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穎
摘 要:審判公開俗稱陽光下的公正,其作為防止司法腐敗,保護當事人正當權益的重要原則之一,現已為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法律所首肯和普遍采用。我國《憲法》在125條對公開審判的規定意味著審判公開在我國已成為一項重要的憲法原則,并且這一原則在我國三大訴訟法中也得以體現和貫徹。本文先概述了審判公開原則的內涵和基本內容,并且應當正確認識該原則在我國目前的實踐現狀,為后面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奠定基礎。通過對審判公開原則的簡要探討,希望推動司法公開的進程,讓審判權在公眾的監督下健康地運行。
關鍵詞:審判公開;內容;庭審直播;裁判文書;現狀問題;制度完善
1 審判公開原則的內涵
審判公開原則是指除法律明確規定的幾類特殊案件外,法院在審理案件和宣告判決時應公開進行,公民可以到法院旁,新聞記者也可以采訪報道。
有學者認為,“公開”的標志一般表現為:開庭前法院先期發布公告,公告開庭的時間和地點、案由、被告人的姓名;審理過程公開,即法院審理案件的活動包括證據的提出、調查與認定等,應在公開的法庭上進行,公開的對象既包括向當事人公開,也包括向社會公開,不禁止公民旁聽和新聞記者采訪報道;審判結果公開,即判決書的內容應以公開的形式宣布。作為審判公開原則的例外,立法同時規定了幾類特殊的案件,比如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未成年人犯罪等案件實行不公開審判,只允許本案的當事人、其他訴訟參與人及有關的司法人員參加,禁止公民旁聽和新聞記者采訪報道。
2 我國審判公開原則實踐中存在的主要不足
雖然我國現行刑事訴訟法明確規定了審判公開原則,但在司法實踐中卻并未得到很好的貫徹與落實,我認為至少存在如下問題:
2.1 較之法庭審判公開,審判全過程的公開不夠
一方面,除庭審階段外,其他階段未被納入公開的范圍;另一方面,各種合法或不合法的秘密活動影響到公開審判。如法官與律師、當事人單方接觸,審判委員會僅聽匯報即定案制度,上下級法院的內部請示匯報制度等,都意味著實質性活動的庭外話、秘密化,致使公開審判內容的限制與實際意義的降低。
2.2 較之向社會公開,向當事人公開的重視不夠
這不僅僅表現為上述種種現象,而且也表現在證據方面。1.證據展示程序的缺乏,使當事人雙方都缺乏對他方證據的全面了解,如在刑事訴訟中,控方證據不為被告所全面了解,即使庭結束,也可能有相當多證據不為控告出示,未被辯方掌握;2.由于證人出庭作證的規則沒有建立起來,一旦證人拒絕出庭作證,法院沒有任何可以強制其出庭的有效辦法,實踐中多采用由審判人員宣讀證人證言,這就使當事人的質證難以進行;3.由于法律規定,法院調查證據是否通知當事人在場由法官決定,實踐中多采用秘密的方式進行。
3 我國審判公開原則的完善
3.1 充分正確利用新聞媒介
伴隨著庭審公開改革的全面深入,新聞媒體日益成為庭審公開的重要途徑。對此,法院應當主動敞開大門,摒棄司法神秘主義,保障新聞媒體的監督,至少可以從以下兩點做起:
1.完善媒體關于案件報道的相關法律制度。允許媒體報道案件相關情況是審判公開化的彰顯,但立法必須為媒體的報道劃定嚴格的界限。
2. 法院應當給媒體的報道創造便利,主動與媒體“交朋友”,尊重媒體的報道。其一,建立案件新聞發布中心,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法院應當主動發布案件相關信息,搶占話語權,避免案件評價偏頗 ;其二,設立媒體專席或者媒體工作室,為其報道提供相關材料,但禁止媒體在法庭內拍照、錄音和錄像。
3.2 完善審判文書公開制度
對裁判文書網絡公開的完善,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對裁判文書公開的步驟應作明確規定。第二,統一規范裁判文書格式,要求法官嚴格按照規定的格式。第三,把判決理由作為裁判文書的重要內容,改變現有的文書制作模式,明確法官的義務和職責。第四,完善裁判文書公開途徑,釆用多方面的公開方式。
3.3 完善旁聽制度
我國在建立旁聽制度的過程中應對新聞媒體旁聽的設置重點規范,因為媒體也有廣泛的代表性,對其進行特殊的照顧也是合理和必要的。到底應該分給媒體多少席位,法院分配位置的時候不應該偏袒任何個人或個別媒體,以保證分配的公正、透明。還應該理清旁聽人員應該按何種程序產生,對特殊人員是否應該優先配置,對新聞媒體的旁聽是否有傾斜設置等問題。
3.4 完善訴訟參與人及相關媒體的救濟制度
為了防止審判公開成為一紙空文,除了要完善法院的內部監督機制以外,還要給當事人和社會公眾提供保障機制。比如建立審判委員會審查制度,建立新的救濟制度來彌補這些不足。
注釋
[1]劉家興、王國樞、張若羽等主編:《北京大學法學百科全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388。
[2]唐炳紅、王艷:《論審判公開與庭審直播》,載《當代法學》,2001(6)。
[3]左衛民、周洪波:《論公開審判》,載《社會科學研究》,1999(3);樊崇義主編:《刑事訴訟法實施問題與對策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1:157。
[4]成代軍、蔣麗:《立案公開視角下基層法院司法為民工作的缺陷、完善、落實》,蔣惠嶺主編:《司法公開理論問題》,中國法制出版社2012:305。
參考文獻
[1]劉家興、王國強、張若羽:北京大學法學百科全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2]蔣惠嶺:只有公開審判,沒有內部“司法”——司法公開制度面臨的挑戰與改革[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2.
[3]高一飛、龍飛:司法公開基本原理[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2.
[4]唐炳洪、王艷:論審判公開與庭審直播[J],當代法學,2001(6)
[5] 王亞明:審判公開的價值權衡與路徑選擇[J],法律適用,2013(3).
[6]高一飛:庭審直播的根據與規則[J],南京師大學報,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