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十七大明確提出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武進區在順應時代要求的同時,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努力走出一條具有武進特色的工業經濟轉型升級之路。本文對國內外的成功轉型經驗進行借鑒分析,總結適合武進的可借鑒模式。
【關鍵詞】工業經濟;轉型升級;模式
本文研究基于對世界一些區域經濟成功轉型的分析,總結其成功的經驗,結合武進實際,認為武進在工業經濟轉型升級中可借鑒模式如下。
一、科技創新是工業轉型升級的主動力
區域經濟轉型的過程實質是創新的過程。從城市發展的歷史來看,創新一直是推動城市發展和實現城市轉型的主導力量,不僅為城市產業結構帶來升級和優化,更是促進了產業內容的擴充和產業整體價值鏈的形成,從而增強城市價值活動頻度和價值的流動性,提升城市的綜合經濟價值。同時,也有利于規避諸如產業結構失衡、社會經濟矛盾突出、城市整體環境惡化等大城市綜合病,促進城市區域進入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良好局面,形成集現代經濟、社會文明、高素質生活為一體的格局。服務業和工業并不一定是對立的。因此,要推動中心城市的經濟轉型,必須加大觀念、制度、技術、政府決策機制、監督機制與施政機制等創新的力度。要學習深圳等地區,把自主創新作為城市發展的主導戰略和推進工業轉型升級的主動力。一是要學習深圳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模式,走市場→產品→項目→成果的逆向創新路子。二是要高起點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從產品配套起步,高起點引進消化吸收國際先進技術,成為全球產業鏈的重要環節。三是要推進支撐自主創新的金融服務體系建設。四是要著力學習深圳推進自主創新最重要最本質的一條經驗,即通過鼓勵推動企業商業模式和管理制度的創新,吸收全球的創新項目、技術、人才和市場等創新資源匯聚為己所用。
二、文化策略是區域經濟轉型的關鍵
隨著文化全球化的日益加深,文化策略已然成為我們當今社會生存的關鍵所在,更是工業化城市經濟轉型升級發展的重要路徑。文化政策主導下的城市經濟更新模式,主要包括對文化設施的更新、對文化活動舉辦的更新和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更新三種。
文化產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推動產業結構的機制調整:一是慢性滲透,將發展文化產業來促進其他傳統產業提升發展的文化理念逐漸滲透到各個流通環節。二是轉換機制,指隨著文化產業的深入發展,社會資源將逐步從傳統產業流向文化產業,并因此而加劇傳統產業之間的提升發展競爭,從而促進傳統產業結構的提升調整。三是提升機制,通過提升制造業、服務業等產業的文化含量與經濟價值,來提升整個社會經濟質量,進而推進區域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三、政策、服務、人才是工業轉型升級的支撐
城市經濟轉型的過程,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是不同政府在不同環境或不同時間條件下,對經濟發展戰略作出的不同選擇。芝加哥能夠轉型成功,主要在于老戴利政府、華盛頓政府和小戴利政府等確立發展不同的產業重點,最終促使芝加哥以發展現代服務業為主體,形成了囊括傳統與現代制造業、傳統服務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的多元化經濟體系。通過對美國部分城市關于產業結構調整和城市經濟轉型的深入分析,朱斌認為,社會經濟的產業結構調整,離不開政府政策的強有力引導,尤其是要營造一個有利于產業結構趨向合理化、高級化的微觀和宏觀經濟環境。王立新的研究也表明,洛杉磯產業結構能夠順利實現轉型升級,根本原因還在于其始終占領產業發展制高點,能夠在獲得政府政策的支持的前提下大力發展國家戰略產業。
上述區域經濟轉型模式和經驗,對武進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有一定的啟示與借鑒意義,當然,由于個體方面的差異,模式也不能完全照搬。可以借鑒的方面,主要指這些城市在轉型過程中秉承的一些基本理念,如對創新的重視度、文化底蘊的輻射帶動作用,以及政府的有力作為和政策貫徹執行力等方面,當然還有對自然條件的順勢利用、對機遇的創造和把握等等。但另一方面,這些中心城市的很多做法都是基于西方國家特定的社會環境,像法制的健全程度、市民組織的悠久傳統等等,甚至存在于特定的城市(例如芝加哥的強勢市長)之中,因而不能完全照搬。武進區應借鑒無錫、深圳兩地的做法,明確政策、服務和人才等是工業轉型升級的支撐,政府政策對工業轉型升級的巨大引導作用。
公共服務平臺對工業轉型升級具有強大的推動作用。比如深圳加快打造深圳大學城、深圳高新區虛擬大學園等一批載體,引進和建設了清華大學深圳研究院、華大基因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研究機構,加強公共研發、公共技術、公共檢測、公共信息等平臺建設,為整個城市的工業轉型升級提供了系統服務。
四、新興產業是工業轉型升級的活力
產業結構的優化是存量與增量協調互動、增減互補的有機整合過程,在利用新技術、新設備實施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的同時,新興產業作為主要的工業增加投資,有效地優化了地區產業結構和資源利用方式,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是所有地區實現工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深圳打造以高新技術、先進制造業為基礎,以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創新體系;積極培育和發展下一代互聯網、下一代網、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經濟等新興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并且提出到2015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75%以上,這代表著未來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向和趨勢。
參考文獻:
[1]周振華.創新城市,促進發展轉型[N].文匯報,2008-01-26
[2]張庭偉.當代美國規劃研究與芝加哥經濟轉型[J].國外城市規劃,2006(4):1-5
[3]朱鐵臻.城市轉型與對策[J].城市,2006(6):3-5
作者簡介:
楊瑛(1980-),女,漢族,江蘇常州人,公共管理學碩士,工作單位:常州市武進區統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