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燦燦
摘 要:西游記的本質是什么,是英雄主義?是三教的宣揚?是取真經?西游記中充滿了哲理與哲思,大話西游就是把這些哲理哲思通俗的來加以表現。可以說,西游記的本質是大話西游。大話西游因為西游記而生出,但它又反映西游記,是對西游記的另一種解釋。當你了解到西游記本質后,你會驚嘆大話西游就是在反應西游記的內核。
關鍵詞:西游記;大話西游;本質;孫悟空
西游記的本質是什么?佛家、道家、儒家會說西游記是宣揚三教的書。而有的會說西游記是在講斬妖除魔的勇無畏的英雄主義精神。陰謀家認為西游記是在講權謀。社會學家認為西游記在講看誰的社會關系硬和廣泛。甚至在大家紛言的當今時代有人說西游記是孫悟空的屌絲逆襲之路。西游記的本質到底是什么,大家亦云。我認為西游記的本質被大話西游反應了出來。就是說大話西游反應西游記的本質。
大話西游是周星馳主演的電影,就是那個被無厘頭電影界標榜的電影。用一個搞笑的電影來反應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記是不是太不合適。其實不然。在了解到西游記本質后,你會驚嘆大話西游就是在反應西游記的內核。大話西游它并不荒誕,恰恰里面是有很多的哲理的,讓你帶著苦帶著笑的反思,亦或是思考人生。大話西游里的內涵,是西游記的另一方面的窺探,跳出西游記,觀之就會感悟到。如果西游記是鏡子的一面,那另一面就是大話西游。
西游記是取經為目的的為目標為理想的。而取經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更令人思考的是取經要舍棄什么?從人到行者再到佛,里面充滿了舍棄與放下。就像一句話說的那樣,有人問你爬的高不高,有人會問你爬的累不累。西游記是孫悟空一步步從石頭到佛的過程,沒有窺探孫悟空的內心。而大話西游,像是在窺探他的內心,他有了自己的真實的想法,真感了。
西游記刻畫的孫悟空是端著的,即使有想法,如偷吃仙桃,如想成為齊天大圣的想法,保護唐僧西天取經,這些想法又是表面的,內心深處的想法可能就是大話西游那樣,再沒有被迫加緊箍咒的時候,大話西游里他可以說師傅是蒼蠅并打他。西游記中孫悟空在沒有帶上緊箍咒的時候也同樣不受管理。試著想想要是沒有緊箍咒,孫悟空會乖乖的去取經,亦或是會順利的跟著唐僧從大唐跨過幾萬里走到西域,而且還是拼命打各路妖怪。孫悟空有想取經嗎?或者說孫悟空有想到經書這一回事嗎?在西游記中想要取經的根本上就只有唐僧。孫悟空取經干什么用呢?大話西游里孫悟空為了救紫霞而成為孫悟空大圣,他法力無邊,當他能救他想救的人的時候就永遠不能去擁有她,只能放棄。孫悟空學會了舍棄。從人到圣是要有舍棄的。有舍有得。舍的得的都是孫悟空所想到的嗎?亦或是問舍的和得的都是孫悟空所想得的所想舍的嗎?
西游記中孫悟空是妖怪,它和豬八戒和沙僧一樣屬于妖怪類的,而唐僧是人,身為人的唐僧收服三個妖怪去讓這三個妖怪去打其他的妖怪們。西游記中的孫悟空、豬八戒、沙僧打的妖怪不亦樂乎。可他們有沒有想到過他們是和自己一樣的同類呢。大話西游中有一段話,觀音讓唐僧念緊箍咒管理孫悟空。唐僧說那個金箍孫悟空戴的不舒服,他們會告我虐待動物。這段對話就很好的顯示出來了大話西游對西游記的揭露。
西游記的孫悟空是像我們人類在公共場合表現的那樣的,努力展現最美好的一面,英雄的一面,像個斗士一樣。而大話西游里的孫悟空就是人,他有一顆椰子一樣的心,紫霞在他心里留了一滴淚的咚咚跳的心。難道西游記的孫悟空沒有活著嗎?就像作家臧克家說過的一句名言那樣—“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活著但是他沒有靈魂,當一個靈魂沒有感知到自己內心時,當一個生物沒有問自己的內心時,當一個人沒有內心思想時,他是死的。大話西游里的孫悟空是西游記里的孫悟空的另一面,西游記的孫悟空會不會在睡前思考自己的存在和自己真實的想法。西游記里的孫悟空像是挖走了心但是還保留大腦的孫行者,大話西游里的他就是他缺的那顆心。
取經是什么?取經是你本來的想法?還是你一直追求的目標。這些對于唐僧毋庸置疑。取經是唐僧的目標。即使在大話西游里面,取經也是唐僧所不斷念叨的,不斷想去做的事情和事業。對于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它們一開始的追求是什么?不是取經。豬八戒就是想在高老莊取個娘子過人間一樣的生活。而它們最后通過取經都變成了佛。是被動成佛。不是一開就想成佛。傻不愣登,沒有目的去做的事情而得到的成佛是應該成佛還是不應該呢。而佛教修行是“不修之修,就是不追求有意的,刻意的去修行。”他們并沒有奉行這個佛理。
大話西游里的豬八戒的想法是考了狀元和娶了兩個美麗的磨豆腐的娘子。這與西游記中豬八戒一開始的想法和目標是差不多的。豬八戒是更想過人的生活的妖怪。用專業詞來說豬八戒具有小農思想。但是因為取經,他們舍棄自己原有的目的踏上行程。而在取經的路上他的愿望和思想最根本的想法是一次次出現的。不知他最后成了佛后是否還記得最初最深最想要的生活和想法。在大話西游的結尾,在城樓上和紫霞抱在一起的夕陽武士看著遠方踏上西行的孫悟空說:“他好像一條狗。”這是孫悟空自己的內心對自己的看法,不能去追著自己的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是違著自己的心去做事情會像一條狗一樣。西游記中的孫悟空何嘗不也是這樣。從最根本上分析大話西游真的是在反應西游記。
西游記和大話西游也是有些共同點的,不同的是大話西游變現的更明顯,更能揭露西游記的本質而已。西游記是四大名著中最特別的,因為它里面包含了三教,而且三教還合一了。在西游記里面,觀音講著講著就在講道家的東西,菩提老祖講著道家的東西里面也會講佛教的東西,儒家的東西。但是,更特別的是三教在西游記中被顛覆了。儒家也好,佛家也好,道家也好,全拿你認為最神圣的人開玩笑,如來,觀音,玉帝。西游記中的這些顛覆是石破天驚的。西游記中和大話西游中都有這么一些情節,這些情節非常的驚人。其中有一處西游記原文中寫到“大圣聞言,心中作念道:“這菩薩也老大備懶!當時解脫老孫,教保唐僧西天取經。我說路途艱澀難行,他曾許我到急難處親來相救。如今反使精邪摹害,語言不的,該他一世無夫!”西游記這里寫到的是,孫悟空說觀音一世無夫,怎么竟然對觀音說這樣的話呢。再加上在如來手里撒尿,還一直叫玉帝老兒,揪太白金星的胡子,對土地公公從來是大聲詢問等,而大話西游中神、佛被捉弄的例證就更多了,甚至過之而不及。唐僧嘮叨孫悟空不要亂丟金箍棒的時候,觀音就試圖要掐死唐僧。對佛教道教的諷刺到處有。如果西游記中打破的還不明顯的話,那大話西游就淋漓盡致的展現。大話西游中孫悟空對菩提老祖的連打帶踹,對唐僧的厭煩,對觀音的不尊重,等等。種種的表現是都在說明三教被顛覆。三教被顛覆就是在說明西游記的本質并不是宣教。西游記并不是為了宣教而寫的。西游記有其他的本質。甚至可以說西游記取經為取的佛經也不是西游記的本質。西游記的本質是人性,西游記的本質被大話西游盡情的展現。
大話西游反應西游記的本質,而且在各個方面都有展現。西游記的本質并不是三教宣揚,并不是英雄主義,權謀主義,社會關系主義,它可能是在揭示人性的本質。它可能里面包含的,透漏的都是人性的本質,人性的渴望。以及可以說是人的欲求。可能就像大話西游的結尾一樣,豬八戒可能就是想像人一樣娶妻生活,孫悟空就是想像夕陽武士一樣和自己心愛的女子在一起。而不是崇高的理想,而不是像成為英雄,而不是成為宣揚三教的工具,而不是成為無欲無求無色永空的高高在上的佛。
參考文獻
[1]《西游記》 吳承恩著,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2007年4月第2版
[2]《西游記漫話》林庚著,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2006年7月第1次版
[3]《文化載體論—李安綱揭秘西游記》李安綱著,人民出版社出版,2010年11月第1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