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師軍 葉良表
摘 要:法治精神培育是院校依法治軍的重要內容,院校在學員法治精神的培育中,應當充分發(fā)揮法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形成全方位法治育人環(huán)境,著力加強法治育人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培育軍隊院校學員的法治精神,不斷提升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的水平。
關鍵詞:軍隊院校;法治;培育
《中央軍委關于新形勢下深入推進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中明確規(guī)定:法治精神是強軍的重要內容,逐步引導廣大官兵把法治內化為政治信念和道德修養(yǎng),外化為行為準則和自覺行動。根據(jù)軍隊院校法治精神培育所要實現(xiàn)的目標,軍隊院校在學員法治精神的培育中,需要從以下方面著手開展教育活動。
1 充分發(fā)揮法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法治教育是建構和培育法治意識的重要途徑,課堂是軍隊院校學員接受法治教育的主陣地。
(一)設置獨立法治教育課程系統(tǒng)傳授法律知識
長期以來,法治教育簡單歸屬于德育范疇,缺乏獨立而系統(tǒng)的法治教育課程設置。在軍隊學歷院校課程設置中,法治教育與思想道德教育是合并在一起,開設了《軍人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并且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教學內容所占課時偏多,占了整個課程的絕大部分,法律基礎部分的教學時間明顯不足,從一定程度上講影響了法治教育的有效開展。而任職院校則更少進行這方面的教育活動。從教學實踐來看,隨著依法治國、依法治軍理念的不斷加強,現(xiàn)有課時無法滿足當前軍隊院校學員提高法治思維、法治精神的迫切需要?!稕Q定》中明確提出,把法律知識學習納入軍隊院校教育體系,列為所有學員的必修課。根據(jù)這一指示,應改變原來的課程設計模式,加重法律知識在教學中所占的比重,與思想道德教育課程分開,任職教育院校應該相應設置獨立的法治課程,作為重點必修課列入教學計劃。
(二)改革法治教育內容適應新的時代要求
以往在人們的舊觀念中法律是自己生活中的障礙,進而排斥法律,對法律往往采取抵觸情緒。在今后的法治教育中,要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特別是習近平主席關于依法治國依法治軍的重要論述加入其中,為樹立法律信仰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加強立法精神的教育是要讓學員明確立法的價值取向是以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fā)點的,法律執(zhí)行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維護絕大多數(shù)人民利益。通過學習領會具體法律立法精神,培養(yǎng)學員在立法精神指引下維護法律的思想感情和遵守法律的行為習慣,這才是法治教育的最終目的。
(三)豐富法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如何提高和保持學員的學習興趣是法治教育所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過去在實施中說教的成分比較大,學員卻很少能完整的聽講,效果始終不是很好!為此,在軍校法治教育中,應積極增加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充分發(fā)揮好校園文化在法治宣傳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利用校園廣播、宣傳櫥窗、校園網、微信等網絡新型載體,提高法治宣傳教育的覆蓋面;利用宣傳月、宣傳周、紀念日等開展宣傳教育活動,組織法治講座、舉辦法律知識競賽;開展法律咨詢活動,提高法治宣傳教育的親和力;定期舉辦校園法治劇展演、優(yōu)秀短片展播活動;組織收看法治專題節(jié)目,適當增加實踐課程時間,豐富課堂教學,例如模擬法庭等。
2 形成全方位法治育人環(huán)境
(一)強化依法治校理念,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圍
軍隊院校學員在特定的校園環(huán)境中學習、訓練和生活,學校的法治環(huán)境對軍隊院校學員法治精神培育有很大的影響。軍隊院校堅持依法治校,形成良好法治氛圍,對引導學員形成法治思維、培育法治精神將起到積極作用。依法治校,意味著學校治理從行政思維和方式向法治思維和方式的根本轉變,學校管理者必須樹立辦事依法、遇事用法、難事靠法的法治思維,讓學校各項事務運行在法治軌道上。依法治校需要從學校日常管理的每個細節(jié)入手,讓法治成為一種習慣和必然,讓每名學員在學校管理中都能直接感受到法治的力量。
(二)尊重學員主體地位,建立校內法治實踐平臺
在軍隊院校法治精神培育中可以模擬仲裁活動形式,建立學員自律仲裁庭,為學員提供一個法治實踐平臺。學員自律仲裁庭可以就學員之間一般性的爭議、學員和隊干部之間的爭議裁決,還可以就學員提出的學校在教育、訓練和管理等方面的相關制度和要求做出裁決。從機構設置來說,在軍隊院校內部可以設立學員旅隊、學員大隊(旅)、學校三級仲裁委員會,各級仲裁委員會的成員均由學員選舉產生,選舉出的仲裁員應當具有一定法律知識,具有一定的組織能力,了解仲裁的一般程序。仲裁委員會不隸屬于任何行政級機構。學員自律仲裁庭以學員為主體,自主管理自律發(fā)展,讓學員在享受權利的同時,學會用法來規(guī)范和約束自己。完全把學員擺到學校法治建設之中,讓他們充分認識到自己不是旁觀者,而始終都是法治建設中的一員,最大程度激發(fā)學員的主動意識,在潛移默化中強化法治意識,培育法治精神。
(三)廣泛運用社會資源,拓展校外法治教育平臺
軍隊院校的教育資源是有限的,培育法治精神需要借助社會資源,開闊學員眼界,借助真實場景觸動學員靈魂,讓學員在更多生動場景中提高認識,引導學生在社會大課堂中學習和內化法律知識。開展法院旁聽活動,通過法院旁聽可以讓學員感受到原來法律真的就在我們身邊,更好的激發(fā)學員了解法律知識,了解如何運用法律武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開展參觀監(jiān)獄現(xiàn)地教育活動,通過組織到監(jiān)獄參觀可以讓學員對高墻內外的人生區(qū)別有直觀的體會。這樣的警示,有助于增強學員對法律的敬畏,也提醒每個人任何時候都要依法自律。
3 加強法治育人人才隊伍建設
教育的關鍵是人才,只有擁有一批高素質的法治人才才能推動建設的更快發(fā)展,加強法治人才隊伍建設是大力提升學員法治精神的重要途徑。
(一)切實提高領導干部的法治素養(yǎng)
習近平主席強調:“領導干部要自覺培養(yǎng)法治思維,自覺做依法治軍的帶頭人?!币獓栏褚婪ㄖ涡?,形成良好的法治精神培育環(huán)境,作為學校領導干部要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尊法上,應當更加堅定自覺,真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學法上,應當做到先學一步、高出一籌;在守法上,應當更加嚴格自律,時時處處以憲法和法律為準繩;在用法上,應當更加積極主動,養(yǎng)成遇事找法、辦事依法、解決問題靠法的行為習慣。學校領導干部是法治實踐的引導者、示范者,自身帶頭了、做好了,就能夠以上率下,帶動全校官兵弘揚法治精神,積極投身法治實踐。
(二)把法治思維和法治能力作為選拔機關和學員隊干部的重要標準
《決定》要求,在相同條件下,優(yōu)先提拔使用法治素養(yǎng)好、依法辦事能力強的干部。干部是軍隊院校管理和教育的主體,干部法律素質的提高,是培養(yǎng)軍隊院校學員法治精神的前提和基礎。干部法治教育應當經常化、制度化。通過學習與工作關系密切的法律法規(guī),提高干部法治意識,引導干部自覺地用法律法規(guī)來指導工作,用法律法規(guī)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學校要提高認識,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監(jiān)督、檢查、評估機制。嚴格考核監(jiān)督,并把法律知識的考核成績記入干部業(yè)務檔案,作為評價干部的一項依據(jù),作為晉級、晉升的條件之一。把是否學法用法作為干部年終考核的重要內容之一,與評優(yōu)評先、職稱評聘等工作掛起鉤來
(三)強化法治教員隊伍建設
法治教育人才隊伍是開展法治教育、提高法治教育質量的組織基礎,法治教育人才隊伍建設質量的高低直接決定了軍隊院校學員法治精神培育的效果。培育軍隊院校學員法治精神需要建立一支專業(yè)化、專職化的法治教育教員隊伍。一方面要加強法治教員的引進,積極引進高等軍隊院校法學專業(yè)畢業(yè)生或相關法治工作者進入軍隊院校法治教員隊伍;另一方面,要加強對現(xiàn)有任課老師的培訓。在全軍尚未建立法治教員輪訓制度之前,應當積極需求其它途徑,依托地方高校有計劃地通過短期培訓、參觀考察等形式,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為法治教員提供學習和交流平臺,積極探索法治理論與實踐問題,不斷提高法治教員的能力和水平。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人民出版社,2014年10月
2.《中央軍委關于新形勢下深入推進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的決定》要點釋義,解放軍報,2015年4月22日
3.基國林,關于加強大學生法治意識培養(yǎng)的幾點思考,《淮海工學院學報》, 2011年5月,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