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璐莎
摘 要:西格拉姆大廈有著簡潔明快的特色,詮釋著設計師密斯的“少即是多”建筑理論,密斯在“少”中增添精致使之不失單調,“多”精減繁雜使之簡約精致,大廈外觀整齊劃一,得體優雅,簡約卻不簡單,精致巧妙的結構構件,大面積琥珀色玻璃幕墻,簡約優雅的外觀成為當時紐約最精致的建筑之一。
關鍵詞:西格拉姆大廈;密斯;少即是多
西格拉姆大廈總易被人認為是無特色的和理性的,實際上它無奇商務的外觀卻透出著它城市的特色。西格拉姆大廈的外形極為簡單,是方方正正,直上直下的正六面體。簡約的筑體、干凈的豎直線條、茶色的玻璃,以及柔和的暖黃色燈光,大廈給人的感覺總是這樣,有敬畏卻也有溫和。大廈的設計者是密斯·凡·德·羅和菲利普·約翰遜,大廈的設計風格展現著密斯·凡·德·羅向來的主張,那就是在框架結構基礎上的深切分析,發展一種獨特的建筑美學。用簡約的整體構造,精細的結構邏輯體現,使它產生沒有明確阻隔可供自由劃分的大空間,全然體現著"少即是多"的建筑理論。
密斯·凡·德·羅是玻璃幕墻的之父和鋼鐵建筑結構之父,他在二十世紀初的時候便給空間定了新的概念,他利用將室內室外空間連結在一起的方法,從此打破舊式西方建筑的形式。“少即是多”,雖帶著中國傳統放的美學與哲學的意味, 但密斯并沒有東方人的悠閑文雅,有的是德國人典型的嚴謹專注和理性。
密斯提出的“少即是多”不是單調得像白紙一樣,讓人覺得空洞乏味, “少”并不是空洞而是精致和簡約;“多”并不是擁簇繁雜而是恰到好處的搭配。密斯的建筑雖然依賴于結構,但并不受結構的阻礙,它雖產生于結構但又協調地制作結構,他的設計告訴著我們建筑與形式的創造無關。
密斯的設計作品中各個細節都進行著精簡到不可精簡的過程,很多作品結構幾乎完全暴露,可這并不同于具有機械美特色的高技派蓬皮杜文化中心,它們并沒有如高技派一般突出當代工業成就,且在建筑形態和室內環境設計中加以炫耀,它們有著包豪斯建筑的簡潔明快,它們的精致,簡約,使得結構本身升華為建筑藝術。西格蘭姆大廈作為世界上第一棟高層的玻璃外墻的大樓隱隱詮釋著密斯所提出的「少即是多」原理。密斯·范·德·羅通過對玻璃外墻在建筑和鋼框架結構 在建筑中應用的探索來提出靈活多變的流動空間理論從而創造出明快、簡潔而精確的有著現代主義特色的建筑形式處理手法,這將建筑技術和藝術統一起來。
大樓前的廣場約占了地基的一半,這在當時也算是創舉。當現代主義被帶到美國后,其結合了資本家的力量,實踐出了許多優秀的作品。由于這在形式上的精簡,容易被模仿,所以以很快的速度影響到了世界很多地方,也深刻影響了其它與之不同的領域的設計,從而被稱為“國際風格”。但是所謂的“國際風格”卻已缺乏了早期的現代主義烏托邦式的社會理想和批判的精神,并且后來的模仿者也沒有如如密斯一樣注重對細部結構的細致處理。
“少即是多”主張技術與藝術相統一,利用新材料新技術來作為表現手段從而提倡精確、完美的藝術效果但其中都體現著極簡的思想。
整座大樓按照密斯一貫的主張,采用了當時剛剛發明染色琥珀色隔熱玻璃作外幕墻,占了外墻面積的百分之七十五,并配以鑲包青銅的銅窗格,使得大廈在紐約眾多的高層建筑中顯得奪目優雅和與眾不同。昂貴的建筑材料和密斯精心的設計以及施工人員的精確無誤的建造使得西格拉姆大廈成為了紐約當時最豪華精美的大廈。整個建筑的細部處理都經過了慎重的推敲,精簡細致,突出當時的材質和細致工藝的審美品質。用簡而化之的結構體系,精致簡約的結構構件,獨特的結構邏輯表現,使之產生了沒有明確屏障可供自由劃分的大空間,完美詮釋了密斯“少即是多”的建筑原理。
在今天,與西格拉姆大廈很相似的建筑形態,在世界各地的公建建筑當中非常普遍。密斯講求技術精美的風格和那種“少即是多”的獨特主張以及對玻璃的巧妙使用,全然豐富了建筑藝術,而西格拉姆大廈也就成為了密斯最好的標志性建筑紀念碑,每當人們看到這座精致的大廈,就會想起這一位名叫密斯·凡·德·羅的優秀杰出的設計師。
這座仿佛凌空生起的摩天大樓無疑是紐約當時最精致的建筑之一,這種精致不全是來自樓里樓外充斥的雕花線腳,而是來它精致巧妙的結構構件、茶色玻璃和內部精簡的大空間。密斯的建筑中包括從室內裝飾構成到家具構件,都有精簡到不能再改動的程度。密斯巧妙應用精確簡約的建筑處理手法,要求其施工質量嚴格準確,講求當時建筑材料的高度精密,突出了現代工業生產能夠達到的新的美觀效果。
西格拉姆大廈內部里不少設施雖由密斯與他的徒弟菲利浦·約翰遜一手承辦。但大廈的設計風格全然體現了密斯·凡·德·羅一貫的主張,完美演繹著"少即是多"的建筑原理。與前輩利華大廈最大不同的是,這是第一個“有頭有尾”的玻璃摩天大廈,是密斯用三段式構圖在高層建筑中的靈活運用。講究的細部設計使得一貫不怎么被美國人民看好的玻璃摩天大樓能夠顯得如此的得體優雅,這正是得益于了密斯在新古典主義風格上的造詣,而正是因為如此,才使得玻璃摩天大樓在美國人心中的地位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從此各式各樣的類似的建筑如雨后春筍般在美國開始興建起來。
“少就是多”,他1928年發表的言集中深刻反映了他的創作特色和建筑觀點。“少”是針對當時仍很流行的繁瑣承重的古典裝飾手法里提出的,因為這種手法嚴重阻礙了建筑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多”是袒露了在大工業的生產狀況下有可能創造出來的建筑上簡約明確的理想效果。 密斯曾說“建筑物的用途是經常變化的,但因此而把它推倒重來就劃不來。”
密斯設計建造的紐約西格拉姆大廈顯示出這種獨特效果:包銅皮的精細骨架和大片琥珀色玻璃幕墻映照出周圍建筑和天空的城市美景,簡約明快而不失高雅,他的這些獨創的特色手法,在五十至六十年代曾廣泛流行,被稱作“密斯風格”。
參考文獻
[1]埃茲拉·斯托勒《西格拉姆大廈設計》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1.10.1
[2]《西格拉姆大廈建設》中華文本庫
[3]《世紀經典回顧――西格拉姆大廈》 中國建設報2002.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