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穎
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該要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有效學習策略的培養和指導,使學生在學習和運用物理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學會如何去自主學習。
關鍵詞:自主學習;興趣培養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我認為:教師應該要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有效學習策略的培養和指導,使學生在學習和運用物理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學會如何去自主學習。這就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把傳統的“以師為主”的教學轉變為“以生為主”的教學,把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轉變為學生的 “要學、想學、能學、會學”!結合自己近些年來在初中物理教育教學中的具體實踐,本人認為培養初中生物理自主學習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 確立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理念
所謂“自主學習”就是一種“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的學習方式,它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通過主觀努力去獲取新知識和增強自己學習能力的一種過程。物理學科的“自主學習”就是指教師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及物理學科特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使學生在自主活動中學會發現、學會探索、學會創新。所以教師應在堅持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變教學為導學,改變過去那種只注重知識傳授、忽略能力培養,只注重教師自身的主導作用、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的做法,確立一種全新的“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理念。
2 發揮實驗教學功能,培養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物理實驗中產生的現象能引起學生強烈興趣,能激發學生心靈深處強烈的探索欲望。準確把握“以實驗為基礎”這一基本特點,做好各種實驗,以生動新奇,鮮明的實驗現象對學生的認知情感、意志思維等都能產生影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根據教學需要,改進一些實驗常規教法,改編某些演示實驗為學生實驗,改編某些驗證性實驗為探索性實驗,讓學生主動探索物理中的奧秘,從而激發學習興趣,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教師可以結合課堂教學適當增加一些探索性實驗,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探索欲望,培養他們學習的濃厚興趣。
我們還可以使用“創設情景,設置疑問”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1)例如我在講“慣性”的概念時,第一項內容就是組織學生進行抽紙條比賽,具體過程是讓學生用鋼筆帽壓住一個食指長和寬的小紙條,用食指迅速擊打紙條,看誰能將紙條最快抽出且鋼筆帽不倒。此時同學們互相比賽,找竅門,熱情很高,課堂氣氛很活躍,學生們自覺、主動的提出了問題。為下面的教學作了鋪墊。
(2)在進行抽象的物理概念的教學時,教師可以構建學生操作實驗的活動情景,并以學生操作獲得的結論為感性材料展開教學,形成猜想——驗證的教學活動模式。如教學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時比較抽象。因為是重點,也是難點內容。做好加俐略斜面實驗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一般教學時此實驗都是演示給學生看的,但是完全可以改作學生實驗。通過接觸面的不同,分別是粗糙毛巾——較光滑,木板——光滑玻璃——更光滑。從實驗的操作過程和觀察到的現象中理解此知識的實質。構建手腦并用的活動情景。事實表明效果較好。
(3)采用電教手段,構建多媒體的活動情景。現代科技的發展,為豐富教學活動的形式帶來了良好的契機。優化組合多種媒體,不但能夠展示活動內容的某些細節和動態變化過程,激發學生多種感官協調活動,而且可以節省活動的時間和拓寬活動的空間。
總之,通過物理實驗培養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趣味性。
3 著力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增進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關鍵在于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和策略,讓學生由“學會”過渡到“會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除了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外,尤其要十分重視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
(1)指導學生課外學習技巧,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A、指導讀書方法,要求學生通讀與精讀相結合;閱讀與實驗相結合;并經常抽出課外閱讀材料中的某些章節段落,對如何閱讀進行示范指導。B、養成自己學習的習慣。由開始帶“強制”性的規定內容、時間、要求逐步過渡到養成學生自己學的習慣,不斷提高自學能力。C、在學生中開展寫物理小論文活動,提倡學生在課堂學習與課外實驗的過程中,把自己感興趣、有所鉆研、有所體會的課題寫成小論文,或進行某個專題性的探討,以增強他們的總結、歸納能力。
(2)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發揮民主,與學生平等相處,善于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以促使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不斷提升。比如上習題課時,我會布置相關習題讓學生到講臺上來講解,這些到臺上來的學生每人必須力爭尋求多種解題方法及最佳講解方式,使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培養了學生的責任感和自信心,有效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
(3)、創設民主寬松的學習環境。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心情舒暢、情緒飽滿的情況下,大腦皮層易形成興奮中心,激活神經系統,使感知、注意、記憶、想象等心理活動處于積極狀態。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以一個平等研究者、促進者身份參與學生的探究活動,尊重每個學生的人格,尊重每個學生的見解,讓學生想到老師是他的朋友,使他們的心理活動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都處于在一個積極主動狀態。
4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俗話說“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未來”,可見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是多么的重要!所以,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的習慣,并不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我們應注重培養學生以下學習習慣:
1、觀察的習慣
偉大的物理學家法拉第曾經說過“沒有觀察,就沒有科學,科學發現誕生于仔細的觀察之中”。觀察是是研究物理問題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更是學好物理課的關鍵!因此,在當前新課程下的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的良好習慣。
例如:在學生剛接觸實驗課時,可以給學生介紹:①從蘋果落地的啟示中,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②從水壺中的水蒸氣不停地沖擊水壺蓋的觀察中,瓦特發明了蒸汽機;③阿基米德觀察研究了人的洗澡現象,發現了浮力理論;④伽利略通過觀察教堂里吊燈的來回擺動,發現了擺的等時性原理,科學家們正是從這些最簡單最微不足道的物理現象的觀察中,作出了震撼世界的發明和創造的,由此來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使學生更加明確觀察的重要性,樂于養成善于觀察的良好習慣。
2、動手探究的習慣
美國一位著名學者說過,“你教我學,我學不會;你做我看,我能知道;你讓我做,我能記住”。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親自動手參與設計并完成實驗,這樣,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定能得到培養與提高。
3、充分利用小組的合作學習
小組的合作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多種多樣,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以達到培養并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效果。
例如:以村為單位,分成幾個學習小組,這樣有利于學生課外的討論、交流與學習以及村與村之間的評比與競爭;按成績好壞和學生的自由選擇搭配小組成員,這樣有利于學生以好帶差,互幫互學,共同提高;以鄰近座位為單位分成幾個學習小組,這樣更方便學生課堂上的合作質疑、釋疑、討論與交流……
總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營造物理學習的氛圍,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著力進行學法指導,并充分發揮學生小組之間的互幫互助,我想,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一定能得到很好地培養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