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小金
摘 要:法的基本精神、法的指導思想以及法的立法宗旨即為法的理念;法作為客體、人作為主體,客體對主體即法對人的正確引導即為法的價值。作為經濟法的基本范疇,經濟法的理念及其價值范疇理論的不斷發展和成熟是形成科學的、系統的經濟法理論的基礎。本文通過分析經濟法的價值和理念,更加詳細地對經濟法的理念范疇和經濟法的價值范疇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經濟法;理念;價值范疇
經濟法的基本范疇主要包括理念范疇和價值范疇。我國的經濟法是治理經濟犯罪,協調經濟分配與規范等有關經濟活動的一部法律,其在國家經濟發展、人民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研究經濟法的理念范疇、經濟范疇,有利于揭示經濟法本質,提煉其基本原則。
1 經濟法的理念范疇
1.經濟法的理念與所有的概念定義具有相同的性質,有其研究領域獨特的特征,受到主觀因素和外界客觀因素的影響。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經濟水平的快速發展,所有的理念也會在一定程度上發生改變,這就是理念客觀性的表現。由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社會發展水平不同,社會意識形態也就會有所變化。在不同的歷史社會條件下,經濟法的理念又會有所變化。經濟法是在市場經濟的背景下產生的,但需要隨著經濟市場的變化而發生相應的變化,以適應經濟發展的需求。理念的主觀性主要表現在理念所涉及的對象主體的因素會對理念有所影響,即可以解釋為社會背景相同的條件下,某一對象主體的性質不同所決定的理念也會有所差異,表現出一定的地理區域性差異和時間差異。
2.經濟的理念范疇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對消費者利益權利的維護,以消費者的利益為本,在經濟市場,消費者是推動整體社會經濟發展的對象主體對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在經濟法的制定過程中一定要以消費者的利益為重,這才符合以人為本、以消費者為本的理念。它充分尊重人的個性發展與需求,它強調的是在解決各種經濟沖突與糾紛時用達成共識的方法來解決。
(2)標志要素是平衡協調。中國學者認為,經濟法是一部維持消費者與生產者的平衡關系、協調社會經濟發展的法律。經濟法以消費者的利益為重,注重對消費者有效權利的保護,因此需要平衡消費者與商品經營者的消費關系。同時,還要協調消費者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以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思想,以人為本,以消費者為本,促進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推動歷史進步。第三,經濟法是以責任和義務作為主要約束力。在經濟關系中,經營者需要履行對消費者的責任和義務,以消費者、社會和國家的利益為重,對消費者負責、對社會和諧負責,遵從社會主義道德要求,建立友好、誠信、和諧的經濟關系,這也是經濟法的強制性約束力的主要內容經濟法的理念體系由基本精神、指導思想和立法原則所組成,是經濟法的理論基礎和文化本質。
2 經濟法的價值范疇
只有準確認識經濟法的價值,才能夠在實踐中正確地運用經濟法,并且處理好經濟法與其它法律的關系,真正實現經濟法的價值。經濟法不僅僅具有一般法的價值,同時還有其獨特的價值。
1.經濟法的基本價值。人們所期望的社會的理想狀態為社會和諧,這也是人類的一個美好的目標。所以,應該使其成為法的價值,使法能夠推動社會的和諧。形式價值和目的價值構成了法的價值體系,而體現了社會目的和法的本質的是目的價值,它是價值體系的基本,社會和諧則是一種法的目的價值,同時也是經濟法的基本價值。那么,如何發揮經濟法的作用呢?
(1)發揮中介作用。發揮中介作用,促進社會和諧。中介作用主要是指經濟法在分配性價值中所發揮的中介作用。國家在分配社會財富時,一個有力的工具就是法。每個社會成員擁有合法的財產是國家通過一系列制度(如:遺產繼承法制度、所有權制度、勞動法制度、債權制度等)分配社會的財富的結果。利益的配置和籌集資金是經濟法特有的功能,這就是經濟法能夠充分發揮分配性價值,促進社會的和諧。
(2)發揮協調作用。發揮協調作用,促進社會和諧。協調作用主要是指協調多元利益,多元利益主要包括了強者與弱者的利益、不同個體利益以及不同群體的利益等等,經濟法能夠協調緩和這些利益之間的矛盾,以更好地促進社會和諧。
(3)發揮促進與保障公平分配的作用。發揮促進與保障公平分配的作用,促進社會和諧。發揮促進與保障公平分配的作用即在社會成員之間能夠實現公平的分配,這是實現社會和諧的一個重要前提。維護社會公平這一職能主要由政府履行,而經濟法使這一職能能夠法律化,這就使政府能夠更好的保障分配的公平,進而更好的實現社會和諧。
2.經濟法的經濟秩序價值。社會秩序可以簡單的理解為一種不混亂并且有條理的社會狀態。經濟法中的經濟秩序價值是一種工具性價值,是法的一個基本價值。經濟法的經濟秩序價值能夠為我們創造一個健康、有序的社會經濟秩序。如果沒有在經濟上對生產者和經營者加以管理和規范以及對各類主體職責的規定,那么必然會造成經濟秩序的失控和混亂;如果沒有在經濟上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沒有價格法、生產法、產品質量法等市場規制法制度,那么生產和交換將會及其任意而不具有穩定性;激烈的市場競爭是一把雙刃劍,既能夠推動經濟的發展,同時也能夠阻礙經濟的發展,如果沒有競爭法對社會經濟秩序進行維護,那么就會出現無序競爭的情況,這不利于自由競爭,更不利于社會的和諧發展;宏觀調控是一項重要的經濟調節手段,它能夠有效的調節各經濟部門的比例,引導健康有序的經濟活動,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一定的宏觀調控能夠有效地維護社會經濟秩序。
3.經濟法的公平價值與效率價值。在經濟法中,公平價值相比于效率價值是優先的地位。首先,政府的經濟職能主要是保障社會公平。政府的經濟職能是通過經濟法賦予的,政府通過對資源合理的配置,進一步推動社會的公平分配。政府推動公平分配的主要制度有:財政轉移支付制度、貼息貸款、預算制度、價格補貼制度等等。政府以這些制度為基礎,運用一系列規范措施,保證科學合理的財富分配,改正以往錯誤的財政分配,縮小社會貧富差距,保障公平的社會秩序。其次,經濟法的根本目標是實現社會和諧價值。社會經濟秩序的維護以及經濟關系的調整主要依賴于經濟法。社會和諧的重要基礎就是要實現社會財富的公平分配。在我國,貧富懸殊的現象還很嚴重,因此改變這一現象,促進社會和諧是經濟法的根本目標。最后,在分配性價值中,經濟法具有中介作用,這使其在公平分配方面擁有了巨大的價值功能。
在我國的經濟法體系中,清晰經濟法的核心理念和價值范疇,可以有效促進經濟法的提煉,經濟法理念是經濟法的基本原則,貫穿于立法、執法、守法的全過程。對于經濟法的理念、價值范疇的研究,不僅可以對市場進行有效的觀念知道,而且有利于完善整個法律體系,保證人與自然、市場和經濟、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發展,建立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參考文獻
[1]張平.經濟法的理念和社會價值范疇討論.法制博覽(中旬刊).2013(11).
[2]伍濤.論經濟法責任內涵與基本權義[J].理論月刊,2011(04):118-121.
[3]李莉.語境中的經濟法--關于經濟法的話語體系.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