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最新公布的2014年第二季度流通領域快時尚服裝質量抽檢結果顯示,65批次不合格產品中,多款“國際名牌”赫然在列。阿瑪尼、寶姿、馬莎、CC&DD、ELLE、HOMME、Etam、Ralph Lauren、無印良品、ZARA、H&M、Polo Ralph Lauren、FNRN、VERO MODA、班尼路、紀梵希、HELLO KITTY、ELLE、迪士尼、阿迪達斯等。為什么動輒數千元、上萬元的國際名牌服裝居然還會有質量問題?專家認為,處罰力度偏弱,違法成本低,是一些企業“無所畏懼”的原因。
中國消費者協會律師團成員、北京市潮陽律師事務所律師胡鋼告訴記者,依據現行的《產品質量法》,對違法違規企業僅處以貨值3倍以下罰款,處罰力度過低,而且操作上仍有較大的彈性空間。而依據最新修訂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購買到不合格產品,主要的處罰措施就是退貨,對于有欺詐行為的,增加貨款3倍的懲罰性賠償。而據介紹,在美國,對于產品質量問題,律師會主動召集受害者進行集體訴訟,特別是因為“陪審團”制度的存在,違法企業可能將面臨“天價”的賠償;而在歐洲一些國家,相關的消費者保護組織有權力組織仲裁庭,以行業自律的形式切實保護消費者權益,拒不履行義務的企業有可能面臨“市場禁入”的嚴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