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典忠
(中國石油大學 (華東) 文學院,山東 青島 266580)
新世紀,英語專業教學面臨眾多挑戰,其中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招生人數大量增加,英語專業教學已由精英教育轉向大眾教育。二是社會對英語專業人才的需求呈多元化趨勢,英語專業教學必須從單科的“經院式”人才培養模式轉向寬口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三是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水平得到普遍提高,英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選擇空間越來越小,社會對英語專業人才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要戰勝面臨的挑戰,關鍵是積極穩妥地推進英語專業教學改革,最有效的途徑是:以某一門課程的建設為引領,帶動英語專業其他課程的建設,從而建立適應新世紀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提高英語專業的整體教學水平。
2004年4月以來,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以《英語精讀》課程建設為突破口,為建立適應新世紀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做了不懈努力。《英語精讀》課程分《基礎英語》和《高級英語》,貫穿英語本科專業教學的全過程。該課程集聽、說、讀、寫、譯于一體,是一門綜合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的基礎課程;講授該課程的教師占英語專業教師總數的二分之一,把它作為重點課程建設具有較強的示范性。我們英語專業成立了強有力的《英語精讀》課程組,課程組對英語專業課程建設進行了全面規劃:
課程組走出校門,先后到省內外十多所高校取經,虛心學習兄弟單位的經驗,并多次召開師生座談會,廣泛聽取意見,對課程進行了科學定位:
《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在“教學原則”部分指出,“打好英語基本功是英語專業學生業務素質最重要的部分,應該貫穿于大學四年教學的全過程”。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英語專業學生的看家本領,是他們發展的根基,我們必須以英語為本,把英語語言基本功的訓練作為英語教學第一位的任務。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具有優良的學風,所處的地理環境沒有那么多的誘惑,學生完全可以打下牢固的基礎知識,從而具備較強的基本技能。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是一所石油高校,石油石化特色明顯,這就決定了我校英語本科專業的人才培養不同于外語類大學和綜合性大學的英語專業,我們必須以滿足石油石化行業對英語人才的需求為主要任務,兼顧地方對英語人才的需求。英語專業的學生應掌握一定的石油科技和經濟貿易等相關專業知識。
桂詩春教授在《面向交際的外語教學》一文中指出:“根據關于人類交際進化的最近研究,我國外語教學應該面向交際,把重心從交際內容轉移到那些用語言來達到交際目標的活動。”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英語學習不是“鸚鵡學舌”式的“輸入、輸出”過程,創造性地使用語言是人類與其他動物的本質區別。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已經過時,英語專業應致力于建立適應新世紀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
教師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決定因素,只有有了一流的教師,才有可能培養出一流的學生。多年來,我們課程組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持續加強老、中、青教師的梯隊建設。課程組在認真分析了青年教師狀況之后認為,有必要在三個方面推進青年教師培養工作:一是做好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關心、愛護青年教師,團結他們愛崗敬業、樂于奉獻;二是在保證教學的前提下,積極協助學院為青年教師提供進修深造的機會,鼓勵他們報考定向研究生;三是發揮好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使青年教師盡快成長起來。為保障青年教師的培養,使其規范化,課程組出臺了兩項制度:青年教師導師制度、青年教師崗前培訓制度。
課程組所有工作都進入了科學化、規范化軌道,出臺了五項教學管理規章制度:教師相互聽課制度、教學質量檢查、考核和反饋制度、教師分組備課制度、答疑和批改作業制、考試制度。
為把好備課關,課程組在2007年春季學期起草了《英語精讀課備課總體方案》,并邀請了英語專業所有老師反復研討、完善補充。
備好課只是教好學的一個環節,課程組要求“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研究課堂教學。每位教師都要根據各自班級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課程網站、輔助教材等各種學習資源,科學使用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靈活運用教學方法,盡量壓縮教師課堂上的講授時間,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內驅動力”的學習潛能,調動其課內外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課程組積極引導學生選修石油、石化課程,并在教學中盡量多地補充石油、石化方面的英語材料。為了系統地傳授石油、石化科普知識,使學生掌握石油、石化英語的特點,具備石油、石化企業走出去戰略所必需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知識,課程組整合已有資源,編寫了相關輔助教材:《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精讀課自學叢書》(基礎英語部分1-4冊、高級英語部分1-2冊);《高級英語教程》(初級本、中級本、高級本)。
課程組一直致力于建立適應新世紀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一方面,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實現課內教學與第二課堂活動的有機結合。課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自主、自覺地學習,參與各個階段的語言活動,從中獲得知識,培養技能,發展交際能力;課后,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課內和課外融為一體,使學生在課后接觸真實的語言交際環境,尋找更多的使用課堂所學知識的機會,做到課內教學是課外學習的指揮棒,課外學習是課內教學的自然延伸。另一方面,搭建校內外實踐平臺:校內搭建外語村活動實踐平臺,校外搭建大型涉外翻譯實踐平臺。
(1)學院建有外語村,課程組充分利用外語村資源,將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有機結合,注重發揮學生會、英語愛好者協會、青年團組織和學生社團的作用,開展一系列的第二課堂活動,如翻譯大賽、英語辯論賽、大學生科技文化節等,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
(2)課程組全力打造校外大型英語實踐平臺,組織開展英語特色鮮明的校外實踐活動,收到了顯著效果。近幾年,我們每年都組織近百名大學生志愿者參加國際石油石化裝備與技術展覽會、國際輪胎展覽會、國際馬拉松比賽等多項大型的國際賽事翻譯活動。大型涉外志愿翻譯活動已經成為學生拓寬國際視野、提高英語水平的重要平臺。
在課程組和英語專業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課程建設規劃得到全面實施,有力地推動了英語專業各門課程的教學改革,逐步建立起適應新世紀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英語專業教學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
多年來,我校英語專業四、八級考試連創佳績,超出全國理工類大學十幾個、二十幾個百分點;英語專業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就業率一直在95%以上。2008年5月,我校英語專業順利通過教育部組織的英語本科專業教學水平評估,專業教學得到專家組充分肯定;2009年6月,《英語精讀》課程獲校級精品課程立項;2014年5月,山東省教育廳公布的2013年度山東省本科高校精品課程名單上,《英語精讀》課程榜上有名,這是我校繼《大學英語》課程之后第二門省級精品課程。
實踐證明,“積極穩妥地推進改革,建立適應新世紀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是符合我校實際的,是成功的,它是戰勝新世紀英語專業面臨挑戰的關鍵。
[1]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S].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
[2]桂詩春.面向交際的外語教學[J].現代外語,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