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斯
1 激發興趣,融注情感,主動創造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人們力求接觸、認識、研究某事物的帶有積極主動傾向的心理特征。興趣是激發人們創造性的直接動力。
兒童對美術很容易表現出自發的熱情和興趣,但這種自發的興趣多屬于淺層興趣,往往帶有情緒色彩,容易停留在“好玩”、“我喜歡”的層面上。這種興趣容易轉移也容易波動。美術教學激發興趣的目的是將淺層興趣引申,并提高到有一定深度的動機水平上,叫做“動機呼喚”。動機呼喚就是把兒童原有的興趣導向內化,將表面熱情轉化為主動從事的推動力,使之成為積極主動的參與者。 激發興趣需要貫穿美術活動的始終,不斷地激勵兒童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在美術創造過程中,興趣激勵要著眼于激活思路、啟迪智慧、觸發創新活動,在結束時要把兒童的興趣引向自我欣賞和獲得滿足感上,從而把興趣延展到對新的美術活動的需求和期待中。
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我注意運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采用引人入勝的教學方法,激發兒童強烈的興趣和學習知識技能的好奇心,從而為創造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如執教《怪獸》一課時,我設計了“學生畫動物”和“教師變魔術”環節變出了各種有趣的怪獸導入教學,巧妙地揭示了課題,強烈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不僅讓學生帶著非常好奇和充滿探究的心情進入新課的學習,并且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引導學生了解、掌握了怪獸的基本造型:以各種不同動物形象組合成的形態。然后我在與學生共同探究其表現方式,變化規律,啟發兒童抓住動物特點進行想像創造,讓兒童在此過程中創造出有表現技巧、有審美效果、有象征意義的怪獸形象。從了解怪獸到引出“中國人的象征——龍”的學習,教學過程環環相扣,前后呼應,主題深化,充滿情感,學生學習興趣很高,作品形象生動又具感染力。
2 啟發思維,營造氛圍,生動創造
兒童美術教學的真諦是創造性自我表現。創造性自我表現的主軸是積極主動的表達欲望和求新求異的能力表現的動態結合。兒童美術教學的主體是孩子,教師只是作為學習活動的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要讓孩子在寬松、自由、無拘無束的環境中學習。在一定的主題或題材范圍下,讓兒童自己去進行構思、設計、選材、創作,教師在此過程中加強指導,用生動形象富有啟發性的語言幫助兒童克服美術中的困難。
人美版第十冊《拼貼添畫》一課為我們介紹了一種非常吸引學生的環保又新穎的藝術創作形式,通過把收集到的廢舊畫報、雜志等圖片進行一定的撕、剪、拼貼再添畫創作成完整的作品。此過程中充滿著一系列的創意和豐富的表現形式,但本課教學存在著課堂創作時間緊、小組合作難度高的挑戰。
于是在教學中,我從“世博會”、“北京奧運”等熱門話題切入,運用生動形象的啟發性語言,引導學生自由快樂地感受拼貼添畫獨特的審美價值,體驗拼貼添畫的創作樂趣。其間巧妙設計了“師生合作創作”這一教學環節,把本課諸多創作要素有機整合,化繁為簡,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成為了本課的亮點。如對紙材的圖案、花紋和色彩的選擇,主題的構思、立意,剪、撕的方法、拼貼的構圖原則,添畫的表現方法,色彩的對比統一,通過運用這一環節,既使學生生動完整地感受、了解了拼貼添畫的創作方法,又較為輕松便捷地掌握了拼貼添畫的合作創作方法。這次教學中,教師既沒有規定具體的主題,更沒有繁瑣灌輸,而是運用“不教而教”的方法,循序漸進地啟發思維,營造寬松自由的氛圍,增強創作的自信,發掘出兒童美術創作的潛能,提高兒童的想像創造能力,使兒童從想不到、畫不出到想得多、畫得好,從而在非常有限的時間內創作出了“兔年大觀園”、“卡通樂園”、“春游”、“秋游”、“海寶運動會”等等主題積極、創意獨特、形式豐富、多姿多彩的作品。
3 培養技能,拓展視野,靈動創造
1.注重培養智力技能
所謂智力技能是指認識能力與操作性知識和能力結合在一起的技能。美術離不開感知、觀察和想像等認知活動,也離不開圖形、色彩等符號媒介,把這兩方面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就構成為智力技能,這也是把美術技能與智力結合的指導方法。
在美術活動課教學中,我也以創造力培養為中心,有目的有計劃、循序漸進地進行技能的指導與訓練。圖畫主要是通過圖形和色彩來表現的,我常常運用各種生動活潑的形式教孩子多認識色彩和圖形,充分鼓勵孩子們自主、自由地去發散思維、創造性想像,根據自己的審美情趣,運用自己掌握的工具材料,調動全部技能去表達自己的美感和塑造自己喜愛的形象。因為只有讓孩子們深刻地體驗感受美術欣賞、創作過程中自主創造的樂趣和收獲,美術技能的指導和訓練才能真正產生效果。
2.充分拓展創作視野
兒童美術具有綜合性,融合德、智、美等多元素質的培養,需要多領域交叉,自我表達與創造性表現更需要豐富的知識和經驗作為基礎。這些基本功,主要來自于“科學”、“社會”、“語言”等領域,來自于各領域的融合以及日常生活,所以我精心組織課外學習以及課內、課外有機結合,讓孩子積累創造內功。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鼓勵孩子多多接觸自然界和社會生活,領略田野風光,以豐富孩子的知識、經驗。在引導觀察過程中,適時提些難度適中而具啟發性的問題,引導他們認真傾聽、仔細觀察,盡量多運用各種感官去認識辨別事物的特征。引導孩子們在觀察的基礎上認真思考,使他們對事物的認識逐漸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為順利進行創造活動提供良好的條件。
如《吃蟲草》一課學習中,我一方面訓練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從書本、網絡、生活中欣賞、了解吃蟲草,拓展視野。另一方面通過視頻、圖片的欣賞、觀察以及辨析、表演、討論等環節,讓學生認識自然界中融科學性和趣味性于一體的神奇植物——吃蟲草。了解吃蟲草的種類、特點,如“豬籠草”、“瓶子草”、“毛膏菜”、“捕蠅草”、“毛氈苔”,以及吃蟲草是怎樣吸引蟲子、捕捉蟲子的,吃蟲草為什么吃蟲等等話題。并以各種不同表現形式的作品賞析拓寬思路,充分地啟發引導學生的想像創造力,使學生積極地運用學過的相關知識和多種表現方法,生動地創作了各種色彩鮮艷、造型有趣的吃蟲草作品,還創新表現了神奇的“捕蟲器”。
創造著的課堂是最精彩的,創造著的兒童是最生動的,創造著的世界是最美麗的!而兒童的創造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教師運用科學的頭腦、保持嚴謹的態度、制定精心的計劃、用心地開展美術學習活動,才能得到最全面的培養、發展。我深信,當我真正全身心地致力于兒童創造力的培養時,兒童們也就擁有了最快樂的成長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