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農田土壤酸化改良試驗

2015-01-08 09:01:23黃守營張華張賢輝
安徽農學通報 2014年24期

黃守營+張華+張賢輝

摘 要:土壤酸化導致耕地土壤理化性狀變差,改變了適宜作物生長的土壤生態(tài)環(huán)境條件,使作物生長發(fā)育不良,導致作物產量和質量下降。為了探索和研究土壤改良技術對淮南市農田土壤酸化的緩解程度,提出適于提高全市土壤質量的有效措施,為制定科學合理、實效的施肥結構調整、培肥地力、防止酸化等耕地綜合治理方案奠定基礎,該文特進行了不同化學改良劑的效果比較試驗。結果表明,各種改良措施均能提高pH值,其中以生石灰、磷礦粉或草木灰措施應用效果較好。

關鍵詞:農田;土壤酸化;改良

中圖分類號 S15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24-71-03

1 試驗目的

土壤酸化是一個非常緩慢的自然過程,但是由于人為活動的影響,近幾十年土壤的酸化進程大大加快。針對淮南市土壤酸化狀況,為探索和研究土壤改良技術對農田土壤酸化的緩解程度,提出適于提高淮南市土壤質量的有效措施,為制定科學合理、有效的施肥結構、培肥地力、防止酸化等耕地綜合治理方案奠定基礎。本試驗主要是通過田間試驗比較不同化學改良劑的效果,以期為酸化土壤的改良提供參考依據(jù)。

2 試驗時間和地點

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在淮南市大通區(qū)九龍崗鎮(zhèn)曹店村吳德躍承包地實施農田土壤酸化改良試驗。

3 試驗材料

3.1 供試土壤 土壤類型為馬肚土田,于試驗前采集0~20cm的耕層土壤,土壤樣品檢測結果為:pH6.41、有機質25.79g/kg、速效氮105.52g/kg、速效磷21.6g/kg、速效鉀130.6g/kg,該土壤生產水平在當?shù)貫橹械取?/p>

3.2 供試肥料 試驗用復混肥料養(yǎng)分含量為45%(15-15-15),尿素含氮量46%,過磷酸鈣含P2O512%,鈣鎂磷肥含P2O512%,氯化鉀含K2O60%,硝酸鉀含氮13.85%、含K2O38.6%。

3.3 供試作物 小麥品種為鑫麥8號,為半冬性品種。

4 試驗方案和方法

4.1 試驗設計 本試驗設6個處理,試驗因素及水平編碼見表1。小區(qū)面積20m2,隨機區(qū)組設計,3次重復,小區(qū)間開50cm寬隔離溝,試驗區(qū)外設不低于2m的保護行。

表1 試驗設計方案(kg/667m2)

[處理\&基肥\&追肥\&1(ck)\&復混肥40,尿素9.5\&尿素7.5\&2\&生石灰50~75,復混肥40,尿素9.5\&尿素7.5\&3\&草木灰100,尿素22.5,過磷酸鈣50\&尿素7.5\&4\&白云石50,復混肥40,尿素9.5\&尿素7.5\&5\&鈣鎂磷肥40,尿素22.5,硝酸鉀16\&尿素7.5\&6\&磷礦粉50,沸石粉50,尿素22.5,氯化鉀10\&尿素7.5\&]

4.2 試驗方法

4.2.1 肥料施用 試驗化學改良劑和全部磷、鉀肥作底肥。部分氮肥作基肥。基肥結合整地全層施用,追肥適時趁雨撒施。

4.2.2 試驗實施與田間管理 2012年11月2日劃區(qū)、整地,施基肥和化學改良劑,按播量15kg/667m2播種。2013年6月3日進行人工收獲,各小區(qū)單收計產。2012年10月施肥播種前、2013年3月、2013年4月、2013年6月(收獲時),分別對小區(qū)采集土壤樣品進行pH值測定。

5 結果與分析

5.1 不同處理對土壤pH值的影響 試驗地塊土壤常年種植作物為小麥、水稻,試驗前土壤pH值已達6.41,為酸性。從表2可以看出,不同處理在小麥收獲后土壤pH值均有提升,土壤pH值測定結果按pH值大小排序依次為處理2、處理4、處理3、處理5、處理6、處理1。

表2 不同處理土壤pH的測定結果

[處理\&2012/10\&2012/12\&2013/03\&2013/04\&2013/06\&平均\&平均值

排名\&1(ck)\&6.41\&6.32\&6.69\&6.89\&6.52\&6.57\&5\&2\&6.41\&6.62\&6.92\&7.29\&6.88\&6.82\&1\&3\&6.41\&6.6\&6.87\&7.12\&6.81\&6.76\&3\&4\&6.41\&6.75\&6.84\&7.16\&6.86\&6.8\&2\&5\&6.41\&6.51\&6.85\&7.1\&6.94\&6.76\&3\&6\&6.41\&6.35\&6.71\&6.88\&6.91\&6.65\&4\&平均\&6.41\&6.52\&6.82\&7.06\&6.83\&6.73\&\&]

對各處理進行F測驗和顯著性分析以及多重比較,見表3、表4。

表3 各處理pH值方差分析

[變異來源\&自由度\&平方和\&均方\&F值\&F0.05\&F0.01\&處理間\&5\&0.369\&0.074\&2.544\&3.326\&5.636\&重復間\&2\&0.145\&0.073\&2.505\&4.103\&7.559\&誤差\&10\&0.290\&0.029\&\&\&\&總變異\&17\&0.805\&\&\&\&\&]

表4 試驗各處理pH值多重比較

[處理名稱\&平均值\&顯著水平\&5%\&1%\&5\&6.963\& a \& A\&6\&6.913\& a \& A\&2\&6.887\& a \& A\&4\&6.860\& a \& A\&3\&6.813\& ab\& A\&1(ck)\&6.523\& b\& A\&]

經F檢驗,各處理間差異不顯著(表3)。多重比較結果顯示:處理5pH值最大,處理1pH值最小,除處理3與對照差異不顯著外,其它處理均與對照差異顯著,說明改良方案對pH值提高有顯著的作用(表4)。endprint

從圖1可以看出,2013年3月各處理pH值較試驗前均有所提高,其中,處理2、處理4、處理3處理5pH值較大。在3月后的pH值檢測中,數(shù)值出現(xiàn)下降,但各改良措施處理均高于對照。其中,處理2平均pH值最高為6.82、處理4次之pH值為6.80,對照處理在小麥收獲時土壤pH值為6.57,低于其它處理。

[2012/10][2012/12][2013/03][2013/04][2013/06][(年/月)][pH]

圖1 各處理土壤pH值隨時間變化

5.2 不同處理對土壤養(yǎng)分含量的影響 試驗作物收獲后對各處理土壤進行測定,結果見表5。由表5可知:

5.2.1 土壤有機質結果 經F檢驗,處理間F等于0.270,小于F0.05(3.326),處理間有機質無顯著差異。經多重比較,處理3(27.423g/kg)>處理1(26.803g/kg)>處理2(26.757g/kg)>處理5(26.743g/kg)>處理4(26.693mg/kg)>處理6(26.683g/kg),各處理5%顯著水準均為a,無顯著差異。

5.2.2 土壤堿解氮的變化 經F檢驗,處理間F等于1.533,小于F0.05(3.326),處理間堿解氮無顯著差異。經多重比較,處理3(105.88mg/kg)>處理4(105.45mg/kg)>處理1(105.16mg/kg)>處理2(102.71mg/kg)>處理5(102.11mg/kg)>處理6(99.69mg/kg),各處理5%顯著水準均為a,處理間堿解氮無顯著差異。

5.2.3 土壤速效磷的變化 經F檢驗,處理間F為 0.344,小于F0.05(3.326),處理間速效磷含量無顯著差異。經多重比較,處理2(10.73mg/kg)>處理1(10.27mg/kg)>處理3(10.27mg/kg)>處理4(10.20mg/kg)>處理6(9.67mg/kg)>處理5(9.57mg/kg),各處理5%顯著水準均為a,處理間速效磷無顯著差異。

5.2.4 土壤速效鉀的變化 經F檢驗,F(xiàn)(5.791)>F0.01(5.636),處理間速效鉀含量有極顯著差異。多重比較:各處理平均值結果為:處理3(121mg/kg)>處理2(114mg/kg)>處理6(109mg/kg)>處理4(108mg/kg)>處理1(108mg/kg)>處理5(104mg/kg),經多重比較,5%顯著水準結果為:處理3a、處理2ab、處理6bc、處理4bc、處理1bc、處理5bc、處理間速效鉀無顯著差異。1%顯著水準結果為:處理3A、處理2AB、處理6B、處理4B、處理1B、處理5B。除處理3與處理2無差異外,處理3與其他處理均有極差異顯著,分析原因主要是處理3中草木灰所含鉀對土壤鉀的補充作用。處理2平均值除小于處理3外,均大于其它處理,且與處理5有顯著差異,分析原因可能因處理2的pH值升高利于土壤速效鉀的釋放有關。

表5 各處理土壤養(yǎng)分測定結果

[處理\&有機質(g/kg)\&堿解氮(mg/kg)\&速效磷(mg/kg)\&速效鉀(mg/kg)\&1(ck)\&26.80\&102.31\&10.33\&107.90\&2\&27.69\&102.71\&10.67\&109.60\&3\&26.42\&99.22\&10.13\&121.00\&4\&28.19\&105.45\&10.27\&108.30\&5\&25.41\&98.77\&9.07\&104.30\&6\&25.52\&99.69\&8.50\&108.10\&]

5.3 不同處理對小麥產量及產量構成的影響

5.3.1 667m2穗數(shù) 經F檢驗(F=0.264

5.3.2 穗粒數(shù) 經F檢驗(F=0.484

5.3.3 千粒重 經F檢驗(F=0.505

5.3.4 理論產量 經多重比較,各處理間差異不顯著。處理2、處理6產量較高,處理1、處理3產量較低(表6)。

5.3.5 實際產量 經F檢驗(F=0.622

表6 各處理產量及產量結構

[處理\&667m2穗數(shù)

(萬/667m2)\&穗粒數(shù)

(粒/穗)\&千粒重

(g)\&理論產量

(kg/667m2)\&實際產量

(kg/667m2)\&1(ck)\&27.00aA\&34.70aA\&44.00aA\&410.70aA\&358.80aA\&2\&29.30aA\&34.30aA\&44.70aA\&446.90aA\&361.70aA\&3\&27.00aA\&33.30aA\&44.70aA\&406.10aA\&348.20aA\&4\&28.90aA\&33.70aA\&45.00aA\&432.90aA\&376.70aA\&5\&27.60aA\&37.30aA\&43.50aA\&437.50aA\&380.70aA\&6\&29.70aA\&33.30aA\&45.00aA\&438.60aA\&364.70aA\&]

注:F0.05=3.326,F(xiàn)0.01=5.636。 (下轉74頁)

(上接72頁)5.4 不同處理的經濟效益分析 由表7可以看出,收益高于對照的處理為處理6和處理3,即磷礦粉、草木灰改良措施。

表7 投入產出效益分析

[處理\&肥料成本

(元/667m2)\&實際產量

(kg/667m2)\&收益

(元/667m2)\&純收益

(元/667m2)\&1(ck)\&120.90\&358.80\&861.12\&740.22\&2\&170.90\&361.70\&868.08\&697.18\&3\&81.00\&348.20\&835.68\&754.68\&4\&200.90\&376.70\&904.08\&703.18\&5\&251.00\&380.70\&913.68\&662.68\&6\&117.00\&364.70\&875.28\&758.28\&]

注:小麥單價為2.40元/kg。

6 結論

由本次試驗表明,在弱酸性土壤上,各種處理均能改良農田土壤,如以增收和改良為目的,推薦使用磷礦粉、草木灰或生石灰處理,其改良成本低,效果好。

(責編:張宏民)

從圖1可以看出,2013年3月各處理pH值較試驗前均有所提高,其中,處理2、處理4、處理3處理5pH值較大。在3月后的pH值檢測中,數(shù)值出現(xiàn)下降,但各改良措施處理均高于對照。其中,處理2平均pH值最高為6.82、處理4次之pH值為6.80,對照處理在小麥收獲時土壤pH值為6.57,低于其它處理。

[2012/10][2012/12][2013/03][2013/04][2013/06][(年/月)][pH]

圖1 各處理土壤pH值隨時間變化

5.2 不同處理對土壤養(yǎng)分含量的影響 試驗作物收獲后對各處理土壤進行測定,結果見表5。由表5可知:

5.2.1 土壤有機質結果 經F檢驗,處理間F等于0.270,小于F0.05(3.326),處理間有機質無顯著差異。經多重比較,處理3(27.423g/kg)>處理1(26.803g/kg)>處理2(26.757g/kg)>處理5(26.743g/kg)>處理4(26.693mg/kg)>處理6(26.683g/kg),各處理5%顯著水準均為a,無顯著差異。

5.2.2 土壤堿解氮的變化 經F檢驗,處理間F等于1.533,小于F0.05(3.326),處理間堿解氮無顯著差異。經多重比較,處理3(105.88mg/kg)>處理4(105.45mg/kg)>處理1(105.16mg/kg)>處理2(102.71mg/kg)>處理5(102.11mg/kg)>處理6(99.69mg/kg),各處理5%顯著水準均為a,處理間堿解氮無顯著差異。

5.2.3 土壤速效磷的變化 經F檢驗,處理間F為 0.344,小于F0.05(3.326),處理間速效磷含量無顯著差異。經多重比較,處理2(10.73mg/kg)>處理1(10.27mg/kg)>處理3(10.27mg/kg)>處理4(10.20mg/kg)>處理6(9.67mg/kg)>處理5(9.57mg/kg),各處理5%顯著水準均為a,處理間速效磷無顯著差異。

5.2.4 土壤速效鉀的變化 經F檢驗,F(xiàn)(5.791)>F0.01(5.636),處理間速效鉀含量有極顯著差異。多重比較:各處理平均值結果為:處理3(121mg/kg)>處理2(114mg/kg)>處理6(109mg/kg)>處理4(108mg/kg)>處理1(108mg/kg)>處理5(104mg/kg),經多重比較,5%顯著水準結果為:處理3a、處理2ab、處理6bc、處理4bc、處理1bc、處理5bc、處理間速效鉀無顯著差異。1%顯著水準結果為:處理3A、處理2AB、處理6B、處理4B、處理1B、處理5B。除處理3與處理2無差異外,處理3與其他處理均有極差異顯著,分析原因主要是處理3中草木灰所含鉀對土壤鉀的補充作用。處理2平均值除小于處理3外,均大于其它處理,且與處理5有顯著差異,分析原因可能因處理2的pH值升高利于土壤速效鉀的釋放有關。

表5 各處理土壤養(yǎng)分測定結果

[處理\&有機質(g/kg)\&堿解氮(mg/kg)\&速效磷(mg/kg)\&速效鉀(mg/kg)\&1(ck)\&26.80\&102.31\&10.33\&107.90\&2\&27.69\&102.71\&10.67\&109.60\&3\&26.42\&99.22\&10.13\&121.00\&4\&28.19\&105.45\&10.27\&108.30\&5\&25.41\&98.77\&9.07\&104.30\&6\&25.52\&99.69\&8.50\&108.10\&]

5.3 不同處理對小麥產量及產量構成的影響

5.3.1 667m2穗數(shù) 經F檢驗(F=0.264

5.3.2 穗粒數(shù) 經F檢驗(F=0.484

5.3.3 千粒重 經F檢驗(F=0.505

5.3.4 理論產量 經多重比較,各處理間差異不顯著。處理2、處理6產量較高,處理1、處理3產量較低(表6)。

5.3.5 實際產量 經F檢驗(F=0.622

表6 各處理產量及產量結構

[處理\&667m2穗數(shù)

(萬/667m2)\&穗粒數(shù)

(粒/穗)\&千粒重

(g)\&理論產量

(kg/667m2)\&實際產量

(kg/667m2)\&1(ck)\&27.00aA\&34.70aA\&44.00aA\&410.70aA\&358.80aA\&2\&29.30aA\&34.30aA\&44.70aA\&446.90aA\&361.70aA\&3\&27.00aA\&33.30aA\&44.70aA\&406.10aA\&348.20aA\&4\&28.90aA\&33.70aA\&45.00aA\&432.90aA\&376.70aA\&5\&27.60aA\&37.30aA\&43.50aA\&437.50aA\&380.70aA\&6\&29.70aA\&33.30aA\&45.00aA\&438.60aA\&364.70aA\&]

注:F0.05=3.326,F(xiàn)0.01=5.636。 (下轉74頁)

(上接72頁)5.4 不同處理的經濟效益分析 由表7可以看出,收益高于對照的處理為處理6和處理3,即磷礦粉、草木灰改良措施。

表7 投入產出效益分析

[處理\&肥料成本

(元/667m2)\&實際產量

(kg/667m2)\&收益

(元/667m2)\&純收益

(元/667m2)\&1(ck)\&120.90\&358.80\&861.12\&740.22\&2\&170.90\&361.70\&868.08\&697.18\&3\&81.00\&348.20\&835.68\&754.68\&4\&200.90\&376.70\&904.08\&703.18\&5\&251.00\&380.70\&913.68\&662.68\&6\&117.00\&364.70\&875.28\&758.28\&]

注:小麥單價為2.40元/kg。

6 結論

由本次試驗表明,在弱酸性土壤上,各種處理均能改良農田土壤,如以增收和改良為目的,推薦使用磷礦粉、草木灰或生石灰處理,其改良成本低,效果好。

(責編:張宏民)

從圖1可以看出,2013年3月各處理pH值較試驗前均有所提高,其中,處理2、處理4、處理3處理5pH值較大。在3月后的pH值檢測中,數(shù)值出現(xiàn)下降,但各改良措施處理均高于對照。其中,處理2平均pH值最高為6.82、處理4次之pH值為6.80,對照處理在小麥收獲時土壤pH值為6.57,低于其它處理。

[2012/10][2012/12][2013/03][2013/04][2013/06][(年/月)][pH]

圖1 各處理土壤pH值隨時間變化

5.2 不同處理對土壤養(yǎng)分含量的影響 試驗作物收獲后對各處理土壤進行測定,結果見表5。由表5可知:

5.2.1 土壤有機質結果 經F檢驗,處理間F等于0.270,小于F0.05(3.326),處理間有機質無顯著差異。經多重比較,處理3(27.423g/kg)>處理1(26.803g/kg)>處理2(26.757g/kg)>處理5(26.743g/kg)>處理4(26.693mg/kg)>處理6(26.683g/kg),各處理5%顯著水準均為a,無顯著差異。

5.2.2 土壤堿解氮的變化 經F檢驗,處理間F等于1.533,小于F0.05(3.326),處理間堿解氮無顯著差異。經多重比較,處理3(105.88mg/kg)>處理4(105.45mg/kg)>處理1(105.16mg/kg)>處理2(102.71mg/kg)>處理5(102.11mg/kg)>處理6(99.69mg/kg),各處理5%顯著水準均為a,處理間堿解氮無顯著差異。

5.2.3 土壤速效磷的變化 經F檢驗,處理間F為 0.344,小于F0.05(3.326),處理間速效磷含量無顯著差異。經多重比較,處理2(10.73mg/kg)>處理1(10.27mg/kg)>處理3(10.27mg/kg)>處理4(10.20mg/kg)>處理6(9.67mg/kg)>處理5(9.57mg/kg),各處理5%顯著水準均為a,處理間速效磷無顯著差異。

5.2.4 土壤速效鉀的變化 經F檢驗,F(xiàn)(5.791)>F0.01(5.636),處理間速效鉀含量有極顯著差異。多重比較:各處理平均值結果為:處理3(121mg/kg)>處理2(114mg/kg)>處理6(109mg/kg)>處理4(108mg/kg)>處理1(108mg/kg)>處理5(104mg/kg),經多重比較,5%顯著水準結果為:處理3a、處理2ab、處理6bc、處理4bc、處理1bc、處理5bc、處理間速效鉀無顯著差異。1%顯著水準結果為:處理3A、處理2AB、處理6B、處理4B、處理1B、處理5B。除處理3與處理2無差異外,處理3與其他處理均有極差異顯著,分析原因主要是處理3中草木灰所含鉀對土壤鉀的補充作用。處理2平均值除小于處理3外,均大于其它處理,且與處理5有顯著差異,分析原因可能因處理2的pH值升高利于土壤速效鉀的釋放有關。

表5 各處理土壤養(yǎng)分測定結果

[處理\&有機質(g/kg)\&堿解氮(mg/kg)\&速效磷(mg/kg)\&速效鉀(mg/kg)\&1(ck)\&26.80\&102.31\&10.33\&107.90\&2\&27.69\&102.71\&10.67\&109.60\&3\&26.42\&99.22\&10.13\&121.00\&4\&28.19\&105.45\&10.27\&108.30\&5\&25.41\&98.77\&9.07\&104.30\&6\&25.52\&99.69\&8.50\&108.10\&]

5.3 不同處理對小麥產量及產量構成的影響

5.3.1 667m2穗數(shù) 經F檢驗(F=0.264

5.3.2 穗粒數(shù) 經F檢驗(F=0.484

5.3.3 千粒重 經F檢驗(F=0.505

5.3.4 理論產量 經多重比較,各處理間差異不顯著。處理2、處理6產量較高,處理1、處理3產量較低(表6)。

5.3.5 實際產量 經F檢驗(F=0.622

表6 各處理產量及產量結構

[處理\&667m2穗數(shù)

(萬/667m2)\&穗粒數(shù)

(粒/穗)\&千粒重

(g)\&理論產量

(kg/667m2)\&實際產量

(kg/667m2)\&1(ck)\&27.00aA\&34.70aA\&44.00aA\&410.70aA\&358.80aA\&2\&29.30aA\&34.30aA\&44.70aA\&446.90aA\&361.70aA\&3\&27.00aA\&33.30aA\&44.70aA\&406.10aA\&348.20aA\&4\&28.90aA\&33.70aA\&45.00aA\&432.90aA\&376.70aA\&5\&27.60aA\&37.30aA\&43.50aA\&437.50aA\&380.70aA\&6\&29.70aA\&33.30aA\&45.00aA\&438.60aA\&364.70aA\&]

注:F0.05=3.326,F(xiàn)0.01=5.636。 (下轉74頁)

(上接72頁)5.4 不同處理的經濟效益分析 由表7可以看出,收益高于對照的處理為處理6和處理3,即磷礦粉、草木灰改良措施。

表7 投入產出效益分析

[處理\&肥料成本

(元/667m2)\&實際產量

(kg/667m2)\&收益

(元/667m2)\&純收益

(元/667m2)\&1(ck)\&120.90\&358.80\&861.12\&740.22\&2\&170.90\&361.70\&868.08\&697.18\&3\&81.00\&348.20\&835.68\&754.68\&4\&200.90\&376.70\&904.08\&703.18\&5\&251.00\&380.70\&913.68\&662.68\&6\&117.00\&364.70\&875.28\&758.28\&]

注:小麥單價為2.40元/kg。

6 結論

由本次試驗表明,在弱酸性土壤上,各種處理均能改良農田土壤,如以增收和改良為目的,推薦使用磷礦粉、草木灰或生石灰處理,其改良成本低,效果好。

(責編:張宏民)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又爽又大又光又色的午夜视频| 国产国拍精品视频免费看| 日韩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手机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伊人91在线| 91在线日韩在线播放|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欧美| 99这里精品| 亚洲最新网址| 国产内射在线观看| 国产丝袜第一页| 国产成人永久免费视频|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香蕉| 欧美激情综合|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av片囯产区| 男女男精品视频|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不卡| 久草中文网| 亚洲无码一区在线观看| 91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亚洲视频欧美不卡| 九九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露脸一二三区国语对白| 精品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色妺妺在线视频喷水| 欧美a级完整在线观看| 激情视频综合网| 国产鲁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第1页| 成人亚洲国产|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毛片| 日本爱爱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一级99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www网站| 亚洲第七页| 国产精品内射视频| 69综合网|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网站| 日本午夜三级| 亚洲成人精品久久|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va| 国产屁屁影院| 无码av免费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页| 最新国产午夜精品视频成人|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不卡 | a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影视 | 亚洲精品第1页| 国产成熟女人性满足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麻豆| 亚洲Av激情网五月天|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久久毛片免费基地| 91香蕉国产亚洲一二三区| 自拍偷拍欧美| 中文一级毛片| 日韩成人在线一区二区|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 日韩成人在线一区二区| 欧美亚洲日韩不卡在线在线观看|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1| 黄色污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一级毛片| 青青极品在线| 成人韩免费网站| 亚洲首页在线观看| 九九热这里只有国产精品| 在线一级毛片|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色欲| 97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呦| 国产男人的天堂|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电影在线| 色综合色国产热无码一|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不卡| 色欲不卡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无码A视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