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青
摘 要:本文的研究對象是泰語中由四個音節按照一定的規律組合而成的四音格詞匯,泰語四音格詞是語音和諧、語義結合緊密、整體性極強的詞匯集合,與一般的自由詞組不一樣。主要從語言的內部動因和語言外部社會文化因素兩個方面分析了泰語四音格詞形成的原因;并根據其發展的脈絡,從形式和意義兩方面對泰語四音格詞的演變發展情況做了歷時描述和分析。
關鍵詞:泰語四音格詞;內因;外因;演變
1 泰語四音格產生的原因
雖然漢藏語系語言的四音格十分豐富,但是漢藏語系語言四音格并不是從來就有的,四音格的產生是漢藏語系語言詞匯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漢藏語各語言詞匯經歷了從單音節到雙音節再到四音節的發展過程。吳東海在其《漢藏語四音格詞產生的必然性》一文中認為,漢藏語四音格詞產生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漢藏語系語言詞匯發展的歷史線索;二是漢藏語系四音格詞產生的內外動力;三是四音格形式是語言使用和接受的最佳選擇。筆者認為,泰語四音格詞是泰語在一定歷史階段產生的特殊語言現象,這種語言現象的產生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既有語言內部的自身因素,也有語言外部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下面,筆者將擬從語言內部自身因素和社會文化因素兩個方面來探討泰語四音格詞產生的原因。
(一)泰語四音格詞的內部動因
(1)對稱原則
“語言中的對稱指的是對等和平衡現象、同質和類似現象依時空維度重復出現,語言中的押韻、對偶和重復,都表現了這種對稱。”語言的對稱機制是人類語言中普遍存在的功能,其表現形式是豐富多樣的。泰語四音格詞的對稱原則表現在語音、語法和語義三個方面。
1、語音形式的對稱
泰語四音格詞在語音形式上的對稱主要表現在韻律結構的對稱,其語言結構的基礎是音節的獨立性。四音格語音節奏上基本呈2+2的模
式,大多是第一音節與第三音節重疊,第二音節與第四音節聲調搭配,呈現出ABAC的語音特征。這使得四個音節組合成和諧的統一整體。例如:
????????????? [pen??f?:n??pen??fai??]暴跳如雷。
?????????????? [kra??tsum??5kra??tsim??5]小巧可愛。
2、語法結構的對稱
泰語四音格詞語法結構的對稱性體現在并列結構上,并列結構是四音格詞使用最多、最具優勢地位的結構。泰語四音格詞的并列關系基本是兩兩相對,前后兩個構詞的語法結構完全相同。
例如:???????????? [na:4?s?:4?tsai??kh?:t45]面善心惡
?????????? [mu:??5pai??kai??ma:33 ]禮尚往來。
3、語義關系的對稱
泰語四音格詞前后兩個直接構成成分的語義基本是同義、類義或者反義關系,二者并列共存,不相互包含,也不相互修飾。例如:
?????????????? [sa:m??5ba:n4?p?:t??ba:n4?]全面了解 ???????????? [khi:4?mu:??5khi:4?ma:??5]很少
(2)類推原則
類推是指概念上相互關聯的語言成分之間通過語言變化而達到語音相似或相同,或者通過語音變化來產生許多新的形式。類推是推動泰語四音格詞發展的重要機制之一。姜德武先生最早提出了“四字格語型”的概念,他在《漢語四字格詞典》中提到:“漢語中有些結合比較固定的四字詞組,人們稱之為四字格或四字語,如:‘不...不...‘...街...巷‘千...萬...等。我們把這些固定的結構稱之為四字格語型。這種語型是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逐漸凝固形成的,它具有極強的組合搭配能力,可以衍生出新的詞組?!痹谔┱Z中,有一些泰語四音格,不僅有相同的結構關系,而且有相同的語素成分,這種類型的泰語四音格詞放在一起,顯示出了泰語四音格詞格式化的特征。例如:??????????????? [khau4?tsau4?khau4?na:i??] 交結顯貴。???????????????? khau4?da:i4?khau4?khem??5] 緊急關頭。這組詞有著相同的語素成分“????[khau4?]”,并且是并列結構的關系,于是就形成了一個“?????×???×”結構模式,這類結構模式與上述漢語的“四字格語型”一致,故在此將其稱為“泰語四音格語型”。常見的四音格語型有:
????×????× ????×????× ×??×??
×????×?? ??×??× × ???? ×????
(二)泰語四音格詞產生的外因
語言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變化的,它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泰語四音格詞在發展過程中受到很多外因的影響,例如:經濟因素、語言接觸,但主要影響因素還是歸結到佛教文化。
首先,佛教的傳入,促進了泰語詞匯的雙音化。在泰語的詞匯系統中,泰語固有詞匯是以單音節為主,由于外來文化主要是佛教文化的影響,使梵語、巴利語在泰語中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使原本單音化的泰語走上了雙音化、多音化的道路。在羅根澤著的《中國文學批評史》第十一章佛經翻譯理論里提到梵語的特點:“至于梵音,為語單復無恒,或一字以攝眾理,或數言而成一義......且胡字一音,不得成語,必余言足句,然后義成。譯人傳意,豈不艱哉!”可見佛經翻譯對眾人來說是一件很艱難的事。為了讓大眾能更好地翻譯理解佛教經典,泰語詞匯只好化單為復,這樣不僅改變了泰語詞匯的面貌,而且也極大豐富了泰語詞匯。因此可以說,佛經翻譯的影響是泰語詞匯雙音化步伐加快的主要動因。由此導致了多種構詞法的增長和完善。泰語中很多雙音節詞語都來自佛教。例如:
????? [pan??ja:??] 智慧 ????[pha:??sa:??5] 語言
???????[si:n??5tham??] 道德 ?????? [tse:??di:??] 佛塔
雙音節佛教詞語的這些結構類型在后來的泰語四音格詞中大多具有較強的構詞能力,而由雙音化引起的泰語語法構詞手段的快速增長則為四音格詞的發展準備了必要條件。
其次,佛經的翻譯促成了一種新文體的流行。佛教的作用是宣傳教義,教化民眾。這一目的促使佛經翻譯既非散文,又非韻文的新文體。為了接近普通民眾,便于信眾記誦,佛經翻譯和宣傳中對語言材料作了一些特殊的處理,比如構造“四字一大頓,兩字一小頓”的韻律結構,使其整齊和諧、朗朗上口并富有節奏感。大量泰語四音格詞在這一過程中產生,并隨著佛經的傳誦而被大量使用。
2 泰語四音格詞的演變
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要求服務于社會的語言作相應的發展,自然而然也就造就了泰語四音格詞在形式和語義上的演變。泰語詞匯中出現了相當多的泰語四音格詞,人們在使用四音格詞進行交流的過程中,其含義有些人們理解,有的則不然,因此泰語四音格詞便逐漸演變成人們能夠理解的形式,尤其是部分古人不理解的詞。人們在四音格詞的使用過程中,追求語義的簡明生動,節律和諧和結構嚴謹。因此,無論從歷時還是共時的情況看,四音格詞和其他詞匯一樣,在總體上存在四音格詞的產生、舊四音格詞的消亡,已有的泰語四音格詞在形式和語義上不斷演變的過程。例如:????????????[ba:n4?n?:k4?kh?:k??na:??](???—地區,疆域,西北方言),如今演變成????????????[ba:n4?n?:k4?kh?:4?na:??];?????????????(????—逝去,??????方言),如今演變成 ????????????。除此之外,泰語四音格詞的詞義會隨著科學的進步和人類對外界及對自身認識的發展變化而不斷演變。例如:“?????”[lo???kh?k??]含義為共同合作,???????????????共同收割,但是如今“?????”的含義為集體輪奸婦女等。這些例子可以看出,泰語四音格詞的演變表現為形式演變和詞義演變兩種情況。
1、形式演變
形式是一種既抽象又具體,既表淺,又深入的結構。泰語四音格詞形式的演變即四音格詞詞意義保持不變,但是為了便于人們理解,構成四音格詞的部分語素或某個詞改變了,或是發音容易了,也就是四音格詞形式演變中構成成分的替換。
(1)同音、近音成分替換
即泰語四音格詞在人們使用過程中,為了追求韻律和諧,某些成分逐漸被讀音相同或相近的語素成分所替換,而詞的意義保持不變。例如:
????????????[ba:n4?n?:k4?kh?:k??na:??]把語素 “???[kh?:k??]” 換成了“???[kh?:k4?]”,變成 ????????????[ba:n4?n?:k4?kh?:4?na:??],詞義仍然是鄉下。
(2)同義、近義成分替換
即泰語四音格詞中的某些構成成分在人們使用過程中,逐漸被意義相同或相近的語素成分所替換, 而詞的意義保持不變。例如:????????????? [hu:a??5n?:n??pla:??ti:n??]把語素 “ ??? [tin??]”換成了近義詞“????[thau45]”變成??????????????[hu:a??5n?:n??pla:??thau45],詞義仍然是身世、家世。
(3)類義成分替換
即泰語四音格詞中的某些構成成分在人們使用過程中,逐漸被意義不同,但性質和特征相同或相似的語素成分所替換,而詞的意義保持不變。如:???????????? [lom4?hu:a??5tsom??tha:i45] 把語素“???”換成了“????”變成????????????? [ ru:am4?hu:a??5tsom??tha:i45] ,詞義仍然是善始善終。
——以上例子均摘自??????????????? ??????? 《?????????????????》
2、詞義演變
詞的意義會隨著科學的進步和人類對外界及對自身認識的發展變化而不斷演變。詞義的演變包括“詞義擴大”、“詞義縮小”和“詞義轉移”和“詞義的引申”。
(1)詞義的擴大
由四個同義詞或類義詞聯合構成四音格詞,引起詞義的擴大,由表示具體事物的概念轉化成表達總體事物的概念。例如:
??????????? [pu:??ja:4?ta:??ja:i??]由四個類義詞“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構成,現在衍生為祖宗、祖輩。
(2)詞義的縮小
由兩個同義詞或類義詞聯合構成四音格詞,引起詞義的縮小。例如:??????? ?????? [kin??khau:4?kin??pla:??]由兩個類義詞“吃飯”“吃魚”構成,現在只取“吃飯”之意。
(3)詞義的轉移
四音格詞的詞義的“轉移”分為兩種情況:詞所表示的概念的轉移和感情色彩的轉移。
詞的概念的轉移指詞所表示的概念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當新的詞義產生后,舊義一般就不復存在了。如: ????????????????? [pa:k??
wan:45kon4?pri:au4?] 原義是嘴甜屁股酸,原意一般不用了,而引申為口是心非。
詞的感情色彩的轉移指詞所表示的基本概念沒變化,只是詞的感情色彩轉變了。如:???????????[m?:??wai??tsai??reu??]原意是形容小偷,現在變為中性詞,形容手腳利索。
3 結語
泰語四音格詞在泰語詞匯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和泰語其他詞匯一樣,四音格詞的形成也經歷了漫長的演變過程,并隨著社會的發展而動態發展,社會生活中新事物的產生、舊事物的消亡,人們的觀念改變都能夠從泰語四音格詞的發展變化中窺見一斑。
注釋
[1]孫艷《漢藏語四音格詞研究》,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125頁
[2]吳東海《漢藏語四音格詞產生的必然性》,云南民族大學(哲社版),2008(06)
[3]孫艷《泰語四音格詞研究》,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133頁
[4]孫艷《泰語四音格詞研究》,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133頁
[5]姜德武《漢語四字格詞典》,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0年(08)
[6]羅根澤.中國文學批評史[M].上海:上海世紀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3(01)參考文獻
[1]孫艷.漢藏語四音格詞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5.
[2]吳東海.漢藏語四音格詞產生的必然性[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06)
[3]戴慶廈,孫艷.景頗語四音格詞產生的機制及其類型學特征[J].中國語文,2005(05)
[4]楊光遠,何冬梅.泰語詞匯雙音化探析[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3)
[1]???????????????? :??????????????????? ????????????????????? ???????? [J].?????????????????????,2001.
[2]???????????? ?????????????????????????????????????????????????????????????? [J].?????????????????????,2002.
[3]???????????? ????????????????????????????????????????????????????????[J].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