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顯芳+劉立+于小雷


蘇軾的“博觀約取,厚積薄發”是任雅才老師最喜歡的格言。擔任輔導員工作以來,她主動向前輩教師們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工作中,她以“以文育人”為工作導向,將七年中文專業學習與輔導員工作打通,堅持“弘文勵教”的理念,結合“修身”和“育人”的思想,以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暑期社會實踐、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三類課堂為育人主陣地,從深度輔導、學業輔導、發展輔導360度關心學生成長,實現了輔導員職業能力全方位提升。輔導員工作,就像任雅才在習近平總書記同北師大師生代表座談會上的發言那樣,是一項用心靈陪伴心靈的事業,是一項用青春點燃青春的事業,是一項用夢想照亮夢想的事業。
一、貼心呵護:為學生打造獨一無二的成長軌跡
帶班不僅意味著管理學生事務,還意味著陪伴學生成長。開班會、選班委、組織策劃學生活動、評定獎助學金、深度輔導談話、指導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學生修改簡歷等等都是輔導員必不可少的工作內容。任雅才于2012年9月起擔任2012級學前特教研究生班班主任,50名班級成員中既有兩年制的專業碩士,又有三年制的學術型碩士。學制年限的不同直接導致學生發展階段的不同,由此帶來的問題也不盡相同。
除了舉辦班級事務管理班會、“學習最美鄉村教師”主題班會、班級元旦晚會、戶外素質拓展等活動,任雅才還根據大家需求,把握關鍵節點,重點推進職業生涯規劃和求職技巧培訓。當三年制的學術型碩士還在嘗試各類兼職實習的時候,兩年制的專業碩士已經進入到求職階段。這就需要注意到不同階段的差異,給予大家最需要的指導。2013年6月,她為即將面臨求職的專業碩士組織了“如何制作簡歷”主題班會,同時為學制三年的學碩班講解如何進行職業生涯規劃。2013年11—12月,專業碩士班到了找工作的高峰期,為了及時了解班級學生就業動態,她每天上下午各安排一名學生談話,直接解決求職過程中遇到的難題。
2013年9月起,任雅才擔任2013級教育學本科班班主任,入學當晚即召開第一次班會,通過團隊建設活動迅速讓大家互相熟悉。隨后的入學教育中,她始終貫穿“自我探索、生涯規劃”的主題,通過“寫給四年后的自己”、新生戶外素質拓展、參加中殘聯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的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等活動,讓學生直觀了解教育真諦,了解自我發展規劃。2013年10月,她指導班級學生所寫的《寫給四年后的自己》共八篇文章刊登在《中國青年報》第11版,并被人民網、中國日報網等多家媒體轉載。她還安排每周以宿舍為單位進行談話,采用教練技術、團隊輔導的方式了解學生的所感所思,促進宿舍和諧。她為班內每位學生建立了成長檔案袋,保存了從入校開始學生成長的文字材料,從中可以梳理出每一位學生的成長歷程。
二、精心設計:創設充實有趣、有內涵的第一課堂
除了常規工作,任雅才還承擔學校形勢與政策、職業生涯規劃等課程的授課任務。第一課堂直面學生,她就能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并在課堂上予以回應。2013年春季學期和秋季學期,她先后承擔哲學與社會學院2012級哲學與社會工作本科班和教育學部2013級教育學本科班的形勢與政策課以及職業生涯規劃課的教學任務。職業生涯規劃在學生成長成才中發揮著引領作用,對學生影響很大,也是她關注的重點,為此,她參加了北京市高校輔導員發展輔導培訓和國家二級職業指導師培訓,并取得國家二級職業指導師資格證書。
為更好提高自身教學水平,任雅才參加了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咨詢中心“心教練”團隊,通過集體備課會、前輩分享會、現場聽課錄課,了解學術前沿,汲取授課技巧,獲得最新理念。她承擔我校心理咨詢與服務中心公選課“人際交往與溝通”助教工作,直觀了解教練技術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上的應用。在教學中她勇于嘗試,把教練技術運用到形勢與政策課堂、宿舍團隊輔導、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反響良好。
在第一課堂,她精心設計形勢與政策、心理健康教育和職業生涯規劃三個課程模塊的授課內容并講授了《微博天下:自由與規范之舞——從微博發展看網絡規范》《做好鄰居,做好朋友——中國周邊外交淺談》等時事政治內容,《那一刻,陽光明媚——如何處理好大學人際關系》等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選對池塘,快樂釣魚——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導論》《初識職場》等職業生涯規劃內容,關注學生在入學適應、團隊建設、時政知識、擇業就業等各階段的需求。
三、身體力行:建設奉獻社會、服務社會的第二課堂
堅持第一、二課堂相結合,才能更有效地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第一課堂之外,任雅才帶領學生走出校園,開展社會實踐。
2012年7月,她帶領10名本科生赴江蘇省宿遷縣雪楓中學開展為期兩周的“牽手走進宿遷,教育溫暖你我”義務支教,并以110周年校慶為主題與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開展交流。同年10月,她被評為“2012年北京師范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優秀指導教師”。11月,該暑期社會實踐隊榮獲2012年度首都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優秀團隊,成果《高考制度改革對高中教師教學的影響》榮獲北京市“2012年度首都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優秀成果”。2013年6月29日至7月6日,她帶領“愛在星途”暑期實踐隊到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自閉癥療育中心開展為期10天的暑期實踐活動,為患有自閉癥的特殊兒童帶去溫暖。在實踐中,她和隊員們陪腦癱患兒一起做滿300個蹲起,帶孤獨癥孩子完成技能訓練,幫助患有肌肉萎縮的患兒做肌肉運動以緩解癥狀,策劃療育中心教師、家長、患兒一起參加趣味運動會等等,得到了家長的好評,受到了當地新聞媒體的關注。
指導、參與暑期社會實踐是她與學生共同成長的實際行動。為了將現實行動上升為理論經驗,她認真總結暑期社會實踐,將思考凝煉為論文《文化育人理念融入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的模式探究》。該論文在2013年度全國高校輔導員工作優秀論文評選中獲得一等獎,發表在《高校輔導員》2014年第二期上。
四、與時俱進:創新網絡溝通互動的第三課堂
以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為基礎的新媒體時代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與創新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新媒體網絡是當前高校“第三課堂”。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承擔著教育、管理、咨詢、服務和研究為一體的育人工作職能,是一種多角色的傳播者。因此,提高媒介素養,加強第三課堂建設是輔導員勝任崗位工作,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的必然選擇。endprint
任雅才每天都通過QQ、飛信、人人、微博、微信,同步感受并分享著學生的喜怒哀樂。同時,她還在教育部中國大學生在線開博客,寫博文。新媒體要求輔導員對信息“宜疏不宜堵”,為此,她為本科生講授了《微博天下:自由與規范之舞——從微博發展看網絡規范》,啟發本科生思考如何冷靜處理網絡時代的信息,如何在海量的信息里保持理性的決斷力。
新媒體的使用也給任雅才帶來對新媒體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思考。2014年初,校級課題“高校校園網絡輿情現狀與管理機制研究——以北京師范大學為例”獲得立項,成為她研究的新起點。將新媒體大數據的思考與當下黨務工作相結合,她努力探索高校學生黨建宣傳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寫成《大數據時代下的高校學生黨建宣傳工作探究》一文。她堅持每兩周撰寫一篇學生工作博文,每周在班級QQ群郵件中發起一期時事話題討論。2014年1月,她的博文在2013年度全國高校優秀輔導員博客評選中獲得全國優秀博文獎。
五、細致入微:營造溫馨的黨務工作氛圍
黨務工作具有零碎、規范、細致的特點,一點一滴都馬虎不得。北師大教育學部有學生黨員841人、黨支部32個、黨支委115人,人數多,工作壓力大。她作為教育學部黨務秘書,工作內容涵蓋發展黨員、開具函調、思想鑒定、收繳黨費、審批開展活動、培訓黨員、信息統計、工作例會等等。
為提高黨員發展質量,她規范了入黨材料的審批,增設了黨支部書記與非本黨支部發展對象交叉談話和針對發展對象舉辦的黨史知識競賽。為增強學生的志愿服務意識,她起草并推行了《教育學部入黨志愿服務管理辦法》,對入黨志愿服務的概念、類型、時長、認定方式做了詳細的界定。
她帶領黨支部支書支委一起為學生黨員發展、轉正、成長營造溫馨氛圍。2013全年指導發展了111名學生黨員,指導32個黨支部結合“中國夢”主題教育、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展黨建活動,活動覆蓋779位學生黨員。在分黨委工作方面,按照學部統一部署,完成分黨委日常文字材料整理工作,完成了群眾路線問卷設計及其總結的文字撰寫和報送。這些工作也讓她在管理崗位脫穎而出,2013年6月28日,她獲得了北京師范大學首屆青年管理干部崗位技能競賽二等獎。
六、研究視角:全方位提升輔導員職業能力
輔導員工作首先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教師自身必須有較好的政治素養。為不斷提高自己,她多次參加輔導員培訓。2012年11月26日至11月29日,她參加了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主辦、教育部高校輔導員培訓和研修基地(北師大)承辦的第41期全國高校輔導員骨干培訓班暨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和干預專題培訓班。同年12月,參加了北京市新上崗輔導員培訓。2013年5月6日至10日,她參加了北京高校輔導員發展培訓,同年5月14日至17日,參加全國二級職業指導師培訓。這些培訓不僅加強了她對理論知識的學習,而且加深了她對工作的理解認識,促使她將所學運用到實際學生工作中去。
事務工作之余,只有不斷總結反思,才不至于陷于碌碌無為。從事務工作中汲取的經驗也提醒著她只有不斷積累,才能提高效率,越做越好。于是,她將與學生溝通的記錄、指導學生開展活動的情況寫成輔導員手記,激勵自己前行。目前她已撰寫五篇相關論文,公開發表四篇:《文化育人融入暑期社會實踐模式研究》《優秀學生干部的三重境界——由黨支部書記辭職說起》《由發展研究生黨員引發的思考》《高校精神文化建設在文化育人過程中的作用》。她主持首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題“基于書院制改革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踐路徑研究”,參與首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題“大學生黨員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認同研究”、校級思政課題“高校校園網絡輿情現狀與管理機制研究——以北京師范大學為例”、校級組織部課題“發揚民主,改進基層黨建工作”,參與編寫《研究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一書。這些經歷,為她參加北京市輔導員職業能力大賽提供了深厚的理論根基,她在第二屆北京市輔導員職業能力大賽、第三屆全國輔導員職業能力大賽比賽中脫穎而出,獲得北京市輔導員職業能力大賽一等獎,華北賽區一等獎的好成績,更是以優異的表現獲評2013—2014年度北京高校十佳輔導員稱號。
(作者單位:1.北京師范大學教育部高校輔導員培訓和研修基地 2.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
(責任編輯:任媛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