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忠敏 周澤龍 許湘軍
摘 要:信息化條件下防空作戰,高炮的抗擊任務將更加艱巨,對其武器裝備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著眼防空作戰中高炮的抗擊任務,提出高炮武器裝備的發展應以高射速自行小高炮、中口徑反導高炮和彈炮結合防空武器系統為重點方向。
關鍵詞:高炮裝備;作戰使命;發展需求
高炮作為末端防御對空作戰武器,是隨著空襲兵器的發展而發展的,20世紀90年代以來幾場局部戰爭的實踐奠定了防空作戰的地位,但也對傳統意義上的高炮武器裝備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隨著高技術空襲兵器的廣泛應用,使空襲作戰的方式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傳統高炮武器系統無論在目標探測能力、快速反應能力和射擊效率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其“生存空間”受到嚴重的打壓,但是,高炮不會退出歷史舞臺,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高炮仍是末端防御力量的主體,是實施非對稱空防對抗的有力手段,因此,大力發展高炮武器裝備顯得尤為重要。
1 高炮作戰使命定位
(一)以抗擊精確制導武器為主
精確制導技術日益成熟以及精確制導武器的高效費比,在近期幾場局部戰爭中被廣泛使用,獨領風騷,且不論大國、小國都在極力研制和裝備精確制導武器。它作為空襲的主要武器必將越來越廣泛地被應用于戰場。
高炮武器系統以其獨特的“網式”火力抗擊機理成為巡航導彈的克星。高炮是以密集的火網攔截空襲武器的,對于超聲速空襲武器,用“網式”比用“點式”攔截可靠性要大得多。這就如同用拍子拍蒼蠅比用棍子打蒼蠅命中概率要高得多。據報道,科索沃戰爭中,南聯盟高炮部隊攔截了北約200余枚巡航導彈,使用的是并非先進的高炮武器系統??找u武器經殲擊航空兵、地空導彈兵的遠、中程,高、中空的層層攔截,進入近程、低空超低空的“漏網之魚”主要是精確制導武器。這就給部署于保衛目標附近的高炮創造了抗擊機會。因此,抗擊精確制導武器襲擊將成為高炮的主要任務之一。
(二)以抗擊低空超低空目標為主
這是由高炮武器系統性能決定的。高炮武器系統不僅能抗擊低空超低空來襲目標,而且具有俯射功能。其密集的火網對于低空超低空來襲的巡航導彈、武裝直升機等空襲目標是極大的威脅。海灣戰爭中,多國部隊的飛機因害怕伊拉克的高炮火力,而不敢低飛。
高射炮兵以抗擊低空超低空目標為主,其密集的火網,勢必迫使來襲目標選擇中、高空航線飛行,這就給殲擊航空兵和地空導彈兵創造了戰機。反之,地空導彈、殲擊機構成中、高空強勢防空體系,勢必給高炮創造戰機。高炮、地空導彈、殲擊機戰術上相互配合,才能編織成嚴密的遠、中、近程,高、中、低空防空火網。就現役的防空制導武器系統而言,抗擊低空,特別是超低空目標的能力不足。若用殲擊機超低空攔截,安全問題非常突出;若用地空導彈攔截,無論從抗擊能力還是從效費比看都是不可取的。這就要求低空超低空性能優越的高炮武器系統必須擔當起抗擊低空、超低空來襲目標的任務。
(三)以末端抗擊為主
信息化條件下作戰,任何單一武器系統都不可能單打獨斗包打天下。高炮武器系統屬末端近程防空武器,以抗擊低空、近程來襲目標為主。通常部署于保衛目標附近,或者依托保衛目標擺兵布陣。就整個防空體系而言,殲擊機、導彈、高炮武器系統“三維一體”編織成遠、中、近程,高、中、低空嚴密的防空體系。殲擊機主要負責攔截遠端飛臨的空襲目標,地空導彈武器系統主要負責殲滅中端空襲目標,而高炮武器系統主要抗擊經層層攔截后突入防御縱深的空襲武器,擔負末端抗擊任務。
在兵力有限,保衛目標眾多的情況下,遠離保衛目標配置高炮兵力的辦法是不可取的。兵力部署離保衛目標越遠,對保衛目標的掩護能力則越小。這有如足球守門員離球門越遠,則防守的嚴密性就越差。同等條件下,遠離保衛目標拉大兵力配置距離,要達到同等的抗擊效率,則需相應增加防空兵力。無論空襲是來自臨空轟炸還是“脫離接觸”的遠距離攻擊,炸彈、導彈最終總是希望落到具體目標上。因此,除執行機動設伏任務外,應將高炮兵力部署于保衛目標附近或依托保衛目標配置,使高炮成為各種空襲兵器攻擊保衛目標無法跨越的最后屏障。
(四)以惡劣的空地對抗環境下抗擊為主
隨著電磁干擾技術、隱身技術、精確制導技術和衛星偵察技術的大量應用,現代空襲已基本突破了夜暗和復雜氣象條件的局限,使空襲越來越具備“全時域”的特點。因此,防空作戰將在越加惡劣的空地對抗環境中實施。
高炮武器系統有其自身的優勢,具有多種抗擊方式。當遭遇強電磁干擾情況下,火控雷達無法正常工作時,可用光學器材諸元射擊;高炮武器系統反應靈敏,火力猛烈,對近距離突然出現的目標,可用瞄準具法直接射擊;信息化條件下作戰,高炮武器系統憑借其快速的機動能力,可以打一仗換一個地方,不斷變換陣地抗擊敵空襲;在惡劣的氣象條件下,當殲擊機無法升空作戰時,高炮武器系統卻風雨無阻,仍可照常抗擊;高炮武器系統廉價實用,訓練周期短,再生能力強,戰時可大量補充。因此,高炮應擔當起在惡劣的空地對抗環境下抗擊空襲目標的責任。
2 高炮武器裝備發展需求
(一)發展配用3P技術彈藥的高射速小高炮
信息化條件下作戰,空襲兵器的“小型、隱身、高速”,作戰效能越來越高,高炮武器系統只有發射足夠多的彈藥,在短時間內形成密集的彈幕,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毀殲概率。通常采用小口徑多管聯裝或旋轉式小口徑多管火炮,并使用3P技術彈藥來增大火力密度?!?P”是預制破片、近炸引信、可編程引信的英文縮寫。預制破片是設計時裝在殼體內部炸藥周圍適當位置的金屬立方體、桿狀體、球形體或箭形體,其質量、形狀和速度可以通過彈藥設計幾乎完全加以控制,對既定目標能夠產生最佳的散飛效應。雖然破片的威力常常不足,但通過控制好啟爆時機,利用與目標的相對速度,仍然可以獲得較好的殺傷效果。近炸引信用于實時檢測彈丸本身與目標的相對距離,適時起爆炸藥,利用破片殺傷目標。近炸引信炮彈具有很高的破壞性和有效性,比普通觸發引信效果提高5~20倍,對小型目標的殺傷效果更為顯著。引信內有高度靈敏的電著發裝置和電自炸裝置,它對目標的起爆距離和起爆方式可編程控制。
瑞士研制的雙管35mm高炮系列,射速為2×550發/分,以一個火力單元的綜合射速為1000發/分計算,在射擊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使用3P技術彈藥,毀殲概率平均比觸發引信榴彈高3~5倍。其中典型的是瑞士厄利空公司推出的“阿海德”(Ahead)炮彈,彈藥內裝有152枚鎢合金子彈,可在距目標8~10米時自動起爆,形成由鎢金屬子彈和破片組成的彈幕。Ahead炮彈就是利用炮口上的線圈,在炮彈飛離炮口的瞬間,測出初速與目標的瞬間參數,將正確的飛行時間裝定到Ahead彈彈底的可編程時間引信上,并在提前點處引爆,拋射出152枚圓柱形子彈丸(每個僅有3.3克重的子彈丸可以擊穿50mm厚酌輕合金裝甲),形成子彈幕,使來襲的巡航導彈、空地導彈、無人機等低空小型目標難以逃脫。為能夠有效攔截更小型的目標,瑞士最近又發展了Ahead彈的改進型。每發改進型Ahead彈內有341個1.5g重的鎢質圓柱形預制破片。雖然預制破片的質量減少了一半,但毀傷能力較3.3g預制破片降低不多。另一方面,改進型Ahead彈預制破片的數量增加了1倍多,使命中概率大幅度增加。
(二)發展中口徑反導高炮
中口徑高炮武器系統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一直是地面防空的主戰裝備,但隨著空襲兵器飛行速度和機動性能的不斷提高,早期中口徑高炮由于其射速低、射彈飛行時間長、彈道固定等缺點,已無法滿足現代防空作戰的需要。近年來,由于高新技術在高炮裝備發展上的廣泛應用,使中口徑高炮武器系統的各項性能大大提高,發展中口徑高炮不但可以將其防御區域延伸到6km以上,擴大防御區域,又可以摧毀空襲子母彈子開倉之前,并減小被擊毀空襲武器殘片的威脅。更為重要的是,中口徑火炮便于在彈丸上實現“3P”技術、增程技術、制導技術等的集成,這些技術可以顯著提高對目標的毀傷效果,使其具備較強的反導能力。
以意大利較為先進的76mm速射高炮為例,其射速達120發/分鐘,遠遠超過早期的中口徑火炮,在使用常規榴彈時,單位時間內發射彈重為11.6kg/s,分別是59式100mm和57mm高炮的2.97和2.07倍,略大于雙35mm高炮,威力顯著提高。與小口徑高炮相同,中口徑高炮自身具有抗電子干擾能力、快速機動能力強,效費比高等優點。目前,我國自主創新研發的某型轉管中口徑高炮,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速射中口徑高炮,主要以反精確制導炸彈與超音速導彈為主要使命并兼顧其他任務能力,該炮的研制成功為我國末端防空反導體系增加一種至關重要的抗擊手段,可望在短期內有效解決末端防御的短板問題。該型高炮克服了傳統中口徑高炮射速低、命中率低的致命弱點,具有射速高、射程較遠、彈丸威力大、彈種多樣等優勢。
(三)發展全天候自行小高炮
信息化條件下作戰,戰場環境“透明”,敵遠距離、多方位、全時域的空襲能力日益增強,對高炮裝備的戰場生存能力構成了極大的威脅。要提高高炮武器系統的戰場生存能力,高炮必須具有大范圍、多方位、全天候、高度機動的抗擊能力。軍事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為實現高炮的這些能力提供了物質基礎。隨著戰爭形態的不斷演變,自行高炮已成為防空武器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F代軍事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空襲兵器及其戰術的變化是自行高炮發展的兩個決定因素,近期幾場局部戰爭中空襲兵器表現出低空高速、多批多架、機動攻擊和電子干擾等特點,使得自行高炮武器系統呈現其與之相適應的發展趨勢。
國外已有技術成熟的此類高炮可供借鑒。瑞士康特拉夫斯公司研制的ATAK-35式35mm雙管自行高炮系統,采用了多種綜合技術。如雷達雙波段工作、光電與雷達火控系統并用、雷達變頻和記憶跟蹤、脈沖與單脈沖工作體制等,從而獲得了全天候作戰能力及抗電子干擾能力。該高炮還裝有速度補償裝置,炮車在行進中解算裝置,可自動連續修正,具有行進間射擊能力。
(四)發展彈炮結合防空武器系統
彈炮結合防空武器系統又稱彈炮合一防空武器系統,是由地空導彈和高炮共同構成的防空武器系統。彈炮結合防空武器系統以其特有的優勢成為對空防御火力發展的必然。一是把地空導彈可遠程攻擊高速目標和側行目標的優長與高炮可利用密集火力近距離攻擊突現目標的優長有機結合起來,彌補各自的不足,達到最佳的殺傷效果;二是可同時攔截不同方向、不同高度的多個目標,毀殲概率高。
目前世界上裝備和在研的彈炮結合系統有20多種。典型的裝備有俄羅斯的“鎧甲”C1,美國的“運動衫”、“火焰”-25等。通常防空導彈有效射程不低于8km,大都采用激光制導或被動紅外尋的,便于多次攻擊和轉移火力。小高炮口徑通常為20~40mm之間,射程在1.5~4km,多數采用脈沖多普勒雷達搜索與指示目標,少數采用紅外探測系統,目標跟蹤與探測通常采用雷達、紅外、電視、光學瞄準具等多種組合手段,以提高系統的抗射頻干擾能力。
彈炮結合的防空系統依結合的程度分為三個層級:一為初級的共指控系統彈炮結合體制,在統一的指控系統控制下,防空導彈分隊與高炮分隊混編。二為中級的共火控系統或共隨動系統彈炮結合體制,共火控體制是用同一火控系統分別計算防空導彈與高炮的射擊諸元,各自獨立實施射擊。共隨動體制是防空導彈與高炮身管固連,用同一套隨動系統驅動,順次實施射擊。現裝備的彈炮結合系統大都是位于這個層級上。三為高級的共發射體制的彈炮結合系統,即炮射防空導彈。這種彈炮結合系統沒有發動機、舵機、陀螺、自尋的裝置,它以彈頭自身的動能為動力、以自身的自旋為穩定器、以地面測控系統提供的彈目偏差為修正信號、以壓電陶瓷的高速形變改變彈頭阻力與動力特性修正彈道。這種彈道修正彈藥將結束大量小命中概率彈藥實施密集射擊的歷史,成為近程低空防御的“殺手锏”,促成近程防空武器的革命性變革。許多國家都致力于共發射體制的彈炮結合系統的研發工作,我地面防空部隊應下大力研制和發展此類彈炮結合系統。
參考文獻
[1]高尚瑞,高射炮與高技術兵器的對抗[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2.
[2]羅惠民.高炮武器裝備發展趨勢分析[J].地面防空武器,2009(3):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