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兆寬
摘 要:本文以優(yōu)秀的通訊作品為例,分析了縱式結構、橫式結構、縱橫結合式結構和蒙太奇結構的運用方法及技巧。
關鍵詞:優(yōu)秀;通訊;結構;藝術
結構的設計是通訊寫作的骨架工程,是通訊內容的組織方式。無論設計何種結構,都要做到能夠揭示新聞事實的在聯(lián)系,做到脈絡清晰,文理通順;要做到服從表現(xiàn)主題的需要;要做到完整、嚴謹、勻稱、有起伏。一些優(yōu)秀的通訊作品恰恰做到這些,很值得學習借鑒。
1.縱式結構。縱式結構顯示的是新聞事實的縱剖面,有三種情況:
(1)時間順序式。這種形式線索單一、清晰,便于讀者了解來龍去脈。例如2015年7月18日《工人日報》發(fā)表的《桑拿房里的機務維修班》,其中寫道:
俗話說:“熱在三伏。”7月13日進入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今年的三伏天共40天,比去年多10天。中午,南寧吳圩國際機場T2停機坪,機坪地表溫度最高逼近50℃!而刺眼的陽光幾乎讓人睜不開眼。
在這個事件背景之后,先后寫道:隨著飛機的緩緩滑行,機務人員們有條不紊地工作起來;在飛機各項檢查中,最困難但最重要的當屬對發(fā)動機的檢查;
飛機發(fā)動機熄火前,冒著高溫、對存在的故障隱患進行排除,盡最大可能確保飛行安全;隨著旅客登機、貨物裝載完畢,飛機開始關閉艙門,機務人員做完最后一項檢查后,指揮飛機推出;一直寫到“隨著一陣巨大的轟鳴聲,載滿旅客的飛機騰空而起,剎那間,機務人員臉上晶瑩的汗珠與欣慰的笑顏交相輝映”,將機務維修班維修一架航班的整個過程中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描述的線條清晰,重點突出,活靈活現(xiàn),生動感人。
(2)邏輯遞進式。就是要正確把握各種材料在表現(xiàn)主題時的地位,如主與次、深與淺,按新聞事實的內在含義,去表現(xiàn)主題思想的遞進順序,安排層次。例如:
2015年7月15日的《經濟日報》發(fā)表該報記者郁進東采寫的人物通訊《浙江慈溪市供電公司社區(qū)客戶經理錢海軍——樂做老百姓的“萬能電工”》,其結構就是邏輯遞進式:第一部分題目為“手中做著踏實活”,描述他為管轄內的近6萬戶居民勤勤懇懇做好用電服務工作的事跡;第二部分題目為“心里裝著困難戶”,描述他16年里,把老舊小區(qū)的困難老人當作自己的父母對待的事跡:第三部分的題目為“車上帶著‘寶箱”,描述他把車子的后備箱已經成了一個維修用的“百寶箱”,里面放著日光燈、開關、插座、螺絲等各種備件,隨時隨地為群眾服務的事跡。這三類事跡有一個由份內到份外的邏輯層次,不斷地展示新聞人物的思想境界。
(3)時間順序與邏輯遞進結合式。既有清晰的時間線索,又顯示出揭示主題的遞進性。例如2015年7月16日《中國安全生產報》發(fā)表該報記者范榮義采寫的工作通訊《誰“偷走”了房子的壽命——關注老舊房屋安全問題》,其中三個部分就是典型的時間順序與邏輯遞進結合式:第一部分題目為“先天不足:快餐式的房子”,講述建造房子偷工減料搶速度,導致房屋質量堪憂;第二部分題目為“后天未補:太多‘一建了之”:講述對危舊房屋建筑者一建了之,不管維修,其他人員也熟視無睹;第三部分題目為“監(jiān)管乏力:尚無全國統(tǒng)一標準”,探究問題出現(xiàn)的原因,提出相應的建議。這樣,前兩部分是按照時間順序安排結構,三個部分綜合起來則是邏輯結構。時間順序與邏輯遞進結合安排結構,對問題的探討披露既有深度又有廣度。
2.橫式結構。也稱并列式結構,呈現(xiàn)的是新聞事實的橫斷面,各個部分對表現(xiàn)主題具有同樣的重要意義。橫式結構有四種情況:
(1)空間并列式。根據(jù)新聞事實發(fā)生地點的變化安排結構。選取每個地方的材料都各具特色,互為補充,形成整體材料的豐富多彩,大飽眼福。例如2015年7月14日《人民日報》發(fā)表劉粒粒采寫的工作通訊《各地人才新政速遞》就是這種空間并列式,各個小標題分別是:北京: 構建中關村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黑龍江:允許和鼓勵科技人才離崗創(chuàng)業(yè);安徽:鼓勵人才向基層和艱苦地區(qū)流動;寧夏:允許部分事業(yè)單位人才兼職兼薪;浙江:拓寬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信貸融資渠道。該文選取天南地北五個地方,都各領風騷,各顯神通。
(2)方面并列式。就是按照新聞事實各個側面之間的關系安排結構,表現(xiàn)新聞事實的各個側面。如《 農民日報 》2015年09月03日02 版發(fā)表新華社通稿《永恒的功勛——“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頒發(fā)引起熱烈反響》,其主體部分以“光榮——‘黨和國家始終沒有忘記我們”、“緬懷——‘紀念章也屬于所有為民族獻身的先烈”、 “祈愿——‘紀念章是和平的象征”三個小標題展開三個方面的內容,表現(xiàn)出了在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前夕,中央決定,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名義,向約21萬名抗戰(zhàn)老戰(zhàn)士老同志、抗戰(zhàn)將領、為中國抗戰(zhàn)勝利作出貢獻的國際友人或其遺屬頒發(fā)“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表彰他們的歷史功勛,彰顯他們的榮譽地位所產生的熱烈反響。
(3)群像并列式。主要用于寫典型群體,有多個人物,按照人物及其事跡組織材料。例如2015年7月17日《人民政協(xié)報》發(fā)表該報記者南蘇的人物通訊《責任、使命、感恩——創(chuàng)二代的家國情懷》就是這種結構方式。其介紹的三個人物各有側重,其小標題先后是:“責任:舍棄小我,顧全大局”;“使命:不忌光環(huán),心懷天下”; “感恩:致富思源,回報社會”,這群像并列式結構采寫三位創(chuàng)二代,從“責任”、“使命”、“感恩”三個角度彰顯了他們的家國情懷,踐行大責任,體現(xiàn)大理想。
(4)對比并列式。就是通訊主體部分的內容以真與假、好與壞、美與丑、善與惡、公與私等對立的兩方作對比,也稱為對照式結構。《無錫日報》2015年11月4日發(fā)表了茗柏采寫的《騙子狡猾QQ冒充老總詐騙 民警機智,連夜作戰(zhàn)追回巨款》一文,就是典型的對比并列式。開頭之后先講騙子通過QQ好友申請騙取一筆巨額匯款,而后講述民警接到報案連夜追回百萬錢款,兩天后在深圳將罪犯抓獲歸案。通過這樣的對比,更加凸顯了民警的機智勇敢,深化了文章的主題。
3.縱橫結合式結構。按時間和空間兩條線索來安排材料。具體還可分為兩種情況:一是以時間為經線(小標題),空間或邏輯為緯線;另一種是以空間或邏輯為經線(小標題),以時間為緯線。如2015年9月7日《農民日報》發(fā)表的通訊《36年,她只為那粒抗旱高產麥——記河北省農業(yè)科學院旱作農業(yè)研究所原副所長、研究員陳秀敏》中有三個小標題:育種就像繡花,要“泡”在田里優(yōu)中選優(yōu);有了節(jié)水好麥種,才能在缺水地區(qū)取得高產;“有生之年,我要找出那粒最耐得住干旱又高產穩(wěn)產的麥種”。這三個小標題表現(xiàn)出來了主人翁的三個側面,每個側面基本上都是按照由遠及近的時間順序一一道來,形成了邏輯為經線、時間為緯線的結構方式。
4.蒙太奇結構。蒙太奇,是電影構成形式和構成方法的總稱.。蒙太奇就是將攝影機拍攝下來的鏡頭,按照生活邏輯,推理順序、作者的觀點傾向及其美學原則聯(lián)結起來的手段。通訊寫作中運用此法其基本套路就是選用一個個與中心有關的畫面或故事,有目的地按某種方式串連或組接起來,使之產生連貫、對比、襯托、懸念等作用,并為表達文章的主旨服務。例如2013年9月25日新華社發(fā)布李從軍 劉思揚 李柯勇 白瑞雪 韓冰采寫的長篇通訊 《“三北”造林記》,其全文均運用蒙太奇結構,意象奇特獨到,結構縱橫捭闔,敘事天馬行空,刻畫精細入微,議論精彩疊出,語言行云流水,處處體現(xiàn)了高超的新聞藝術水準。全文分英雄史詩、壯士悲歌、生命色彩、大漠逐夢、心靈綠洲五個部分。如在“英雄史詩”的開頭就閃現(xiàn)出了一系列鏡頭:
滿斟烈酒的七只土瓷大碗,高舉在七雙粗糙大手中,七張古銅色的臉凝如泥塑。
黃沙撲面,白日慘淡。
“死也要死在沙窩里!”頭扎白羊肚毛巾的壯漢一聲大吼——“這事干成,就沒白活這一遭!”
酒碗相撞,一飲而盡。
空碗摔在腳下,碎片八瓣。
30年前那個春寒料峭的黎明,外號“石灰錘”的陜西定邊農民石光銀做夢都沒有想到,自己成了全國聯(lián)戶承包治沙先行者。七勇士大戰(zhàn)毛烏素沙地,就此開創(chuàng)一段石破天驚的歷史。
上述蒙太奇的運用,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以鮮明的個性和突出的時代特征,給讀者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深刻印象。而且跳躍行文,節(jié)省筆墨,極具精粹之美、起伏之美、畫面之美。該文獲得第二十四屆中國新聞獎特別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