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瑾
摘 要:文物是文化遺產的重要載體,是先人為我們留下的瑰寶,更是歷史的見證,是人類的文明的結晶,是珍貴的不可再生資源。陳列布展中的文物安全是目前保護文物不被破壞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它是一個系統安全問題,涉及到文物從庫房到展廳的運輸、文物展示裝置、展示環境以及安全監控的整個過程。本文針對防火防盜等陳列布展中文物安全監控所要注意的問題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文物安全;安全監控;陳列布展
陳列布展中,文物的安全問題是文物展覽中最為重要的環節。陳列布展廳是公眾聚集的場所,是陳列布展的第一現場。文物在庫房中保存時的安全問題已經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但是近年來,文物在展出中失竊的情況時有發生,這側面說明文物在展出過程中的安全問題還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文物安全監控是文物展出中保護文物的重要途徑,它可以有效防止文物被盜竊或者展示廳失火等威脅文物安全的現象出現。
1 加強指導思想,促進文物保護的規范化建設進程
根據文物事業的發展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文物事業的發展要全面認識文物工作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始終堅持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其次要深入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文物工作方針,高度重視文物在展出過程中的安全問題,不斷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來構建完善的文物保護管理系統,促進文物保護管理的科學化和規范化。
2 加強文物安全監控的硬件設施
加強文物安全監控的硬件設施是安全防范體系的物質載體,也是基礎手段,根據物質材料以及其特殊的結構特性來構成實體,實現抵抗外界傷害、保護文物安全的目的,達到制止、降低、延遲損害的目的。陳列布展中的硬件設施主要由墻、門、窗、展柜組成。布展大廳中的墻和門窗一定要建設的十分堅固,并且盡可能的減少門窗的數量,減少陳列空間中的死角和管道[1]。展廳的門最好不要選擇玻璃材料,而是選擇材質堅固的實木或者抗擊打能力更強的新型材料。若有特殊需要,那么要選擇防爆玻璃以保護文物的安全。布展大廳中的窗的設計一定要將窗框嵌入墻體中,且選擇堅固的鋼材制作窗框。進入展廳中的各種管道以及天花板檢查口要有封閉裝置。布展大廳中的展柜一定要足夠堅固,并且保證不易于被入侵者或者不法分子輕易移動,展柜上的玻璃一定要添加防爆膜,或者采用更加新型的玻璃材質;展柜的門鎖不能隨意暴露在外界實現內,并且堅固牢靠。陳列布展大廳中對文物進行實時監控的監控室內設有衛生間等,盡量減少工作人員在監控室內的出入次數,避免不法分子趁虛而入。
3 加強文物安全監控的技術防范
文物安全監控中的技術防范是防止不法分子破壞文物保護的重要環節。主要周界防范、出入口控制、室內空間報警系統、展柜報警系統等部分組成的入侵報警體系、視頻監控系統,它們組成了保護文物的最后一道防線。
1.周界防范
周界防范是防盜報警系統的第一道防線,周界防范應建立一個完整、無縫、無死角嚴密的體系,同時與防護區保持一定的距離。目前我國的周界防范體系主要采用紅外對射探測器、微波探測器、震動入侵探測器、玻璃破碎器、雙鑒探測器、視頻報警等設施。
2.出入口控制
出入口控制是技術防范的第二道防線,主要是在陳列布展廳的出入口通道、電梯、通行門等出入口設置門禁控制,對出入人員的代碼、出入門代碼、出入實踐等進行實時監控和實時管理,對于強行闖入的現象予以迅速的警報。該系統主要有接觸式IC卡、非接觸式IC卡、條卡、磁卡等作為憑證,判別憑證可以是固定鍵盤或亂序鍵盤輸入個人密碼或者是人體生物特征如指紋、視網膜、掌形、聲音等,判定允許后方可進出。這個防范系統能夠有效的將不法分子擋在文物安全保護的核心區域外。
3.陳列布展大廳內空間報警系統
防盜系統的第三道防線是陳列布展大廳內空間報警系統。在這個系統的設置過程中應綜合考慮展廳的結構布局和使用環境,采用三種或三種以上不同的探測技術共同組成一個交叉入侵探測系統,使三種或者三種以上的探測儀器交叉覆蓋在展廳內,互相支援和補充,務必做到無死角、無盲區[2]。目前我國廣泛應用的探測產品有微博探測器、震動探測器、雙技術探測器、被動紅外探測器、視頻報警、聲波探測器等較為先進的儀器。
4.展柜報警系統
展柜報警系統是技術防范的最后一道防線,也是文物保護核心區域的重要防線,在展柜報警系統的設置中,應綜合考慮展柜內所展出的文物的種類、尺寸、材質等參數以及展柜的尺寸、布局等等,最大程度上加強物理防范,同時選擇與之相適應的報警探測器,以滿足技術防范要求。當前我國主要采用的報警設備有壓力傳感器、移位傳感器、存在式探測器、多維駐波探測器等等高科技設備。衡量一個報警系統的防盜能力的主要指標是反應時間,一旦發生意外情況,反應時間越長所造成的損失就越大。常見的展廳報警反應時間不能超過2秒,報警聯動聲音復核、電視監控自動切換、圖像復核加在一起的時間不能超過4秒。
值得一提的是,視頻監控系統是陳列布展廳安防體系中最為重要的部分,系統通過固定的攝像機和云臺、鏡頭等對展廳內外的所有空間進行直接監視,并對其進行實時錄聲和錄像[3]。隨著科技的發展,光纖已經成為主流的傳輸線材料,光纖具有傳輸信號穩定、快速等優點;為了保證夜間圖像的清晰度,攝像機可以采用紅外彩色攝像機。
4 加強工作人員業務素質培訓
1.強化人員管理
在文物的展出時間,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一套嚴格的現場布展管理制度,在展廳的各個出入口設立現場保安,采取輪班值守,嚴禁一切與布展無關人員進入;所有工作人員在出入布展大廳時一定要配帶工作證,并且明確規范工作時間和期限,工作證不允許外界,要妥善保管;其他人員若要進入展廳參觀,需持布展陳列部門開具的放行憑證,并及時辦理好登記手續后才能入內。
2.落實工作人員的崗位職責
展廳中每天要接納許多公眾人員,在人流高峰期,工作人員要積極做好人流疏散工作,避免出現擁擠踩踏現象。在觀眾參觀過程中,工作人員要做好展廳的導向工作,同時提醒觀眾參觀文物的注意事項,如不要觸摸或指點文物、禁止拍照、注意展柜的安全以免損壞玻璃等對文物造成損壞;在展廳內嚴謹吸煙、大聲喧嘩、追逐打鬧,注意環境衛生等。同時在每個展柜旁邊都要設立專業的保安人員及時勸阻個別觀眾的違規行為。當觀眾集中在一些展柜前或者重點展室內時,要及時控制參觀人數,及時組織觀眾在展廳門口進行排隊,控制好展廳內的人流量。
3.合理采取經濟管理措施
在布展期間,對于未經允許而闖入展廳的人員,視情節嚴重與否給予其相應的經濟處罰;對于違章布展且屢教不改的人員給予一定的經濟處罰,情節嚴重這責令其離開布展崗位;對于文物保護不力,造成文物失竊、損壞的人員,應承擔相應的責任[4],包括刑事責任和經濟責任;對于保護文物有功的人員進行一定的經濟獎勵并給予相應的表彰。
5 結論
總之,展廳內文物安全監控是展出過程中保護文物的重要手段,做好展出過程中文物安全監控工作不僅需要高科技的先進儀器,更需要工作人員的責任心和工作熱情。積極做好布展過程中文物安全監控能有效降低文物失竊、損壞概率,讓文物延年益壽。
參考文獻
[1]張建雄. 陳列布展文物安全要素分析[J]. 中國文物科學研究,2010,03:44-48.
[2]宋才發. 民族博物館的文物安全與保護探討[J]. 黑龍江民族叢刊,2011,01:103-111.
[3]龐躍. 淺談紀念館藏品在展陳利用中的保護問題[J]. 改革與開放,2012,16:169-170.
[4]朱曉雷. 淺談博物館的安全防范措施[J]. 武漢文博,2012,02:46-4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