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愛華
研究目的:準確把握新課標的變化,重視獨自識字能力的培養,把寫字擠進課堂,夯實識字寫字教學;中高年級課文教學除了落實基礎性教學內容,還需要新授一些其他的語文知識和閱讀寫作方法,進行必要的語文技能練習,將閱讀指向言語表現、指向寫作。
研究方法:文獻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 對比法
研究結論:就教學的有效性而言,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知道自己想教什么,在教什么,并且知道自己為什么教這些內容,教學內容必須集中,明確。首先要依據課文合理確定本體性教學內容。教學一篇課文,除了必須落實的生字、新詞、教學和課文朗讀這些基本要求之外,其他在語文知識、方法和語文技能方面還應該教什么,必須有明確的選擇,依據認知規律設計教學流程,即“認識——實踐——遷移”,把語言文字訓練真正落到實處。
關鍵詞:識字寫字;典型材料;以學定教;夯實基礎
《詹天佑》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可以說是語文課本中的“老者”,我曾多次執教這篇課文,在新課標引領下我對自己的教學前后進行了對比,反思了自己的教學行為,有很大的收獲。
1 交流預習情況,夯實基礎知識
【之前】
1.課文同學們已經預習過課文了,下面先檢查一下同學們自學生詞的情況
聽寫幾個詞語。(泥漿 輕蔑 勘測 嘲笑 攀山越嶺 岔道口 譏笑)
2.對照大屏幕,自己批改一下,錯的馬上訂正。(都批完了?全對的舉手出錯的改過來了嗎?)
3.讓我們齊讀一遍,牢記這些字詞
【現在】
1.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你關注到哪些生字容易讀錯、寫錯?結合自主預習卡,
請各小組今天的“識字小先生”來給大家提個醒。
2.各小組今天的識字小先生分別交流。
蔑
A. 根據識字小先生的提醒,教師引導學生關注關鍵筆畫(“蔑”下半部分的兩點)。
B. 能給“蔑”字組個詞嗎?(輕蔑、蔑視)
C. “輕蔑” 在文中是什么意思?能從課文中再找到幾個近義詞嗎?這些詞語在意思上有哪些不同?(課件隨機出示:輕蔑 藐視 嘲笑 譏笑)
D. 教師進行方法點撥(同學們,分類積累詞語,這既是積累詞語的好方法,又可以幫助我們區分詞語意思上的細微差別。)
攀
A. 交流識記“攀”字的好方法:仔細觀察,字形上有什么特點?(筆畫較多,上下結構。)
B.教師指導點撥字形特點(中國的漢字很深奧又很形象,你看“攀”多像一只大手緊緊抓住兩棵樹向上攀登。)
C. 教師指導書寫(“攀”的筆畫較多,寫的時候要緊湊些。)
D.教師范寫,學生在課本上描紅。
狂風怒號
A.“號”字在這里應該怎么讀?
B.教師出示“號”的兩種讀音表示的不同意思,學生選擇讀音。
háo 大聲呼喊
( 課件出示: 號{ )
hào 標志;記號
反思:
崔欒理事長在第九屆全國閱讀大賽上指出:“夯實識字寫字教學,就是在低年級教學中落實課標提出的以識字寫字為重點,中高年級也要把識字、寫字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還要重視學詞,加強詞語的理解、辨析、積累、運用。識字教學要教給方法,培養識字能力,以及在生活中主動識字的習慣。要大力加強寫字的指導與練習,中國人一定要寫好中國字。識字、寫字、學詞是貫徹整個小學階段最基本重要的任務,一定要夯實這一語文學習的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苯谭ǘ罁W情: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自主預習、積極閱讀、主動收集和初步處理信息的能力,在自主預習中就能完成學習生字新詞、收集處理與課文相關的資料信息的學習任務??梢圆贾米灾黝A習,“小先生”指導,做到“先學后教”“以學定教”。
2 整體感知課文,理清表達順序
【之前】
1. 快速瀏覽課文,你認為文中哪句話可以概括詹天佑是個怎樣的人?(詹天佑是我國接觸的愛國工程師。板書:杰出 愛國)
2. 請用一句話概括回答:作者是用一件什么事來表現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 (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張鐵路的事。)
3. 瀏覽課文,概括回答課文圍繞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張鐵路這件事都寫了哪些內容?(板書:勘測線路 開鑿隧道 設計線路)
4. 在這些內容中,你最感興趣的是哪一部分?或者說是哪些自然段?下面,請同學們跨越時光隧道,來到100多年前詹天佑勘測線路的施工現場,通過語言文字和詹天佑進行心靈的對話。
【現在】
(一)題目入手,回顧寫人類課文的基本表達方法。
1. 同學們,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從這篇課文的題目看,這是一篇寫人的文章,寫人的文章我們并不陌生,翻開本冊課本看看我們學過的課文中那些是寫人的?(《鄭成功》、《錢學森》……)
2. 寫人的文章都有相似之處,你們發現了哪些?
(A. 寫人的文章一般都要通過一件或幾件具體的事來寫出人物的特點。
B. 寫人的文章一般都通過描寫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表現人物品質。
C.要通過一些細節描寫,突出人物的特點。)
(二) 整體感知,初步認識“典型事件”及其作用。
1.《詹天佑》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表現了人物的什么特點呢?請同學們再次快速瀏覽課文,用簡練的語言概括說說。
學生交流。(板書:杰出愛國)
2. 課文哪一個自然段能概括回答這兩個問題?學生齊讀第一自然段。
教師小結:這是全文的中心段。作者開門見山,概括地交代了文章的主要事件和人物的品質特點。
3. 結合預習再讀這段文字:你認為京張鐵路是一條怎樣的鐵路?
(學生抓住“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等詞句,體會到其特殊的重大歷史意義。)
4. 教師小結:的確如同學們所說,京張鐵路是中國鐵路發展史上的開篇之作,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像這樣的重要事件我們可以稱之為“典型事件”。作者就是選取了這個典型事件來表現詹天佑杰出、愛國的品質特點。(板書:典型事件)
(三)交流課文提綱,理清表達順序。
1. 在修筑京張鐵路的過程中,每天都有故事發生,圍繞中心作者主要寫了哪些內容呢?預習中同學們已經列出了小標題,下面請各小組今天的閱讀小先生組織小組交流,并進一步完善。
2. 小組代表交流。
教師隨機板書:
修路背景
勘測線路
開鑿隧道
設計線路
提前竣工
3. 教師小結:我們用加小標題的方法理清了課文的層次,用列提綱的形式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列提綱,是閱讀中把握文章表達順序的好方法。
4. 學生將自己的小標題概括得不夠準確的、提綱不夠完善的進行修改。
反思:
吳忠豪教授在《語文課須圍繞本體性教學內容組織教學》中指出:“無論低年級還是中高年級,務必將這些基礎性教學內容的落實放在首要位置,作為一堂課教學的‘保底工程。中高年級課文教學除了落實這些基礎性教學內容,還需要新授一些其他的語文知識和閱讀寫作方法,進行必要的語文技能練習,我們將這些新授內容稱為‘發展性教學內容。” 著名語文教育家潘新和先生在《 閱讀,指向言語表現、指向寫作 》中說 “我始終認為,閱讀指向言語表現、指向寫作,這才是閱讀的唯一目的。”而《詹天佑》這篇課文結構清晰,開門見山先總述,后分述;選材典型,作者選取了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張鐵路這件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來表現中心,在具體的敘述中又重點選擇了修筑鐵路過程中“勘測線路”“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三個典型事例,充分表現了詹天佑“杰出”“愛國”的品質特點。作為寫人敘事類文章,本文在表達上還有很多特色:如通過人物語言、心理、行動等具體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通過社會和自然環境描寫烘托人物形象等等。教法二教學最大的突破在于充分考慮第三學段的閱讀教學目標和學生關于“寫人類”文章已有的相關知識、能力基礎,將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定位在關注篇章的學習上:通過列提綱把握文章的表達順序、通過對文中三個典型事例的探究,領悟文章“通過典型事例表現人物特點”的表達方法及其表達效果,學習“圍繞中心選擇典型材料”。
通過之前與現在的對比我有了這樣的收獲:就教學的有效性而言,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知道自己想教什么,在教什么,并且知道自己為什么教這些內容,教學內容必須集中,明確。首先要依據課文合理確定本體性教學內容。教學一篇課文,除了必須落實的生字、新詞、教學和課文朗讀這些基本要求之外,其他在語文知識、方法和語文技能方面還應該教什么,必須有明確的選擇,依據認知規律設計教學流程,即“認識——實踐——遷移”,把語言文字訓練真正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