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麗
摘 要:家譜是記錄同宗共祖血親集團的世系、人物、事跡的歷史圖籍。家譜與方志、正史是構成中華歷史大廈的三大支柱。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筆極為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其中蘊含著及其豐富的史料價值。
關鍵詞:中國家譜;家譜起源;家譜體例;家譜史料價值
家譜,亦稱族譜、宗譜、家乘、通譜、統譜、世譜、支譜、房譜等等,雖然名稱各異,但其內涵卻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區別,現在一般統稱為家譜或族譜。它是一種以表譜形式記載一個以血緣關系為主體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跡的特殊圖書體裁。家譜是一種特殊的文獻,就其內容而言,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中最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獻,記載的是同宗共祖血緣集團世系人物和事跡等方面情況的歷史圖籍,也是記載各個姓氏家族子孫世系傳承之書。譜牒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文明的特有現象,其中所蘊含的豐富史料價值是其它任何文獻所無法取代的。
1 家譜的起源
家譜是以記載父系家族世系、人物為中心的歷史圖籍,是由記載古代帝王諸侯世系、事跡而逐漸演變而來的。先秦時,社會上流傳有《周官》、《世本》等譜學通書。秦漢以后,又出現了《帝王年譜》、《潛夫論·志氏姓》、《風俗通·姓氏篇》等譜學著作。到魏晉南北朝時,門閥制度盛行,家譜成了世族間婚姻和仕宦的主要依據,于是便迅速發展起來。隋唐五代以后,修譜之風更從官方流行于民間。到了宋代,由于官方修譜的傳統禁例被打破,民間編撰家譜風氣開始興盛,于是家譜也日益多了起來。明清時期更是家譜的成熟期和大發展時期。現在傳世的家譜大部分都產生于明清時期。
2 家譜的體例
先秦至隋唐,譜牒多由官府主持修撰,內容以世系、謚號、年代為主。官府修譜牒,是出于政府選官的需要。除此之外,還為人們通婚中用作選擇姻親及處理人際關系的資料。這一時期的譜牒以通國和地方氏族譜居多,單一宗譜少。
宋明時,是私修譜牒的定型時期,或者說是成熟時期。主要代表是歐陽修的《歐陽氏譜圖》和蘇洵的《蘇氏族譜》。二者雖然在世系的表現形式上截然不同,但歐蘇二譜,奠定了后世宗譜體例:世系圖、表、譜例、譜序和人物傳記。
到了明中后期和清代,家譜修撰的結構已經基本定型。其體例雖也是奉歐蘇二體,但是又多有創新。在體例上,除世系、傳記、譜序、譜例之外,增加了恩論錄(記錄該族所得敕書、誥命、御制碑文、上諭、皇帝和地方政府所給的匾額等)、像贊(記載先人遺物、遺墨)、宗規(敘述各種規章和對族人的要求)、祠堂(記錄祠堂狀況及其興建歷史)、祠產(記述宗祠經濟,財產文書和租佃契約)、墳塋(說明祖墳情況,并有分布圖)、藝文(收錄族人的詩文)、派語(登載族人排行的字語)、余慶錄(白紙數頁,裝訂在譜書的末頁,表示子孫綿延不絕,留有余慶)。此外,還有合譜的出現,即不在一縣、一府,甚至不在一省的同族人聯合修譜。
3 家譜的史料價值
家譜是一個巨大的資料寶庫,可供從事社會學、歷史學、考古學、經濟學、民俗學、人口學、民族學、文學、政治學、宗教學、法學、姓氏學的研究人員及家譜愛好者從中查詢資料,尋找依據,進行研究。家譜的史料價值主要體現在:
1,宗法思想研究資料。家譜和宗法的關系從一開始就密不可分。宗法制度是封建王朝維護其統制的重要基礎之一,而家譜的族規、族約、鄉約、家法等正是加強宗法制度的有力工具。
2,家庭道德研究資料。家譜一般都有家規、族訓,對于規范人生和教育子弟有著積極的意義。如孝父母、和夫婦、勉諱書、尚節儉、戒賭博、戒淫穢、戒懶惰、戒奢侈等。古代顏氏家訓、柳氏家訓、朱伯廬治家格言等都是德育很好的教材。對于我們建設當代家庭道德和精神文明都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3,家族制度研究資料。家族制度是利用血緣關系統治族人的社會制度。在許多家譜中都有家族制度的極為詳細的資料,如家族的組織系統、家族的財產管理、家族的賑濟方法等,為我們研究家族在古代社會中的地位、作用、組織形式、管理方法等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4,經濟史資料。家譜中保存有相當數量的經濟史資料,這些資料包括家族的集體田產如祠田、墳田、莊田、山林等的數量、形式、經營、管理、收支情況等。有的家譜還記錄了家庭成員經商、貿易的事跡。這都為我們今天研究古代經濟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5,人口問題資料。家譜的中心部分是家族人口的世系傳承,在家譜的“房派圖”、“支派分布圖”、“遷徙圖”、“先世考”、“世系圖”以及家譜的一些序跋中,記錄了家族人口的數量、遷徙、分布、婚姻狀況等資料,可供人口學研究者利用。
6,歷史人物傳記。家譜是世系的記錄,許多家譜中既有簡單的世系圖,又有十分詳細的人物傳記、行狀、墓志、年譜等,對研究歷史人物及其家世大有幫助。
7,地方史資料。家譜是地方文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方志中所包含的內容如選舉、職官、人物、戶籍、祠宇、碑記、藝文等,也是家譜中的重要內容。
8,教育史資料。家譜中一些重要的章節載錄了許多教育史資料,如在族規、家法、仕宦錄、科甲記、教育志、傳記等就載有宗族教育、學校、科舉、勸學措施、教育方法等內容。
9,民俗學資料。家譜還是一個民俗學資料庫,一些家譜在家禮和人物傳記里記錄了許多民俗內容。尤其是在家禮中的婚禮、葬禮、祭禮等中,本地的風土人情、本族的禮儀風俗都有相當的體現。另外,與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物質民俗、歲時習俗、社會習俗、精神習俗等在各地的家譜中都有記載。
10,宗教史資料。有些家譜是信仰宗教者的家世記錄。在這些家譜中,他們對本家族所信仰的宗教一般都給以說明,同時表達他們的宗教觀。還有的對本族人的宗教活動、宗教禮儀和宗教習俗都有詳細記載。
11,華僑史資料。我國沿海地區的一些家譜涉及族人出國謀生的歷史,包括出走的原因、人數、時間、僑居地區分布、職業、所在的生產生活情況及與家鄉、家族的經濟、文化政治各方面聯系,這為我們進行華僑史研究提供了素材。
12,重大歷史事件資料。中國歷史上一些重大歷史事件,都不同程度的記錄在家譜中。雖然這些記錄并不完整系統,但卻十分具體,也是研究者獲取相關資料的一個途徑。
除以上所述外,家譜還能提供有關古代婦女、古代倫理道德、遺傳學、人才學等多方面的史料。由此可見,家譜作為史書之一,它所蘊含的史料價值是極其豐富的。通過家譜,我們能夠比較真實的了解當時的歷史面貌、時代精神、社會風尚,理解在那個歷史背景下人們的生產、生活情況。家譜是和正史、方志一樣重要的歷史典籍,是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家譜研究的現實意義當然不止于此,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家譜這個蘊藏豐富的歷史資料寶庫還會為我們提供許多新的其它資料,譜牒學這門古老又年輕的學科也會不斷發展,日益走向成熟。
參考文獻
1吳強華《家譜》M 重慶出版社2005.12
2徐建華《中國的家譜》M 天津市百花文藝出版社 2002
3劉黎明《中國傳統血緣親族習俗》M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5
4王鶴鳴《中國家譜總目》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5朱炳國《家譜與地方文化》M中國文聯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