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和諧哲學的歷史演進與強國夢的探索

2015-01-06 13:19:28沈根華
關鍵詞:中國夢

沈根華

[摘要]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適應形勢任務需要提出反映時代發展特點的指導理念,是無產階級政黨取得革命、建設及發展事業成功的基本保證。我們黨在團結帶領人民致力于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不同歷史階段,分別提出了以斗爭哲學、建設哲學和和諧哲學為主要內容的指導理念,有力推動了近代以來無數仁人志士前赴后繼為之奮斗的強國之夢一步步變為現實。

[關鍵詞]和諧哲學;斗爭哲學;建設哲學;中國夢;指導理念

[中圖分類號]B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372(2014)01-0031-05

社會主義運動及事業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這一特點決定了各國馬克思主義政黨,只有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更新指導理念,才能團結帶領人民完成革命、建設及發展的歷史使命,才會有社會主義事業的繼往開來。前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從正反兩個方面證明了這一點。在中國,斗爭哲學、建設哲學及和諧哲學的歷史演變反映了我們黨創新發展革命及執政指導理念致力于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的基本軌跡。

一、革命戰爭時期和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斗爭哲學

一般說來,社會革命是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暴力行動,是人民群眾廣泛參與的大規模斗爭,“槍桿子里出政權”是革命戰爭的基本邏輯。武裝斗爭既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形式,也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規律。革命戰爭時期,為了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我們黨必須秉持斗爭哲學,與國內外的反動腐朽勢力斗爭到底,革命到底。新中國建立伊始,國家的主要任務是維護社會穩定,恢復國民經濟,進而完成社會主義的“三大改造”。由于國外帝國主義的亡我之心不死以及國內殘余反動勢力的掙扎,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后國家的經濟社會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在這種背景下國家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獨立自主、敢于斗爭的精神。事實證明,如果沒有這種斗爭的理念,我們就不可能取得“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偉大斗爭的勝利,從而換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國家外部的安全環境。同樣,如果沒有這種斗爭的理念,我們就不可能大張旗鼓地開展“四反”運動和清剿國民黨反動殘余勢力的斗爭,從而實現國內經濟社會生活秩序的迅速好轉。正是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建國初期對斗爭哲學的創造性運用,才粉碎了國內外反動勢力的不良圖謀,鞏固并奠定了新中國成立以后的內部安定和外部安全的良好局面。概言之,建國初期的斗爭哲學對于打擊國內外反動勢力的囂張氣焰、鞏固新生社會主義政權、實現社會主義改造,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階級矛盾退居次要地位,人民內部矛盾上升為社會主要矛盾,發展經濟成為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對此,黨的八大曾明確指出,“我國的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已經基本上解決”,“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由此決定了黨和國家的主要任務,“已經由解放生產力變為保護和發展生產力。”這一思想在毛澤東的《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文中得到了深入闡述。

不同的矛盾有著不同的解決方法,革命戰爭時期的斗爭哲學適用于解決階級矛盾,但不適用于解決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日益增長的迫切需要與落后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在社會矛盾性質發生根本變化的歷史條件下,如果還固守原有的斗爭哲學,必然會給黨和國家的事業造成損害。上個世紀50年代后期開始的政治運動尤其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對我國社會的正常生活秩序造成了嚴重的破壞,給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并使我國喪失了抓住戰后新一輪科學技術革命實現經濟騰飛的歷史機遇。

應當看到,斗爭哲學在建國后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事實上成為黨和國家的主導理念,有著多方面的原因。一是面臨國內外反動勢力的嚴峻挑戰。以前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與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之間的對壘,使得新中國成立之后一段時期處于國內外敵對勢力的包圍之中,客觀上為延續斗爭思維提供了社會基礎。二是革命戰爭年代的思維慣性。由于革命戰爭年代的思維慣性,建國后不少人仍然習慣于用斗爭的思維思考問題,“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其樂無窮”,成為一些人的觀念和思維模式。三是對于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斗爭思想的斷章取義。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為實現人類解放,強調過暴力革命在無產階級革命運動中的歷史作用。但如果因此而將斗爭哲學確立為無產階級政黨在任何社會歷史階段的主導理念,則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嚴重誤解。

實踐證明,正確把握斗爭哲學,要求避免兩種思想認識上的誤區。其一,人民內部矛盾取代階級矛盾成為我國社會矛盾的主要形式,并不表示斗爭理念也隨之完全失去了,合理性。人民內部矛盾指的是社會總體矛盾的性質,而就某些局部而言,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然存在著某種形式的階級矛盾和敵我矛盾,由此決定了斗爭哲學也將相應存在,只不過是以非主導理念的形式而存在的。其二,斗爭哲學并非只講對抗,不講合作。離開了妥協與合作的斗爭是不存在的。建國初期,無論是對封建官僚資本的社會主義改造,還是對國內外反動勢力的還擊,我們都堅持了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原則,即斗爭中有合作。斗爭與合作的相輔相成是斗爭哲學科學運用的必然要求。我們黨統一戰線的方針要求團結大多數、爭取中間層、孤立極少數,就是科學運用斗爭藝術的具體表現。只講矛盾的斗爭性,不講矛盾的同一性,用兩極對立的機械化思維而不是用對立統一的辯證思維來認識和解決社會矛盾,必然會在實踐中遇到挫折。同樣,對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大量非對抗性矛盾的處理,則應當以建設性的理念為主,但這并不表示不需要適當的斗爭。斗爭中有合作,合作中有斗爭,是唯物辯證法的科學要義。

二、改革開放以來斗爭哲學的式微與建設哲學的興起

時代的發展,黨和國家中心任務的轉變,要求我們黨的執政理念隨之作出相應的調整。“文革”結束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果斷地停止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口號,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決策。鄧小平指出,“我們反對把階級斗爭擴大化,不認為黨內有一個資產階級,也不認為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在確已消滅了剝削階級和剝削條件之后還會產生一個資產階級或其他剝削階級。”他還說,“在較長時間內不發生大規模的世界戰爭是有可能的,維護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根據對世界大勢的這些分析,以及對我們周圍環境的分析,我們改變了原來認為戰爭的危險很迫近的看法。”對國內外形勢的科學判斷是我們黨實現工作重心轉變的客觀依據。在以“戰爭與革命”為主題的時代,斗爭哲學起主導作用,具有必然性,而在“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時代,建設哲學起主導作用,同樣具有必然性。面對我國與周邊經濟騰飛國家及世界發達國家經濟差距不斷拉大的現實,建設哲學迅速為全社會所認同,并成為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而隨后以市場為取向的經濟體制改革,使得全社會被壓抑的創造活力和勞動潛能得到極大釋放,整個社會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生動景象。

如果說革命戰爭年代的斗爭在于為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開辟道路,那么,和平年代的建設則要求一心一意地發展生產力。斗爭本身只是手段,是為了給建設創造條件。換言之,斗爭是為了建設,打碎舊中國是為了建設新中國。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指出,“夫革命之有破壞,與革命之有建設,固相因而至、相輔而行者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是將馬克思主義的斗爭哲學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典范。同時,毛澤東又指出了革命(斗爭)與建設的相輔相成關系,“我們不但善于破壞一個舊世界,我們還將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但是,毛澤東的這—重要思想在付諸實踐時,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未能成功地實現從斗爭哲學到建設哲學的轉變。

革命是為了打碎一個舊的世界,建設是為了創造一個新的世界。革命是“破”,需要流血犧牲,付出艱辛努力,建設是“立”,雖然沒有槍林彈雨和炮火硝煙,但由于從事的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全新事業,因而面臨的風險和挑戰更大。因此,革命需要集聚起社會方方面面的力量,建設同樣需要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奮斗。發展是建設年代的主旋律,打碎舊的生產關系的枷鎖歸根到底是為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為了提高全體社會成員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如果說革命的主要任務是“剝奪剝奪者”,那么,建設的主要任務則是“造福人民”。社會主義社會建設時期的人民是有著不同需求的從事各種職業、不同社會階層人員的總和。因此,建設不僅要增加社會財富,還要兼顧到不同社會階層人員的不同需求;要分清輕重緩急,協調處理好方方面面的關系;要統籌考慮,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革命,要站在被壓迫階級的立場上去推翻壓迫階級,即剝奪剝削階級的不合理利益、爭取被壓迫階級的合理利益;建設,則需要站在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上依法維護、發展和整合社會不同階層的正當利益,促進社會的健康發展。

建設,首先要解決以何種思想指導社會發展的問題。中國共產黨人在長期的革命戰爭實踐中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創立了毛澤東思想,并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下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歷史任務。隨著國家根本任務由革命向建設的轉變,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就被提上了議事日程。社會主義建設是一項全新的事業,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探索就要敢于不斷解放思想,沖破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束縛。社會主義如果不能解決生產力的發展問題,如果不能使人民群眾過上物質富足、精神愉悅的生活,如果不能獲得與資本主義的比較優勢,就不能被稱之為真正合格的社會主義。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適應時代特點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需要,是我們黨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建設指導思想的新發展。

建設,還要解決以何種方法實現社會發展的問題。建國初期,我國按照前蘇聯模式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這種經濟體制對于鞏固新生的社會主義政權,以及在短時間內集中有限的資源迅速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隨著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這種體制的弊端日益凸現。行政干預過多,抑制了市場的調節作用;計劃的主觀性和滯后性,導致生產與社會實際需求的脫節,造成經濟效益的低下和社會資源的浪費;勞動與報酬的分離,挫傷了人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吹響了改革開放的號角。從計劃經濟為主、商品經濟為輔,到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再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及其他方面的改革不斷深入。“四個現代化”是社會主義建設的主要內容,經濟建設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中心任務,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隨著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不斷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開始啟動了大踏步前進的歷史征程。

三、新的歷史階段和諧哲學的彰顯

上個世紀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初始階段,也是我國由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過渡的重要階段。這個時期,社會成員因社會生產力的快速發展而普遍獲益。從9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以市場為導向的社會主義改革向縱深發展,我國社會開始進入各種利益沖突急劇增加、各種社會矛盾日益凸現的時期。改革的不斷深化,既會因新的體制機制不夠完善與舊的體制機制又已失效而導致社會生活領域的失序,又有可能因新的政策不斷出臺與相關配套措施不能及時跟進而造成利益分配失衡。這就會使一部分社會群體因擁有先天資源優勢而盡享改革之利,另一部分社會群體則因先天資源劣勢而被迫承擔改革的成本,他們的社會財富不但增加緩慢,還可能面臨生活窘境。經濟發展的成果不能為全體社會成員共同享有,改革的公平性就會受到質疑,這就會引發社會成員之間的利益矛盾和利益沖突。我們黨在不同歷史階段有著不同的歷史任務,而不同的歷史任務必然要求確立不同的指導理念,革命戰爭年代我們黨肩負著領導全國人民通過武裝斗爭推翻舊政權的歷史任務,要求將斗爭哲學確立為我們黨的指導理念。而建國后隨著我們黨的歷史任務由階級斗爭轉向經濟建設,又要求將建設哲學確定為我們黨的指導理念。新世紀新階段,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社會結構與利益格局深刻變動,各種社會矛盾和沖突增多,我們黨面臨著通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來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歷史任務,和諧哲學的確立由此提上議事日程。因改革的不斷深化和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而帶來的利益矛盾和利益沖突,是和諧哲學得以彰顯的社會背景。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所引發的人與自然之間矛盾的增多,也使和諧哲學日益得到全社會的廣泛認同。

馬克思說過,“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斗爭哲學、建設哲學、和諧哲學,也都是一定時期時代精神的反映和體現,分別適用于事物發展的不同階段。斗爭哲學,主要是指重視運用矛盾的斗爭性解決實際問題的哲學傾向。和諧哲學則主要是指重視運用矛盾的同一性解決實際問題的哲學傾向。建設哲學就其本質而言,與和諧哲學的意涵相同,都不是主要著眼于破壞舊的矛盾統一體,而是主要著眼于新的矛盾統一體的鞏固和發展。沒有斗爭,舊的矛盾統一體就不可能瓦解,新的矛盾統一體就不可能產生。沒有和諧,矛盾雙方就缺乏穩定存在及力量積蓄增長的條件,新的矛盾統一體就難以鞏固并發展壯大。斗爭側重于通過量變的堆積實現質變,適合于以戰爭與革命為主題的時代。和諧側重于在質保持總體恒定的條件下實現系統的優化,適合于以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時代。從哲學層面講,當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建立和鞏固之后,我們的根本任務就不再是促進舊的統一體的破裂和瓦解,而是促進新的統一體的完善和鞏固。這個時候,我們的哲學指導思想就應當由強調矛盾的斗爭性轉向強調矛盾的同一性,也就是由斗爭哲學轉向和諧哲學。馮友蘭就說過,“任何革命都要破壞兩個對立面所共處的那個統一體。那個統一體破壞了,兩個對立面就同歸于盡,這就是‘底。革命到這個程度就‘到底了。”“革命家和革命政黨,原來反抗當時的統治者,現在轉化為統治者了。作為新的統治者,他們的任務就不是要破壞什么統一體,而是要維護這個新的統一體,使之更加鞏固,更加發展。這樣,就從‘仇必仇到底的路線轉到‘仇必和而解的路線。這是一個大轉彎。在任何一個社會的大轉變時期,都有這么一個大轉彎。”

1978年,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撥亂反正,我國進入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后,鄧小平提出“團結一致向前看”,“穩定壓倒一切”,強調“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從而摒棄了以斗爭哲學為主指導社會實踐發展的錯誤思想。江澤民針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入發展的新形勢,要求在不同階層、不同群體、不同黨派、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所有制的人士中協調關系,化解矛盾,理順情緒,減少阻力,增加助力,形成合力,妥善解決人民內部矛盾,使我們的社會既充滿活力,又保持安定團結,從而進一步深化了以和諧哲學為指導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社會實踐。新世紀新階段,從黨的十六大報告第一次提出“社會更加和諧”的發展目標,到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任務,到胡錦濤2005年2月19日在中央黨校省部級領導干部研討班上發表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講話,到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正式通過《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標志著和諧哲學正一步步成為我們黨的主導性理念。由此,我們黨的執政理念實現了由“文革”時期的“斗爭哲學”、改革開放后的“建設哲學”,直到如今的“和諧哲學”的歷史性轉變,發展與和諧并重,“和諧也是硬道理”順理成章。相對于重視矛盾斗爭性的斗爭哲學來說,和諧哲學強調矛盾同一性在解決矛盾中的重要作用,重視探索和創造和平建設時期與和平發展時代解決矛盾的新辦法。

四、踐行和諧哲學,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有力支撐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習近平提出的“中國夢”,樸素而又真實,立刻在全社會引起了熱議,并成為老百姓致力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加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的強大動力。而要實現“中國夢”,就要搞清楚“中國夢”命題的現實意義,搞清楚“中國夢”與“美國夢”的本質區別。“美國夢”、“中國夢”,都是國際政治領域的熱門詞匯。而對“美國夢”、“中國夢”的激烈討論,則是人們追求美好生活方式的具體體現。“美國夢”曾經被人們認為是具有普適意義的夢想,但隨著2001年9月11日紐約世界貿易大樓“雙子星”的轟然坍塌,對“美國夢”的反思和質疑之聲開始上升。而2008年以來肇始于美國的世界金融危機的爆發,則讓人們認識到所謂的“美國夢”實質是美國人的夢,是美國少數人的夢。

盡管“美國夢”崇尚自由、民主,但這一自由和民主只是資本的自由和金錢的民主。這些民主和自由對普通民眾不適用,如果硬要說他們有什么自由,那就是他們具有出賣勞動力的自由,具有選擇不同資產階級代言人上臺的民主,但他們卻不具有不出賣勞動力的自由,不具有不選擇資產階級代言人上臺的民主。這是就美國國內而言。就美國與世界的關系而言,“美國夢”永遠只能是美國的夢,而不可能是其他國家的夢。因為“美國夢”的實質是建立在國際政治經濟舊秩序的基礎之上的,是建立在對其他國家特別是廣大第三世界國家的剝削基礎之上的。從某種意義上說,“美國夢”就是美國對其他國家的新殖民主義。因此,“美國夢”的深層本質就是一個靠粉碎他人夢想而成就自己夢想的夢,這種夢想所具有的對抗性邏輯,注定了其不可能成為世界各國的夢想,不可能成為具有普適意義的夢想。而“中國夢”在國內強調構建和諧社會,在國際上強調建設和諧世界,其著眼點在于在國內以“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為基本原則,在國際上則以“包容互鑒、共贏互惠”為基本原則。“中國夢”所具有的和諧邏輯,決定了它能夠成為不同社會階層、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國家和民族的共同夢想,這也正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夢”的戰略考量之_。以和諧哲學為支撐,是“中國夢”區別于“美國夢”的本質特征,也是“中國夢”超越于“美國夢”的精神特質。換言之,“中國夢”是和諧的夢,是致力于國內和諧與世界和諧的夢,離開了和諧哲學的支撐,“中國夢”就失去了最本真的東西,就不可能成為不但為國內民眾所全力實踐而且為世界各國所贊許和向往的“夢之典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習近平總書記之所以作出這個戰略判斷,就是因為我們黨已經找到了和諧哲學這樣一個具有中國傳統文化意蘊、反映馬克思主義真理性認識的指導性理念。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長期歷史任務,并作出了“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科學論斷,黨的十八大報告重申了這一基本認識。和諧哲學已經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不可分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的重要指導理念,因而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指導理念。可以預見,隨著和諧哲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貫徹運用的日益全面而深入,及其在世界范圍內影響力的不斷擴大,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將在全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團結奮斗中一步步變為現實,并成為推動世界各國共同發展、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和強大支撐。

[參考文獻]

[1]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8

[2]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27

[3]孫中山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67

[4]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9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21

[6]馮友蘭.中國現代哲學史[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9:251

[7]習近平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強調: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繼續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奮勇前進[R].人民日報,2012—11—30(1)

[8]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7

責任編輯 王艷芳

猜你喜歡
中國夢
論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關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觀點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7:27
家政女王的“中國夢”
環球時報(2016-09-22)2016-09-22 07:31:35
為什么“中國夢”無意挑戰美國
環球時報(2014-07-18)2014-07-18 14:01:40
如何向世界講述“中國夢”
環球時報(2014-03-25)2014-03-25 07:41:28
英國公司發布“中國夢”調查報告
環球時報(2014-02-26)2014-02-26 02:05:18
美媒:非洲人欲在華追求“中國夢”
環球時報(2012-04-16)2012-04-16 08:14: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微拍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秋霞一区二区三区| 第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无码一区18禁|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在线看不卡|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 亚洲男人天堂2020| 国产成人成人一区二区| 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你懂的| 婷婷五月在线视频|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88| 97se亚洲综合在线韩国专区福利|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网| 波多野结衣第一页| 国产流白浆视频| 毛片在线播放网址| 国产美女主播一级成人毛片| 久久黄色影院| 亚洲黄色成人| 亚洲精品福利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99久久夜夜嗨| vvvv98国产成人综合青青| 国产精品开放后亚洲|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的视频| 毛片久久网站小视频| 日韩第一页在线| 国产女人综合久久精品视| 亚洲人成影院午夜网站| 国产精品欧美激情|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第一区免费 | 亚洲欧洲日韩久久狠狠爱| 中文字幕首页系列人妻|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 国产真实乱了在线播放| 国产第一页亚洲| 91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久草性视频| 国产精品55夜色66夜色|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中文| 无码免费的亚洲视频| 久久国产拍爱| 手机在线国产精品| 欧美激情伊人| 尤物成AV人片在线观看| 91亚洲国产视频| 毛片视频网址| 欧美黄网站免费观看|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91精品久久| 第九色区aⅴ天堂久久香| 日韩欧美综合在线制服| 天堂va亚洲va欧美va国产| 无码AV日韩一二三区| 亚洲精品自拍区在线观看| 国产女人在线| 国产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A视频在线| 色欲不卡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不卡无码 | 青青国产在线| 欧美成人日韩| 国产18在线播放| 午夜a视频|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小视频| 亚洲V日韩V无码一区二区| 在线视频精品一区|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av黑人在线| 欧美亚洲欧美| 中文字幕 91| 色久综合在线| 麻豆精品在线| 天堂中文在线资源| 就去吻亚洲精品国产欧美| 91人人妻人人做人人爽男同| 久久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在线网站| 亚洲天堂日韩在线| 亚洲第一成网站| 亚洲免费人成影院| 在线观看国产精美视频| 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无码精品一区| 无码粉嫩虎白一线天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