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婷婷
摘 要:進入到21世紀后,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升,社會大眾對精神生活的追求也逐漸加強,博物館逐漸成為社會大眾享受精神生活的重要場地,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本文從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出發,從學校青年教育和大眾教育兩個方面進行了具體分析,希望能夠進一步明確當前我國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為博物館的現代化建設和發展提供相應的指導。
關鍵詞:博物館;社會教育;青少年教育;大眾教育
社會教育的主要內容具體可以劃分為幾個方面,除了較為正規的學校教育外,還在一定程度上包含家庭、文化、旅游、成人、博物館等方面的教育,而其中博物館教育對學校青少年教育和大眾教育產生著相應的積極影響,是人們踐行終身教育的重要陣地,是提升國民素質的重要機構。因為博物館具有一定的社會教育功能,其為社會各個階層提供相應的教育,應該受到相應的重視。本文就從其社會教育功能入手,從提升群眾的參與性和對青少年群體產生積極影響兩個方面對其社會教育功能的發揮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希望能夠真正發揮出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為我國國民素質的提升產生積極的影響。
1 調整陳列展覽的基本形式,增強宣教功能,提高社會大眾的參與性
要發揮博物館大眾教育的功能,應該先對其陳列方式進行適當的調整,讓社會大眾能夠積極的參與到博物館相關館藏物品的了解和學習中,提升自身綜合素質。
(一)借助現代科學技術對館藏物品進行陳列
21世紀的信息技術高度發展,已經逐步進入到信息化時代,所以博物館應該緊隨時代潮流,借助現代化的科學技術陳列館藏物品,為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的實現創造條件。例如,博物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的選擇在陳列廳增設相應的閉路電視,向社會大眾播放本廳所陳列的重點物品,適當介紹物品的基本屬性和背后的歷史故事等,寓教于樂,增強博物館社會教育的實效性[1]。以阿拉善博物館的展品陳列為例,其通過閉路電視、投影儀,使用動靜結合的方式,將所要展示的物品的歷史背景制作成為錄像或配以動態背景,使社會大眾在欣賞陳列物品的同時,能夠深入了解一些相關藏品及事件的時代背景和歷史故事等,進而對這一物品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也學習到了相關的知識。
(二)充分發揮宣傳教育功能,調動社會大眾的參與性
相關調查研究指出,人類個體自身的本能決定了人在社會生活中必須要調動全身的感覺器官才能夠得到可信的信息反饋。而對于博物館社會教育來說,社會大眾進入到博物館之后對相關知識進行認知的過程就是充分運用自身觸覺、視覺、聽覺、嗅覺等感覺器官,對所接觸到的相關信息進行加工和理解,進而逐漸促使社會大眾在參觀的過程中形成一種參與意識。博物館在實際管理過程中應該加強對社會大眾本體性的重視,引導其在參觀博物觀的過程中參與到大眾教育和社會教育中,提升自身素質,也對其他相關群眾產生積極的影響[2]。實質上,參與是社會大眾參觀博物觀過程中產生的一種行為,在因人適講的同時最關鍵的內容在于互動和主動,博物館應該通過采取相應的措施調動社會大眾的感官,進而激發其參與熱情,提升參與的主動性,并通過相應互動環節的設置,強化大眾教育效果。例如某地麋鹿博物館在人行道的樹木上綁了一個可以翻頁的說明牌,上面向參觀者提問“你認為麋鹿最大的天敵是什么?”參觀者在看到問題后必然會產生相應的疑問,甚至會相互研究和討論,參與到博物館的主題知識認知活動中。這種增加群眾參與的展覽形式,不僅增強了博物館活動的趣味性,還能夠引發大眾的反思,可以起到良好的大眾教育效果。
2 加強與學校教育之間的聯系,實施青年教育
博物館通常被稱之為學校教育的第二課堂,西方發達國家早在19世紀就已經開始加強博物館與學校教育之間的聯系,進而通過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對青年學生群體進行多元化教育,提升青年群體的綜合素質[3]。我國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的發揮也應該積極借鑒西方先進經驗,采取如下措施加強博物館與學校教育之間的聯系,進而實施青年教育。首先,博物館可以與學校建立相應的合作關系,共同建設相應的教育基地。例如博物館可以邀請各個階段的青少年志愿者到博物館中參加相應的講解員培訓,增強青少年群體對博物館相關知識的認識,提升其綜合素質,并且在其為其他參觀者講解的過程中,傳播博物館文化,實施大眾教育,增強博物館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實效性。其次,博物館應該從教師和學生入手開展具有特殊性質的教育活動,進而加強博物館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之間的聯系。博物館在管理過程中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適當的展出一些與當前青少年教育相關的內容,也可以適當的將一些展覽物品送到學校,供師生參觀,深化學生和青年群體對博物館相關知識的認識[4]。最后,學校可以充分利用本地區博物館資源組織學生參加參觀活動。本地區博物館可以將館藏物品中經濟價值較低,并且具有一定教育意義的館藏物品作為學校教育中的實物教材,對學生進行相應的講解,通過直觀性和可視性較強的實物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開展“流動博物館進校園”等有意義的社教活動。同時,相關教育部門還可以結合青少年群體的實際需要在課堂教學中適當的增加博物館體驗性教學活動,讓有條件的學校將參觀博物館列入到年度教學計劃中,充分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及愛國主義基地的功用,為學生全面發展創造條件。
3 結語
總而言之,社會教育功能是博物館的重要職能之一,也是博物館各項工作中最能夠貼近社會大眾生活,對社會大眾產生教育性影響的部分,對青少年素質的提升產生著重要的影響。所以,博物館應該加強對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的重視,采取一定的措施強化教育效果,為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做出相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鐘小苑.淺談如何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J].大眾文藝,2014(5):56.
[2] 刁紅娟.淺談如何更好地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J].大眾文藝,2012(21):207.
[3] 王月.淺談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J].青年時代,2015(17):150-150.
[4] 張薇.創新教育--充分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J].神州(下旬刊),2014(7):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