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占琴
小學英語教育在我國雖然還在改進探索中,但通過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小學英語教育已經小有所成,小學英語教育教學發生著可喜的變化,正逐步走向正軌,但是在小學英語教育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集中表現在廣大農村學校的英語課堂教學上。筆者通過見習、上課、調查走訪等實踐活動,了解到當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相關狀況,結合自己的所學做了一些思考。期望這些思考能為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更優化帶來啟示和幫助。
1 課堂教學在小學英語教育中的特殊地位
課堂教學是教育教學中普遍使用的手段,課堂教學特別對于小學英語,更是發揮著主要作用。譯林出版社出版的牛津小學英語教材具有:根據素質教育的精神,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長遠發展;遵照現代語言教學的理念,突出語言的交際性和實踐性;依據兒童的認知特點,體現小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方向;遵循語言學習的規律,注重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的設計和安排這四大特點。因而小學英語教育迫切需要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我們要教的英語知識不只是單詞、句型,還有西方文化。只有在課堂上給孩子們創造英語情境,讓他們不僅會說、寫英語,還要能知道如何具體運用于實際生活中,體驗西方文化,擁有跨文化交流的意識,這才是我們所追求的英語教學。只有以活動為上課的主要形式,以聽說為訓練主要項目的英語課堂才能讓學生適應這套教材,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2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教師從業現狀不樂觀?;顒又?,筆者發現由于小學英語教學相對起步較晚,出現了如師資缺乏等而導致的教師從業后的諸多問題。首先是專科英語教師比較少。在農村學校,因為缺少英語教師,代課或兼職的英語教師為數不少。在一些鄉鎮中心小學,英語教師一人跨年級教三、四個班級,承擔大量的備課和作業批改任務,因而沒有更多的時間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沒有更多的精力去鉆研教材、創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這樣的現狀,不僅大大影響了教學效果,也為新教法、新教材的推廣使用帶來了困難。
(二)教師綜合素質不夠高。如今的小學英語教師所要具備的能力,已經不是那么簡單的了。要想上出精彩的牛津小學英語課堂,教師除了要具備基本的教師技能外,對一些特殊素質也要具備。而就是這些特質,現在的很多老師并不具備。
(三)教師教學方法要改進。一是多媒體教學應用不夠充分。據一線老師講述:有的學校特別是農村學校,在新課改的浪潮下,學校已經配備了相關的教學設備。可是讓人費解的是老師們并沒有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還是按照老方法教學。別說制作新的更好的課件來豐富課堂,有的學校對已有的課堂教學資源也棄而不用。這樣,與多媒體教學配套的牛津小學英語教材就更不能充分發揮其使用效益了。這樣的課堂教學肯定算不上是跟上潮流的優化的課堂教學。二是課堂形式不夠多樣化。課堂形式多樣化是目前英語教學中極力提倡的,也是最有發展空間的。單一的老師講授,單一的學生表演,要轉變為多樣的講述、多樣的表演,要不斷地創新。
3 改進和優化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思考與建議
(一)發掘教師潛能,滿足其需要。一是人主要是受滿足某種需要的欲望所驅使的需求動物。人類的需要是無止境的,當一個人滿足一種低級需求之后,就會產生另一種高級需求。二是人類所追求的需要具有普遍性。教師是人類群體中的一員,同樣有各種層次的需要,他們的工作神圣、偉大,但是,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同樣要通過激勵的方式來連接,才能實現他們教書育人的目的和理想。所以可以從需要的層面上給老師鼓勵和支持。
教師的自我實現需求較之其他工作人員更強烈。因為教師的工作價值并不是以工作量和獲得的工資多少為主要衡量標準。若深層挖掘教師的自我實現的需要,教師更看重的是其職業的神圣性和能否得到社會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其理想和抱負能否實現。所以要充分利用這一潛在激勵點,在老師追求自我實現需要時去鼓勵,不斷弘揚優秀教師精神,用身邊的真人和真事打動老師,讓老師保持對教育事業的積極性。這樣也能吸引更多的人投身教育事業,讓更多的熱血人才為教育做貢獻。
(二)強化教師素質,促進其提高。一是強化英語基本功。在基本功上面,對于英語口語水平差的老師,自然要強加練習。不過在練習方法上,筆者認為給自己一個明確的目標導向是必要的。只有有了目標才能知道自己練習的成效,才能逼迫自己不斷進步。二是豐富課堂表現力。在課堂表現力方面,要多看一些外國小學教育教學實錄。因為從那兒你會明白教育教學的重要原則,即真實性。外國小學生上課,為了讓學生容易理解,老師可以扮演各種角色。三是正確解讀教材。在把握教材方面,應注意到教材各年級的區別與聯系,把握教材特色。老師在教學中要做到前串后連,讓學生越學越上手。這套牛津小學英語教材是一個整體。抓住了教材特色,才能制定出教學特色,即以活動為中心,以任務為主線的課堂教學模式,整體化教學思想,運用多種教學形式豐富課堂,追求有效課堂教學。
(三)改進教學方法,力求最優化。一是豐富課堂形式。活動對于小學生學習英語尤其重要,課堂活動要多樣化。教師要在遵循小學生語言學習規律和不同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需求和特點的前提下,依據所學知識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實際語言水平,精心設計每一個活動,使活動形式與教學內容相關,能為目標服務;使活動形式多而不亂,有語言知識作支撐;使活動活而有序,具有可操作性;使活動真實,并體現開放性;同時還應考慮活動的實踐性、交際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延展性等多種因素,使每個活動在目標下有機地聯系起來,并引導學生在參與活動中達成教學目標,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二是任務型教學。在教學方法改進上,筆者特別推崇具有結構性的任務型教學方法。英語課堂教學應該具有“變化性互動”的各項活動,這些活動換言之即任務。任務教學在心理學定義上是一種教學法,具有結構性,它由教學目標、信息輸入、活動方式、師生角色、教學環境等要素組成。任務型教學注意信息溝通,活動具有真實性而且活動量大。三是改進評估模式。最后在評估學校以及老師上,筆者主張更全面的檢查方式。僅僅是走過場來看看學校環境、設施、資料的,這怎么能行呢?真正的檢查其初衷是想要真正了解這個學校的教育教學狀況,所以筆者建議在現在的檢查體系中再增加一個重要的檢查方向,即走進課堂。課堂是展現學校風采的主要平臺,在課堂上才能發現這個學校的真正教育現狀。課堂教學必須要成為檢查的重點才能讓基礎教育學校真正重視課堂教學,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領域,它正在蓬勃發展中,正需要不斷研究改進。面對更多問題的出現,不管是已經從事還是即將從事英語教育教學工作的人士都應該盡自己的力量為我國基礎教育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