值設定為4000件/百萬人。在國內指標體系中,使用的數據是在中國申請的專利數,為了保持國際國內測評結果的相對一致,我們將歷年中國申請的PCT專利與國內專利申請量進行了擬合分析,發現二者之間存在一定的比例關系,大約在3.27~3.56之間,我們取3.4倍,將國內的標準值設定為13600件/百萬人。由此,創新指數的計算公式如下:

創新指數=每百萬人專利申請數/4000(國際)

創新指數=每百萬人專利申請數/13600(國內)

③能效指數

信息社會應該是可持續發展的,節約、綠色環保成為信息社會的重要發展方式。能效指數的計算是基于每單位地區生產總值的能耗(噸標準煤/萬元)。

2013年中國單位GDP能耗為0.8089噸標準煤/萬元(按照2005年不變價計算),根據1標準油= 1.4286標準煤的換算公式,2005年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大約為8.2765,據此測算2013年中國單位GDP能耗為468.6309標準油/千美元。

根據國際能源署統計,當前,世界單位GDP能耗的平均水平為0.3噸標準油/千美元,美國和日本分別是0.2噸和0.1噸標準油/千美元,據此我們選擇0.1噸標準油/千美元作為標準值,也由于國際通用的是以標準油來衡量能耗,將其換算成國內的能耗單位,標準值約為0.1725噸標準煤/萬元。由此,能效指數的計算公式如下:

能效指數=(1/萬元GDP能耗)/(1/0.1725)(國內)

能效指數=(1/千美元GDP能耗)/(1/0.1)(國際)

2.網絡社會指數

網絡社會指數是從社會的視角考察信息社會發展水平的指標,由兩個子指標構成:支付能力指數和社會發展指數。計算公式如下:

網絡社會指數=支付能力指數×1/2+社會發展指數×1/2

(1)支付能力指數

支付能力指數重點反映不同信息技術的使用成本,同時也反映了居民所具有的使用信息技術的支付能力。即使光纜通到每家每戶,信號覆蓋到每一個角落,也只能是為大家使用電話、手機、上網提供了較大可能,但并不能保證大多數人都能夠真正地使用。要想讓大多數人都來使用,還必須保證其價格讓大家用得起。所以支付能力在大多數信息化發展水平評價體系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支付能力指數包括兩個子指數:移動電話支付指數和寬帶支付指數。計算公式為:

支付能力指數=固定寬帶支付能力指數×1/2+移動電話支付能力指數×1/2

在標準值的設定方面,根據國際經驗,當人均收入約是一項新技術使用成本的100倍時,該技術能夠較好地實現普遍服務,即移動電話和寬帶的使用成本分別占人均收入的比重大約為1%,而人均GDP與人均收入之間大約相差200%,由此我們將支付能力指數的標準值設定為0.5%。

①固定寬帶支付能力指數

該指數反映的是人均GDP與寬帶使用成本的倍數關系,倍數越大,支付能力越強。計算公式為:

固定寬帶支付能力指數=(1/寬帶支出占人均GDP比重)/(1/0.5%)

其中,寬帶支出占收入比重=寬帶用戶年均資費/人均收入。“寬帶用戶年均資費”根據中國聯通集團財報公布的寬帶服務收入及寬帶用戶數量計算得出。

②移動電話支付能力指數

該指數反映的是人均GDP與移動電話使用成本的倍數關系,倍數越大,支付能力越強。計算公式為:

移動電話支付能力指數=(1/移動電話支出占人均GDP比重)/(1/0.5%)

其中,移動電話支出占人均GDP比重=移動電話用戶年均資費/人均GDP。“移動電話用戶年均資費”根據中國移動集團財報公布的營業收入和用戶數量計算得出。

(2)社會發展指數

隨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信息技術的普及應用、醫療衛生水平的提升以及產業結構的調整,人均預期壽命將進一步提高,能夠綜合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社會發展水平;農村人口居住地點向城鎮遷移、農村勞動力向城鎮第二、第三產業轉移的趨勢將越發明顯,這一發展進程就是城鎮化。此外,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能源消耗結構的改變將使空氣質量有較大幅度的提升,空氣質量好壞也是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考察指標。因此,社會發展指數包含人均壽命指數、城鎮化指數和空氣質量指數3個三級指標,各占1/ 3權重。計算公式如下:

社會發展指數=人均壽命指數×1/3+城鎮化指數×1/3+空氣質量指數×1/3

①人均壽命指數

人均預期壽命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及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綜合指標。人均期望壽命的長短反映出一個社會生活質量的高低。一方面,人均預期壽命受社會經濟條件和衛生醫療水平的影響,不同的社會和發展時期,人類壽命的長短有著很大的差別;另一方面,由于體質、遺傳因素、生活條件等個人差異,也使每個人的壽命長短相差懸殊。目前,發達國家的人均預期壽命已超過80歲,其中日本已經達到83歲。在信息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醫療衛生條件將邁上更高的臺階,人均預期壽命也會更長。我們將人均壽命指數的標準值設定為100,計算公式如下:

人均壽命指數=人均預期壽命/100

②城鎮化指數

城鎮化是指農村人口不斷向城鎮轉移,第二、第三產業不斷向城鎮聚集,從而使城鎮數量增加、城鎮規模擴大、生產力進一步提升的一種歷史過程。城鎮化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人的地理位置的轉移和職業的改變,以及由此引起的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的變化;二是城鎮人口和城市數量的增加、城鎮規模的擴大以及城鎮經濟社會、現代化和集約化程度的提高。

在我國信息社會建設過程中,城鎮化建設將以發展中小城鎮、大力培養縣域經濟為主。這主要是因為信息社會的城鎮化是更高級的城鎮化,產業布局出現了分散與集聚共存的新趨勢。從分散化趨勢來看,生產技術已經標準化,操作流程日漸程序化,大批量的傳統勞動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制造業從城市中心區向外擴散,這種分散化趨勢使許多經濟活動人口向城市郊區遷移。從集約化趨勢來看,我國正處于工業社會中后期向信息社會跨越發展階段,工業化中的城鎮聚集仍未完成,這將導致生產生活繼續向城鎮聚集。同時,產業集聚動力也從過去共享基礎設施、節約運輸成本等靜態的集聚效益轉向有利于技術和知識的創新、傳播等動態的集聚經濟效益上來。這些因素綜合作用,導致發展中小城鎮成為我國城鎮化建設的重點。

本研究主張基于城鎮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計算城鎮化指數。對應于就業結構指數的標準值5%,我們設定95%為城鎮化指數的標準值。當城鎮人口比重達到95%時,該地區的城鎮化水平已經符合信息社會標準。計算公式為:

城鎮化指數=城鎮化率/95%

③空氣質量指數

當今社會,每天的空氣污染情況是大家普遍關心的話題,并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其中,可吸入顆粒物PM10含量的高低尤為引人注意,由此我們選擇用PM10的年平均濃度作為空氣質量指數的衡量指標。我們認為,在信息社會時代,大氣污染的情況不復存在,每天的空氣質量都是達標的。世界衛生組織將全年PM10的平均濃度指導值設定為每立方米20微克,我們將此作為標準值。為此,空氣質量指數的計算公式如下:

空氣質量指數=(1/PM10年平均濃度)/(1/20)

3.在線政府指數

在線政府指數反映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政府依法為民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在信息社會,在線政府主要考察的是政府如何通過信息技術(政府網站等)來為國民提供服務及其效率如何。當前政府網站已成為信息公開、在線辦事、網絡問政、政民互動、科學決策的重要渠道,政府網站績效能夠反映出在線政府建設水平。

在國際測評部分,我們使用的數據來自聯合國發布的電子政務發展指數,國內測評報告采用中國軟件測評中心發布的“中國政府網站績效評估”中關于各級政府網站的測評結果。為了保持國際、國內測評結果的統一,可以聯合國的電子政務發展指數作為標準,將國內的在線政府指數進行相應調整。①

4.數字生活指數

數字生活指數反映的是現代信息技術擴散應用對公眾生活的影響,也反映了信息技術在居民中的擴散和普及程度。數字生活指數包括移動電話指數、電腦指數和互聯網指數3個指標,計算公式為:

數字生活指數=移動電話指數×1/3+電腦指數×1/3+互聯網指數×1/3

(1)移動電話指數

該指數根據移動電話普及率計算得出。移動電話普及率即每百人中移動電話用戶數,反映的是公眾使用移動電話的情況。2011年諾基亞發布的《手機世界分布圖》顯示,歐洲和獨聯體是目前手機最普及的地區,平均每10人擁有12.5部。國際電信聯盟數據顯示,2013年發達國家每百人中移動電話用戶數為128.2,仍然呈現增長態勢。考慮到未來一段時期的增長情況,我們將移動電話指數的標準值設為160,計算公式為:

移動電話指數=移動電話普及率/160%

(2)電腦指數

該指數根據每百人平均電腦擁有量計算得出,反映的是公眾使用電腦的情況。在國際測評部分,該指數使用的是“擁有電腦的家庭占比”,國內測評使用的“每百人電腦擁有量”,考慮到基礎指標含義的差別,我們分別設定不同的標準值。在國際測評報告中,目前發達國家擁有電腦的家庭占比基本超過90%,隨著信息社會的不斷發展,這一比例將不斷提高,因此將標準值設定為100%,即在完全進入信息社會的時候,擁有電腦的家庭占比將達到100%。從信息社會中“人人用得上電腦”的角度考慮,在國內測評報告中,我們將每百人平均電腦擁有量的標準值設定為100。電腦指數的計算公式②如下:

電腦指數=每百人平均電腦擁有量/100(國內)

電腦指數=擁有電腦的家庭占比/100%(國際)

(3)互聯網指數

根據互聯網普及率計算得出。采用的基礎數據是每百人互聯網用戶數,標準值設為90%。標準值的設定考慮的是能夠上網的人口比重,因為假設所有人都上網是不現實的,所以這一指標不能設為100%。國際電信聯盟按照全世界10歲及以上的人口比例來確定互聯網用戶指數的標準值,最終定為85%。考慮到隨著網絡的進一步普及、電子學習的深化和網絡環境的改善,未來網絡人口年齡層次會有所降低,學齡兒童利用網絡進行學習和娛樂是完全可能的。因此,我們認為考慮這一標準值時,可以從6歲或7歲開始算起。我國2005年0~14歲人口比重為20.3%,可以推算出7歲以上人口比重約為10%左右,因此互聯網人口指數標準值可設為90%。

互聯網指數=互聯網普及率/90%

二、信息社會發展階段劃分

信息社會是信息技術在經濟、社會、政治、生活等領域應用到一定程度的一種社會狀態,也是信息技術應用不斷深化和積累所引起的從量變到質變的一種必然結果。僅僅是信息技術的應用和信息化的推進,并不一定就意味著信息社會的到來,只有當信息化的推進導致社會本質特征的根本轉變時,才標志著信息社會的到來。因此,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的轉型必然是一個長期的、動態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并可根據信息社會發展水平的高低將這一轉型過程劃分為不同的發展階段。

信息社會發展水平可以用“信息社會指數”(ISI)來度量。ISI的取值范圍在0與1之間,ISI值越大表明信息社會發展水平越高。以信息社會指數為階段劃分的標準,我們可以將信息社會的發展過程劃分為兩大階段,即信息社會的準備階段(0<ISI<0.6)和信息社會的發展階段(0.6≤ISI<1)。具體參見表2。

1.準備階段

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的轉型過程來看,在這一轉型開始之后,工業社會和信息社會兩種形態會有一個較長的重疊期,而且工業社會的特征相對來講更為突出。雖然這一階段也會出現從信息技術導入到信息技術應用加速擴散的變化,但總體而言,我們前面所描述的信息社會的主要特征只是得到了部分體現,而非充分地表現出來。這一階段我們稱之為信息社會的準備階段,或向信息社會轉型的過渡階段。

表2 信息社會發展階段劃分

準備階段是信息技術在經濟、社會、生活、政治等各領域不斷應用,信息化不斷推進的過程,因而也是一個較長時間的積累階段。這個階段又可分為兩個時期,分別為起步期(0<ISI<0.3)和轉型期(0.3≤ISI<0.6)。在起步期,信息技術開始初步應用到社會各領域,但尚未普及和深化應用。隨著信息技術的逐漸擴散,信息社會的準備階段將進入轉型期,在這一時期,信息技術的影響開始顯現,信息技術的應用帶來經濟、社會、生活、政治等多個領域的轉型與變革,從而為邁向信息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2.發展階段

在經歷了相對漫長的準備階段后,隨著信息技術應用的廣泛普及,工業社會特征的淡化以及信息社會主要特征得到比較完整的體現,我們才認為已經從工業社會正式進入信息社會的發展階段。發展階段是進入信息社會之后的歷史進程,根據發展程度的不同,又可分為初級階段(0.6≤ISI<0.8)、中級階段(0.8≤ISI<0.9)和高級階段(0.9≤ISI<1)。在信息社會的初級階段,主要信息技術產品廣泛應用,經濟、社會、生活的數字化和網絡化基本實現,網絡成為政府公共服務的主要通道。在信息社會進入中高級階段后,主要信息技術產品已經高度普及,經濟、社會、生活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均達到相當高的水平,數字鴻溝大大縮小,政府部門間資源共享、協同辦公、網上審批普遍實現,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基本實現智能化。

*本文系國家信息中心“信息社會發展報告(2015)”的部分成果。信息社會發展研究課題組組長:張新紅;成員:李紅升、于鳳霞、胡擁軍、高太山、徐清源。

責任編輯:林英澤

The Indicators and Stage Division in Measuring Information Society Development Level

Research Group
(State Information Center,beijing100045,China)

According to the implication and basic characteristic of information society,we can observ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information society from such four dimensions as information economy,network society,online government and digital life and measure it with the help of information society index(ISI).With the four dimensions,we can set 4 primary indicators,9 secondary indicators and 14 tertiary indicators.The range of ISI will be set between 0 and 1;the bigger data will demonstrate the higher level of information society development.Based on this,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information society will be divided to such two stages as the preparation stage and development stage.

information society;information society index;measuring indicator;stage division

F492

A

1007-8266(2015)09-0038-08

張新紅(1964—),男,安徽省阜陽市人,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信息社會發展理論與實踐、信息化發展戰略與規劃。

猜你喜歡
信息技術水平信息
張水平作品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效應用
甘肅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加強上下聯動 提升人大履職水平
人大建設(2019年12期)2019-05-21 02:55:32
訂閱信息
中華手工(2017年2期)2017-06-06 23:00:31
展會信息
中外會展(2014年4期)2014-11-27 07:46:46
做到三到位 提升新水平
中國火炬(2010年8期)2010-07-25 11:34:30
健康信息
祝您健康(1987年3期)1987-12-30 09:52:32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级毛片| 欧美有码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 99re在线观看视频| 波多野结衣亚洲一区| 40岁成熟女人牲交片免费| 欧美成人二区|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精品一区污| 国产激情第一页| 国产内射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高清国产三级囯产AV| 九一九色国产| 亚洲中文字幕97久久精品少妇| 亚洲浓毛av| 玖玖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香蕉eeww99国产在线观看| 五月婷婷亚洲综合| 2022国产无码在线| 国产美女一级毛片| 免费高清毛片| 亚洲免费播放| 久久中文字幕不卡一二区|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丁香婷婷激情网|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专区一区| 日韩欧美色综合| 久久久波多野结衣av一区二区| 久久永久免费人妻精品| 国产精鲁鲁网在线视频| 亚洲天堂网视频| 三上悠亚在线精品二区|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尤物| 亚洲欧美极品|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APP|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影院八| 永久免费精品视频| 亚洲码在线中文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第三页|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视频| 免费又黄又爽又猛大片午夜| 久久先锋资源| 中文字幕乱妇无码AV在线| 国产成人综合网| 超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精品国产SM调教网站| 毛片卡一卡二| 精品少妇人妻无码久久| 国产91精品调教在线播放| 制服丝袜 91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视频| 国产福利免费视频| 欧美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欧美精品影院| 色综合国产| 夜夜拍夜夜爽| 国禁国产you女视频网站| 久草视频一区| 婷婷丁香色| 亚洲丝袜中文字幕| 黄色网页在线观看| 又粗又大又爽又紧免费视频| 呦系列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导航| 九九热这里只有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自拍|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无码 | 最新国产午夜精品视频成人| 四虎精品黑人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V| 99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网站在线看| 国产对白刺激真实精品91|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视频二区| 亚洲欧美人成人让影院| 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成人在线播放 | 全部免费毛片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对白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