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1 個案背景
“老師,趙磊剛才又打我了。”“老師,趙磊拿了我的筆不還我。”“老師,趙磊把我的書故意碰到地上。”……你瞧瞧,我就下課十分鐘去開了個會,告趙磊狀的人已排成了隊。在我班中趙磊可算得上是個“聲名遠波”的學生。他不寫作業、打架、罵人、偷東西,真是無所不為。只要有一會我不在他身邊,那告狀的人就會排成長龍。他成了所有老師眼里的刺頭。也正是因此,同學們都遠離他,不喜歡他。面對這樣一個孩子,我有責任把他從掉隊的路上拉回來。
2 情況分析
我想,這個孩子有時候會說很多貼心的話,如 “我幫您發本子”、“我可以幫值日生掃地嗎?”有時候又是懶懶散散,什么事也不想做,真是讓我喜歡讓我憂,有什么樣的方法才能使她迷途知返呢?
我的腦海里又浮現了教育家霍懋征老師的幾句話“教師的愛是陽光,應該平等地照著每個學生,為他們指出光明的路;教師的愛是春雨,應該均勻灑向每個孩子的心田,使他們茁壯成長。不可救藥的孩子是沒有的。”“孩子都是可塑的,所謂‘淘氣娃娃有出息那多是在教育之‘塑后,在正確的教育引導下,淘氣娃娃或許會有更多的成才幾率呢。”“教育不能只是說教,特別是對于孩子,如果老師能抓住契機,置教育于創設的指定情境之中,那效果是遠在說教之上。”于是,我決定用一種特殊的方法來教育她。
3 教育過程
3.1 變“批評”為“偏心”
凡屬“問題學生”大都有許多的毛病。這就好比苗圃里的花,哪一盆出現了蟲害,哪一盆就需要園藝師更多的關注。我想他這么到處惹事生非,主要還是學習跟不上,精力不能用到學習上只好把精力釋放到惹事中。為了讓他學習上在學習上跟上大家,我對他開始“偏心”。他批題可以不站隊,他找老師講題可以優先,為他安排的同桌是全班最好的學生。他在我的“偏心”中漸漸的發生著變化,作業大多數能按時交了,學生們告狀的次數明顯的減少了。為了鞏固我的教育成果,在新學期開學的時候,我以他學習有進步為名送了他一個作業記錄本。后來發生在這個作業記錄本上的的一件事讓我更深的體會到“偏心”對于“問題學生”起著多大的作用。那是送給他作業記錄本半個月后的一天,他忽然扖在桌上哭成一個淚人,這使我非常驚訝。我教了他這么久,無論是我多嚴厲的批評他,還是他因淘氣頭上磕了個大包,他都不曾這樣哭過。我詢問過他的同桌才知是因為我們班的一位同學弄壞了我送他的作業記錄本。一個不值多少錢的小本子他竟如些看重,真是讓我吃驚不小。可更讓我吃驚的是在我幫他粘本子的時候,我發現一向不愛惜學習用品一學期不知要丟多少本子和筆的他從開學到作業記錄本壞那天的作業竟一頁不少。看來我的“偏心”好比那大海中的燈塔已幫助他這艘迷失方向的小船找到了前行的路線。
3.2 為孩子制造做好事的機會
我相信每個孩子都有做好事的愿望,只是不能捕捉到這種機會,也就不能體會到其中的快樂從而使其成自己持續上進的動力。我仔細觀察著趙磊,發現他課間相當活躍,于是在一次下課時我捧著一大摞作業本緊跟在趙磊身后,與他擦肩而過的時候,我的手一斜,作業本散落一地,他嚇了一跳,忙俯下身幫我撿。我說:“謝謝”,他臉有些紅了,拘謹地笑笑,并說:“老師,我幫您拿到辦公室吧!”我欣然應允。這樣,我經常制造一些讓他幫忙的小事,并把握機會與他交流,探討做好事的快樂,漸漸地,我發現他現不但愿意幫我做事,還時不時關心起身邊的同學。同學們和他不在敵對了。一天課上,我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說:“趙磊進步很快,這兩天幫了大家不少忙,大家為他鼓掌吧。”他怔了一下,隨即自己眼睛亮了一下。
3.3 用愛指引他前進的方向
在平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我不忘對他的關心“這些字你記住了嗎?”“天冷了,多穿點衣服啊!”“今天的地掃得真干凈”……這些溫暖人心的話語,讓他一點點改變著,學習漸漸能跟上大家了,身上的衣服也少了一些污點,和他一起做游戲的伙伴也多了……
4 案例評析
通過以上個案,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老師應如何正視“問題學生”呢?
趙磊就是一只迷了路的羔羊,需我們給他亮光,照亮其前進的路程。當他這只迷途的羔羊在人生的路上左沖右突,張皇四顧的時候,非常需要我們站在路的另一端,用愛做“手電筒”給他提供一絲亮光。當我們用愛幫那些“問題學生”點亮他心中的那盞上進的燈,他們定會一路奮力前行。
1、擺正心態
教師應正確對待學生,所有的學生都是平等的,創造機會,為“問題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臺。人需要交流、溝通,而他們更需要老師的小心呵護,鼓勵他們從自己圈子中走出來,讓他們享受到與人交往的快樂。
2、善于發現
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注意孩子的一舉一動,這是激勵孩子成長的第一步,教師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從小事著手,為學生營造成功的氛圍。
高爾基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才會教育孩子。”生命之中有不斷涌動的情感,成長中的孩子追求理解,希望與老師交流,渴望和真情互動,從而獲得成長的資源和養分。呵護孩子,真正走進孩子,突然發現角落里的孩子,他們不善言談,他們表現平平,但是他們也需要愛,需要理解,需要關注,需要機會。只是他們又習慣于等待,在角落里默默地等待。開啟他們的心靈之門,教師要更細心、更耐心,這把金鑰匙就是愛,只有愛才能為教育注入生機,而富有生機的教育,才能觸及心靈,感動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