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綿福+盧昉興+肖文平+王燕輝+鐘玉瓊
摘 要:2013年4~7月在興國縣高興鎮進行了稻田不同農作制度地力培肥定位試驗。結果表明:有機肥和無機肥配合施用,可提高水稻產量,有利于中低產田地力培肥,因此長期有機肥和化肥配合施用是培育高產田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稻田;農作制度;地力培肥;定位試驗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24-73-02
通過有機無機肥配合定位試驗,可以改善農田土壤質量,培肥地力,以達到改良中低產田的效果,解決中低產田土壤培肥的技術問題。為此,筆者于2013年4~7月在興國縣高興鎮高興村進行了稻田不同農作制度地力培肥定位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土壤 供試土壤為潴育型潮沙泥土、基礎土樣分析化驗值為pH值5.6,有機質1.657g/kg,堿解氮115.9mg/kg,有效磷12.6mg/kg,速效鉀82.8mg/kg。
1.2 供試作物 雜交早稻,品種為欣榮優五優157。
1.3 供試肥料 無機化肥為江西九江產尿素(含N 46%),江西樟樹產鈣鎂磷肥(含P2O5 12%),加拿大進口氯化鉀(含K2O 60%)。有機肥為養豬場腐熟豬糞。
1.4 試驗方法與操作
1.4.1 試驗方法 試驗設置8個處理,不設重復,小區采用隨機排列,小區面積120m2,小區間作小田埂并用薄膜覆蓋。四周留1.5m寬的保護行,保護行不施肥。試驗各處理除施肥有不同外,其它栽培管理措施一致。各處理設置為:處理1、ck(不施肥、冬閑、秸桿不還田);處理2、全用有機肥(腐熟豬糞)2 000kg/667m2;處理3、50%+50%化肥(667m2用腐熟豬糞1 000kg+5.5kg N+2.5kg P2O5+6kg K2O;處理4、100%化肥(667m2用11kg N+5.0kg P2O5+12kg K2O):處理5、100%化肥(667m2用11kg N+5.0kg P2O5+12kg K2O)+冬季種植紫云英;處理6、100%化肥(667m2用11kg N+5.0kg P2O5+12kg K2O)+雙季稻草全量還田;處理7、100%化肥(667m2用11kg N+5.0kg P2O5+12kg K2O)+冬季種植紫云英+雙季稻草全量還田;處理8、70%化肥(667m2用7.7kg N+3.5kg P2O5+8.4kg K2O)+冬季種植紫云英+雙季稻草全量還田。
1.4.2 試驗操作 2013年3月24日播種,4月15日翻漚紫云英秸稈,4月21日耙平、施基肥,4月22日移栽,4月30日施分蘗肥,5月23日追施穗肥,6月10日追施粒肥,6月12日始穗,6月18日齊穗。5月23日、6月13日分2次打藥防治病蟲害。7月10日田間測產,7月11日收割分小區單打單曬。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對水稻經濟性狀的影響 根據田間調查和室內考種,每667m2最高苗較以處理6的29.413萬最高,處理5、處理4分列其后,處理8、處理1分列倒數一、二位;667m2成穗率以不施肥的處理1最高達75.3%,處理3、處理2分列其后,處理4、處理7分列倒數一、二位。有效穗以處理3最多,處理2、處理6并列第二,處理1最少;穗總粒數以處理3最多,處理6、處理2分列其后,處理1最少:穗實粒數以處理3最多,處理2、處理1分列其后,處理4、處理7并列倒數第一;結實率以處理2最高,處理3、處理1分列其后,處理7最低:千粒重以處理l最大,所有處理都差異不大;理論產量以處理3最高,處理2、處理6分列其后,處理1最低(表2)。
[處理\&稻谷產量\&稻草產量\&1(ck)\&223.64\&284.00\&2\&479.56\&676.00\&3\&493.39\&686.00\&4\&428.84\&522.00\&5\&444.97\&536.00\&]
[處理\&稻谷產量\&稻草產量\&6\&458.81\&584.00\&7\&431.14\&536.00\&8\&419.61\&488.00\&]
2.3 不同處理的土壤養分變化情況比較 由表3可知,不施肥的處理1的各項指標都有所惡化;全施化肥的處理4酸堿度沒什么變化,有機質、有效磷、速效鉀含量有輕微下降,堿解氮含量有一定的增加;70%化肥+雙季稻草還田+紫云英的處理7酸性減弱,有效磷含量沒有變化,有機質、堿解氮、速效鉀含量都有增加;有機肥和化肥配合施用的處理3、5、6、7和全用有機肥的處理2土壤養分狀況各項指標都有所改善,但離高產田土壤養分指標有明顯差距。說明增施有機肥是改良土壤的根本途徑,且要堅持長期施用。
3 結論與討論
(1)不施肥處理稻谷產量為223.64kg/667m2,說明試驗田塊土壤屬明顯地中低產田。
(2)稻谷產量以50%腐熟豬糞%+50%化肥的處理3產量最高,說明有機肥和無機肥結合,可提高水稻產量,有利于中低產田地力培肥。
(3)雙季稻草還田和紫云英還田的有關處理(處理5、6、7)產量比沒稻草還田和紫云英還田的處理4有一定的提高,但與50%腐熟豬糞+50%化肥的處理3還有一定的差距,可能是稻草還田和紫云英還田的效果會有滯后性,當季不能起到增產作用。稻草還田和紫云英還田前期減施30%化肥的處理8比沒稻草還田和紫云英還田的處理4有減產,說明稻草還田和紫云英還田前期還不宜減施化肥。
(4)增施有機肥的處理土壤養分狀況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改善幅度不大,說明長期有機肥和化肥配合施用才是培育高產田的途徑。
(5)本試驗結果只是長期定位試驗前期結果得出的結論,還需得到長期試驗的進一步驗證。
(責編:張宏民)endprint
摘 要:2013年4~7月在興國縣高興鎮進行了稻田不同農作制度地力培肥定位試驗。結果表明:有機肥和無機肥配合施用,可提高水稻產量,有利于中低產田地力培肥,因此長期有機肥和化肥配合施用是培育高產田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稻田;農作制度;地力培肥;定位試驗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24-73-02
通過有機無機肥配合定位試驗,可以改善農田土壤質量,培肥地力,以達到改良中低產田的效果,解決中低產田土壤培肥的技術問題。為此,筆者于2013年4~7月在興國縣高興鎮高興村進行了稻田不同農作制度地力培肥定位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土壤 供試土壤為潴育型潮沙泥土、基礎土樣分析化驗值為pH值5.6,有機質1.657g/kg,堿解氮115.9mg/kg,有效磷12.6mg/kg,速效鉀82.8mg/kg。
1.2 供試作物 雜交早稻,品種為欣榮優五優157。
1.3 供試肥料 無機化肥為江西九江產尿素(含N 46%),江西樟樹產鈣鎂磷肥(含P2O5 12%),加拿大進口氯化鉀(含K2O 60%)。有機肥為養豬場腐熟豬糞。
1.4 試驗方法與操作
1.4.1 試驗方法 試驗設置8個處理,不設重復,小區采用隨機排列,小區面積120m2,小區間作小田埂并用薄膜覆蓋。四周留1.5m寬的保護行,保護行不施肥。試驗各處理除施肥有不同外,其它栽培管理措施一致。各處理設置為:處理1、ck(不施肥、冬閑、秸桿不還田);處理2、全用有機肥(腐熟豬糞)2 000kg/667m2;處理3、50%+50%化肥(667m2用腐熟豬糞1 000kg+5.5kg N+2.5kg P2O5+6kg K2O;處理4、100%化肥(667m2用11kg N+5.0kg P2O5+12kg K2O):處理5、100%化肥(667m2用11kg N+5.0kg P2O5+12kg K2O)+冬季種植紫云英;處理6、100%化肥(667m2用11kg N+5.0kg P2O5+12kg K2O)+雙季稻草全量還田;處理7、100%化肥(667m2用11kg N+5.0kg P2O5+12kg K2O)+冬季種植紫云英+雙季稻草全量還田;處理8、70%化肥(667m2用7.7kg N+3.5kg P2O5+8.4kg K2O)+冬季種植紫云英+雙季稻草全量還田。
1.4.2 試驗操作 2013年3月24日播種,4月15日翻漚紫云英秸稈,4月21日耙平、施基肥,4月22日移栽,4月30日施分蘗肥,5月23日追施穗肥,6月10日追施粒肥,6月12日始穗,6月18日齊穗。5月23日、6月13日分2次打藥防治病蟲害。7月10日田間測產,7月11日收割分小區單打單曬。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對水稻經濟性狀的影響 根據田間調查和室內考種,每667m2最高苗較以處理6的29.413萬最高,處理5、處理4分列其后,處理8、處理1分列倒數一、二位;667m2成穗率以不施肥的處理1最高達75.3%,處理3、處理2分列其后,處理4、處理7分列倒數一、二位。有效穗以處理3最多,處理2、處理6并列第二,處理1最少;穗總粒數以處理3最多,處理6、處理2分列其后,處理1最少:穗實粒數以處理3最多,處理2、處理1分列其后,處理4、處理7并列倒數第一;結實率以處理2最高,處理3、處理1分列其后,處理7最低:千粒重以處理l最大,所有處理都差異不大;理論產量以處理3最高,處理2、處理6分列其后,處理1最低(表2)。
[處理\&稻谷產量\&稻草產量\&1(ck)\&223.64\&284.00\&2\&479.56\&676.00\&3\&493.39\&686.00\&4\&428.84\&522.00\&5\&444.97\&536.00\&]
[處理\&稻谷產量\&稻草產量\&6\&458.81\&584.00\&7\&431.14\&536.00\&8\&419.61\&488.00\&]
2.3 不同處理的土壤養分變化情況比較 由表3可知,不施肥的處理1的各項指標都有所惡化;全施化肥的處理4酸堿度沒什么變化,有機質、有效磷、速效鉀含量有輕微下降,堿解氮含量有一定的增加;70%化肥+雙季稻草還田+紫云英的處理7酸性減弱,有效磷含量沒有變化,有機質、堿解氮、速效鉀含量都有增加;有機肥和化肥配合施用的處理3、5、6、7和全用有機肥的處理2土壤養分狀況各項指標都有所改善,但離高產田土壤養分指標有明顯差距。說明增施有機肥是改良土壤的根本途徑,且要堅持長期施用。
3 結論與討論
(1)不施肥處理稻谷產量為223.64kg/667m2,說明試驗田塊土壤屬明顯地中低產田。
(2)稻谷產量以50%腐熟豬糞%+50%化肥的處理3產量最高,說明有機肥和無機肥結合,可提高水稻產量,有利于中低產田地力培肥。
(3)雙季稻草還田和紫云英還田的有關處理(處理5、6、7)產量比沒稻草還田和紫云英還田的處理4有一定的提高,但與50%腐熟豬糞+50%化肥的處理3還有一定的差距,可能是稻草還田和紫云英還田的效果會有滯后性,當季不能起到增產作用。稻草還田和紫云英還田前期減施30%化肥的處理8比沒稻草還田和紫云英還田的處理4有減產,說明稻草還田和紫云英還田前期還不宜減施化肥。
(4)增施有機肥的處理土壤養分狀況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改善幅度不大,說明長期有機肥和化肥配合施用才是培育高產田的途徑。
(5)本試驗結果只是長期定位試驗前期結果得出的結論,還需得到長期試驗的進一步驗證。
(責編:張宏民)endprint
摘 要:2013年4~7月在興國縣高興鎮進行了稻田不同農作制度地力培肥定位試驗。結果表明:有機肥和無機肥配合施用,可提高水稻產量,有利于中低產田地力培肥,因此長期有機肥和化肥配合施用是培育高產田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稻田;農作制度;地力培肥;定位試驗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24-73-02
通過有機無機肥配合定位試驗,可以改善農田土壤質量,培肥地力,以達到改良中低產田的效果,解決中低產田土壤培肥的技術問題。為此,筆者于2013年4~7月在興國縣高興鎮高興村進行了稻田不同農作制度地力培肥定位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土壤 供試土壤為潴育型潮沙泥土、基礎土樣分析化驗值為pH值5.6,有機質1.657g/kg,堿解氮115.9mg/kg,有效磷12.6mg/kg,速效鉀82.8mg/kg。
1.2 供試作物 雜交早稻,品種為欣榮優五優157。
1.3 供試肥料 無機化肥為江西九江產尿素(含N 46%),江西樟樹產鈣鎂磷肥(含P2O5 12%),加拿大進口氯化鉀(含K2O 60%)。有機肥為養豬場腐熟豬糞。
1.4 試驗方法與操作
1.4.1 試驗方法 試驗設置8個處理,不設重復,小區采用隨機排列,小區面積120m2,小區間作小田埂并用薄膜覆蓋。四周留1.5m寬的保護行,保護行不施肥。試驗各處理除施肥有不同外,其它栽培管理措施一致。各處理設置為:處理1、ck(不施肥、冬閑、秸桿不還田);處理2、全用有機肥(腐熟豬糞)2 000kg/667m2;處理3、50%+50%化肥(667m2用腐熟豬糞1 000kg+5.5kg N+2.5kg P2O5+6kg K2O;處理4、100%化肥(667m2用11kg N+5.0kg P2O5+12kg K2O):處理5、100%化肥(667m2用11kg N+5.0kg P2O5+12kg K2O)+冬季種植紫云英;處理6、100%化肥(667m2用11kg N+5.0kg P2O5+12kg K2O)+雙季稻草全量還田;處理7、100%化肥(667m2用11kg N+5.0kg P2O5+12kg K2O)+冬季種植紫云英+雙季稻草全量還田;處理8、70%化肥(667m2用7.7kg N+3.5kg P2O5+8.4kg K2O)+冬季種植紫云英+雙季稻草全量還田。
1.4.2 試驗操作 2013年3月24日播種,4月15日翻漚紫云英秸稈,4月21日耙平、施基肥,4月22日移栽,4月30日施分蘗肥,5月23日追施穗肥,6月10日追施粒肥,6月12日始穗,6月18日齊穗。5月23日、6月13日分2次打藥防治病蟲害。7月10日田間測產,7月11日收割分小區單打單曬。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對水稻經濟性狀的影響 根據田間調查和室內考種,每667m2最高苗較以處理6的29.413萬最高,處理5、處理4分列其后,處理8、處理1分列倒數一、二位;667m2成穗率以不施肥的處理1最高達75.3%,處理3、處理2分列其后,處理4、處理7分列倒數一、二位。有效穗以處理3最多,處理2、處理6并列第二,處理1最少;穗總粒數以處理3最多,處理6、處理2分列其后,處理1最少:穗實粒數以處理3最多,處理2、處理1分列其后,處理4、處理7并列倒數第一;結實率以處理2最高,處理3、處理1分列其后,處理7最低:千粒重以處理l最大,所有處理都差異不大;理論產量以處理3最高,處理2、處理6分列其后,處理1最低(表2)。
[處理\&稻谷產量\&稻草產量\&1(ck)\&223.64\&284.00\&2\&479.56\&676.00\&3\&493.39\&686.00\&4\&428.84\&522.00\&5\&444.97\&536.00\&]
[處理\&稻谷產量\&稻草產量\&6\&458.81\&584.00\&7\&431.14\&536.00\&8\&419.61\&488.00\&]
2.3 不同處理的土壤養分變化情況比較 由表3可知,不施肥的處理1的各項指標都有所惡化;全施化肥的處理4酸堿度沒什么變化,有機質、有效磷、速效鉀含量有輕微下降,堿解氮含量有一定的增加;70%化肥+雙季稻草還田+紫云英的處理7酸性減弱,有效磷含量沒有變化,有機質、堿解氮、速效鉀含量都有增加;有機肥和化肥配合施用的處理3、5、6、7和全用有機肥的處理2土壤養分狀況各項指標都有所改善,但離高產田土壤養分指標有明顯差距。說明增施有機肥是改良土壤的根本途徑,且要堅持長期施用。
3 結論與討論
(1)不施肥處理稻谷產量為223.64kg/667m2,說明試驗田塊土壤屬明顯地中低產田。
(2)稻谷產量以50%腐熟豬糞%+50%化肥的處理3產量最高,說明有機肥和無機肥結合,可提高水稻產量,有利于中低產田地力培肥。
(3)雙季稻草還田和紫云英還田的有關處理(處理5、6、7)產量比沒稻草還田和紫云英還田的處理4有一定的提高,但與50%腐熟豬糞+50%化肥的處理3還有一定的差距,可能是稻草還田和紫云英還田的效果會有滯后性,當季不能起到增產作用。稻草還田和紫云英還田前期減施30%化肥的處理8比沒稻草還田和紫云英還田的處理4有減產,說明稻草還田和紫云英還田前期還不宜減施化肥。
(4)增施有機肥的處理土壤養分狀況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改善幅度不大,說明長期有機肥和化肥配合施用才是培育高產田的途徑。
(5)本試驗結果只是長期定位試驗前期結果得出的結論,還需得到長期試驗的進一步驗證。
(責編:張宏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