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行+安軍超
摘 要:園林規劃設計課程作為高職院校園林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是實現園林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必修課程。在教學實踐基礎上,深入分析了園林規劃設計課程傳統教學模式所存在的問題,提出園林規劃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的具體對策,旨在推進課程教學改革,提高高職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實現零距離就業。
關鍵詞:高職教育;園林規劃設計課程;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24-150-03
Research on Teaching Reformation of th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u Hang et al.
(1Jiangsu Agri-animal Husbandry Vocational College,Taizhou 225300,China)
Abstract:Curriculum of th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a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cours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is a required course to realize the goal of training architecture professional talents.On the basis of teaching practice,the paper is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problem that existing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of th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course,and puts forward some concret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course,aimed at promoting the teaching reform,improve the ability of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to achieve zero distance employment.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urriculum of th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Teaching reformation
園林規劃設計在園林技術、藝術設計、園林工程等專業中均是主干課程,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課程,要求學生在全方位掌握扎實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還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1]。目前,大多數大專院校在園林規劃設計的教學中,學生們普遍反映在設計任務中難以下手,對所學的理論知識無法自如運用到實際操作和工作中,給畢業后的工作帶來了相當的難度。另外,職業教育本質上是跨越于傳統的學校教育與企業培訓之間的跨界教育[2]。為了讓學生實現無縫接、零距離就業,對園林規劃設計課程的教學質量、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就要提出更高要求。因此,結合園林規劃設計的專業理論和多年的教學經驗,對課程教學改革進行探討。
1 園林規劃設計課程教學目標及現有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園林規劃設計教學目標主要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等3方面。在知識目標培養方面,主要是讓學生熟悉了解國內外園林設計發展的動態趨勢和情形,熟悉園林布局形式與造景手法,并能夠熟練掌握并運用常見園林綠地的規劃設計手法。在能力目標培養方面,培養學生對不同立地條件下單位附屬綠地、城市道路、居住區、公園、廣場(順序變換)等公共空間的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從形式、功能、環境、行為(順序變換)等諸方面綜合考慮園林設計,并能準確表達和表現設計內容,提高繪圖技巧和技能。在素質培養方面,啟發學生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生對專業知識的自主學習能力,形成嚴謹的學習學風和工作態度;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養成善于多觀察、多分析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具備一定的文字語言表達能力和工作組織協作能力;培養學生互幫互助、互相學習的團隊合作精神。
園林規劃設計是一門專業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而傳統園林規劃設計教學模式主要注重理論與實訓的教學。其中傳統理論教學主要是在教室這個封閉的環境中由教師和學生進行,教師結合一些圖片進行講解教授,學生只是旁聽者,而不是參與者,無法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探究事物的能力,學生學習積極性受到極大的約束;傳統實訓教學也只是教師帶領學生出去參觀觀摩一些公園綠地、廣場綠地、單位附屬綠地、居住區綠地等不同綠地類型的設計產品,然后對園林要素和設計手法在設計中的運用進行調查記錄總結。傳統教學模式雖然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收集設計素材和交流合作的平臺,同時使理論知識與技能操作具有了一定程度的結合,但大多數學生表示課程實訓中的外出參觀就是逛公園或玩耍,學生并沒有讓自己站在設計參與者的角度來學習,而僅作為參觀者來觀察設計品,使得學生參加實訓的主動性大大降低,從而導致實訓課程教學質量不高[3]。
2 課程教學模式與內容的改革創新
在對現有的園林規劃設計教學模式的改革中,筆者把課程體系由原來的理論教學—實訓教學體系變成課程理論教學—實訓教學—實踐實習教學體系,增加了實踐學習環節。在理論教學環節方面,增加師生相互討論和角色扮演模塊,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導性和主體作用;在實踐操作方面,增加實踐實習模塊,彌補以往忽視的實踐環節,更好地促進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的有機融合。通過強化實踐教學環節,使課程的實踐教學力度加大,學生學習興趣及自主學習能力大大提高。同時,增強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提升學生的實踐水平。endprint
園林規劃設計課程傳統教學內容主要有公園綠地、居住區綠、單位附屬綠地、濱水綠地、道路綠地、廣場綠地等方面。課程內容的選取是在對目前所從事的園林相關崗位技能需求充分調研基礎上進行的,充分體現教學內容的應用性和實踐性特征[4]。因而,要在轉變傳統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適當增加部分屋頂花園、農業觀光園等方面的知識,來拓寬學生的視野和專業知識。并開設相應的實踐教學內容,讓理論教學內容和實踐教學內容互為補充、相互完善。
3 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創新
高職《園林規劃設計》課程是一門綜合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為達到教學目標,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我們對課程教學方法也進行了改革。以培養學生實際操作應用能力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核心,結合園林專業的特點,采取了豐富多彩、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實現教師指導、學生創作的有機結合。并通過強化實踐教學模塊,讓專業學生從課堂走向各類園林空間,進行調研、分析評價、測量、拍照、記錄、設計、總結、演示與答辯一整套流程,使學生的知識體系得到完備構建,培養學生綜合的設計素質、空間想象與空間組織能力。
3.1 講授討論相結合教學法 對重要理論知識內容的教學主要采用傳統講授法教學與多媒體、掛圖、模型等方式相結合,直接、快速、精煉的讓學生掌握,再對知識體系進行系統的講解和分析,把抽象的講解變為圖片、視頻的直觀視覺刺激,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在實踐中能更游刃有余的應用,打好堅實的理論基礎[5]。同時,在本課程的課堂教學中多處采用討論法。學生通過研討、合作學習,使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開展學習,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明確的集體任務中,明確集體性任務目標,加強學生學習的主體權利。合作學習的重要點是小組成員之間相互溝通、相互幫助、相互配合,共同負責,從而達到共同目標的實現。通過開展課堂討論,培養學生思維表達能力,讓學生主動參與,親自動手操作、激發學習興趣、啟發學生學習的領悟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3.2 案例式教學法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為主體對選定的具有代表性的經典案例,進行針對性的分析和研討,并做出自己合理的評價和判斷。此種教學方法不僅能拓寬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能增加學習興趣,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案例式教學法在課程中的應用,充分發揮了它的實踐和啟發特性,學生思維能力得到啟發,學生決策判斷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均得到提高,也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鍛煉[6]。
3.3 情景模擬教學法 情景模擬教學法是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選擇一個特定的、模擬的空間情景場合進行教學過程。通過教師組織和學生演練,在一個輕松愉悅、仿真提煉的場景中達到教學目標,不僅提高學生的實景操作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還使教學學習氛圍活躍了起來,同時提升了教師教學的感染力。由于現場教學模式往往受到各種客觀條件的束縛,因而此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得以廣泛應用,對于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是不可多得的好辦法。學生通過親自參與環境的創設,使學生學習視野得到開拓,科學意識得到增強,實踐動手能力也得到明顯提高,創造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此外,在本門課程的教學中,情景模擬教學法的運用不僅滿足了學生提高實踐能力培養的需求,還突出了其方便、經濟、有效的特點,充分滿足了教學的需求。
3.4 體驗式教學法 “體驗學習”意味著學生為主體,自主參與知識體系的構建,親身經歷整個過程并在過程中體驗知識和情感。此教學方法的主旨思想是: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和理解過程不再是一個“教師傳授—學生聆聽”的傳遞過程,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主要依賴學生親自“研究”、“思索”和“想象”,并在知識探究過程中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體驗式教學過程的具體實施主要包括:組織學生參觀考察各類園林空間,如對不同類型和級別的居住小區綠地進行實地調研,比較分析,并通過測量、記錄、拍照等方式來收集素材,從而做到按需教學。學生身處設計作品中,分析設計目標的整體布局、造景手法的應用、景觀小品的布置、植物種類的選擇及配置等內容,通過親身體驗外圍空間尺度,客觀評價園林設(下轉153頁)(上接151頁)計的優劣。然后學生可依據實際測量數據進行規劃設計,繪制總平面圖,結合所學習的理論知識和實施理念進行創作。最后,對調研及設計作品進行總結、演示與答辯。親自體驗式的學習模式,以學生為主體參與其中,教師僅僅作為項目活動的引導者,指出大概方向,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喚起了學生的“求知熱情”,使學生在“求知信仰”和“求知興趣”的支持下熱情地求知,此時,真誠熱情的態度轉化成了理智的力量,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3.5 競賽激勵教學法 為了使培養的學生與企業工作需求相適應,同時也為了給學生學習交流提供機會,提升其設計水平,以達到取長補短之目的,積極參加各級設計比賽,帶領學生“走”出去。競賽激勵的教學方法的應用,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意識,還能學習和觀摩到他人的作品,從而使學生系統的了解整個設計過程,綜合素質和實踐動手能力得到大大提高。學生利用比賽的機會與其他選手更好的切磋技藝、交流經驗,看別人作品,學先進的設計技巧,悟學習之道與作品的理念,彌補自身的不足,為將來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基礎。通過比賽,教師也可根據當前先進的設計理念和技法來改進教學方式、使教學內容與行業的發展緊密結合,提高教學質量。
4 園林規劃設計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的建設成果
通過對園林規劃設計課程從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改革與創新,目前本課程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結合良好,為學生今后的零距離、無縫接就業提供了基礎保障。具體的實踐教學改革成果是:讓本專業的學生熟練掌握了該課程的基本理論知識,為實踐、創作和應用奠定了基礎;在教學改革中,設置的園林規劃設計課程實訓,讓學生的理論知識能夠學以致用,實踐與理論更好的有機融合;實訓內容上,以現場調研、分析、評價設計作品、實地測量的基礎上設計繪圖以及方案匯報為主要內容。園林規劃設計課程的實踐效果顯著,使專業學生從課堂走向社會,從書本走向實踐,從感性上升到理性,使得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另外,通過鼓勵學生參加設計比賽,增加交流,激發學生爭強好勝的天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比、看、評、悟等方面讓學生的創作思維和設計技巧得到很大提高。
參考文獻
[1]陳蘭.園林專業實踐教學合作教育模式研究與探索[J].成功,2007(4):94-96.
[2]姜大源.關于職業教育的哲學思辨[J].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9(1):1-3.
[3]劉麗霞.《園林規劃設計》課程實訓教學的改革體會與探討[J].教育教學研究,2011,7(2):106-108.
[4]黃艾,胡希軍,李海燕.園林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與探索[J].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5(4):94-96.
[5]任有華,張俊麗,馬新才,等.淺析高職《園林規劃設計》課程教學改革[J].職業教育研究,2007(9):78-79.
[6]李鵬飛.“園林規劃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科教文匯,2009(8):35-36. (責編:徐煥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