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云
摘 要:教學中的換位思考是指教師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組織教學,看待教學中的問題,從而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要讓學生從“要我學”到“我要學”,就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了解學生的特點、興趣愛好,設計教學內容、教學語言及作業練習等。讓教學內容豐富多彩,注意課件教學運用;教學語言注意趣味性、激勵性;作業練習多花心思調動學生主動性,教學效果會有很大提高。
關鍵詞:換位 趣味性 激勵性 理解
陶行知說:“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了解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澆水、施肥和培養,這就是因材施教”。作為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不拘一格,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筆者從事多年營銷專業、外事旅游專業的教學,發現這兩個專業的學生思維敏捷,動手能力較強,對新事物、新觀念容易接受,適應性強,所以,必須注重發掘他們的潛力,努力實施“因材施教”。如何讓這些學生更快更好地學好專業知識和技能,對這個專業的教師是一個考驗,通過這些年的教學,筆者最大的感受就是從學生角度去教學、換位思考,才能被學生接受。
一、教學內容方面
假如把你帶到一個餐桌前,桌上擺著平淡無味的菜肴,讓你去吃,你一定沒胃口。相反,把你帶到一桌豐盛誘人的菜肴前,你會迫不及待地想品嘗。其實,教師就好比廚師,所教的內容就是自己烹制的菜肴,如果把自己精心烹制的色彩奪目、香氣撲鼻的菜肴放在學生面前,然后告訴他們這道菜的原料、口味、營養等,相信不用你去命令,也不用你去強喂,學生就會自己動手了。所以,作為教師,先不要去埋怨學生不愛學,站在他們的角度,多花些心思和時間,盡力把所教的內容變得豐富多彩,教學方法獨特引人,學生們自然會喜歡你,會主動喜歡學你教的內容。
教師的教學內容要充分調動學生眼、耳、鼻、口、大腦、手等多種感官,從而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這就需要把自己放在學生的位置了解學生喜好,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筆者在教學內容上注意多媒體課件的運用,將學生喜歡的圖片顏色、音樂聲音、小測試等,充分融入教學內容,學生很高興把自己作為教學活動的實踐者,從最初的“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二、教學語言方面
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說:“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里發出知識的溪流”。這句話說明一名教師即使教學內容準備得再好,教學語言不能激發學生興趣,也就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學語言的趣味性和激勵性對教學有較好的效果。
大多數老師都能夠用知識性的語言傳遞給學生專業的知識內容,但沒有考慮學生的特點,導致學生昏昏欲睡。這就需要教師從學生角度去運用他們感興趣的趣味性語言。比如說現在流行語言“必須必”、“給力”、“羨慕嫉妒恨”、“頂”、“點贊”等等加進課堂,使學生們學的興趣盎然。
同時,筆者也比較注意多用表揚、贊美的激勵性語言和真誠的微笑。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也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對那些優秀的學生來說,表揚已經習以為常,但站在學生的角度就會發現,他們更渴望被認可。作為教師及時在課堂上加以客觀地評價和表揚,使他們在心理上得到一種滿足,而這種滿足往往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需要按照規范和要求去做,如果學的是一套,而實際做的又是另一套,這樣的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這就需要教師巧妙運用多種教學手段,靈活創設各種教學情境,教師和學生在模擬的場景和角色體驗中,相互學習,用微笑面對他們的小失誤,多多鼓勵他們。
三、作業練習方面
在教學中多一些換位思考,就對學生多一些理解。通過作業可以檢查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可學生為什么不愿做作業呢?他們從小學到初中、再到中專,已經把作業當成應付差事,而作業本發下來也只是多了幾個對勾、一個“閱”字。于是筆者把交作業的時間先作出說明,供學生自由選擇:接受能力較強、掌握較好的同學,課外活動時間把作業交上;需要再回顧一下課本內容的同學,晚自習時交作業;感覺完成作業有困難的同學,需要老師幫助的,第二天大課間找老師。結果,絕大部分學生還是選擇第一時間交作業。教師也要在評語上下工夫、花心思,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寫上幾句鼓勵的話或者幾句建議,每次發作業,同學們都會互相傳閱,臉上露出開心的笑容。下次交作業,同學們都會在第一時間交上。
四、結語
在教學每一環節下工夫,動腦子,時刻從學生角度想辦法,讓學生愛學、樂學,作為教師,這樣確實很累,但看到學生的進步,心里也是很高興的。
(作者單位:衡水科技工程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