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靈敏
生鮮電商,這是一塊眾多電商企業既愛又怕的領域。愛的是大家都看到了生鮮電商巨大的市場前景和誘人的利潤空間,怕的是鑒于生鮮電商業務進行中存在著許多難以輕易破解的門檻而不敢輕易涉足這個有別于其它零售品的電商領域。
那么生鮮電商到底有哪些特征,到底在哪些方面叫人望而卻步,到底存在哪些困境呢?
一、產品特性上
1.生鮮產品新鮮度高。生鮮電商的產品特征,也就是生鮮的特性決定了這是一種對新鮮度要求極高的產品,而這直接要求這種產品從其產生到送達到終端消費者手中的時間要短,而且是越短越好,尤其是新鮮葉菜和鮮活魚蝦等產品。如果葉菜送到消費者手中已經枯萎或者暗淡,那么勢必使得消費者對此產品的新鮮度失去了信心;如果魚蝦送到消費者手中已經不是活蹦亂跳的新鮮范甚至已經是半死不活的話,那么勢必使得消費者對此產品的鮮活度失去了信心。一次這樣還勉強,若是接連幾次發生這樣的情況,那么該消費者必將失去對生鮮供應者的信任,進而不再發生該公司的生鮮電商業務。
2.生鮮產品標準不一。不同于衣服鞋帽、煙酒食品等日常消費品都是從工廠的流水線上出來的,具有統一的尺寸、分量、色澤、口感等,消費者在不同時候購買同樣品牌的產品,每次消費使用時所得到的感覺和品味是一樣的。而葉菜、魚蝦等生鮮產品作為自然長成的產品,即使是生產或養殖環節給予標準化的設置,但是最終的產品離完全的標準品還是存在差距的。
二、物流配送上
1.生鮮電商的物流用車。鑒于生鮮的特性,決定了物流用車是不同于傳統的車輛,它需要專門的冷鏈車輛。由于生鮮產品的市場份額小業務量少,導致目前各大物流公司所配備的冷鏈車輛是比較稀缺的,即使是已有的冷鏈車輛,現實中面對各種各樣生鮮產品的不同保鮮保質要求,往往是捉襟見肘、力不從心。某些特殊要求的生鮮產品交給物流公司,未必能夠找到最為合適的車輛給予及時的配送。
2.最后幾公里的配送。一般的日用消費品往往是改用小面包甚至是電動三輪車進村入社送達給終端消費者。但是對于生鮮產品來說,如果按照傳統的分送模式,將是行不通的。因為生鮮產品的特性決定了它的全程保鮮性,如果產品在最后幾公里的環節脫離了冷鏈的環節,那么產品的新鮮性可能最終是得不到保障的。冷鏈配送車直接挨家挨戶地送達,在時間成本、車輛成本、送達效率等方面都存在障礙。再行添置具有冷鏈功能的小型配送車,同樣是帶來更加驚人的成本。
3.配送的合適時間性。這里所謂的合適時間性是指對于消費者來說,他最好能在下班到家準備做飯前剛好收到新鮮的產品,這樣他就可以直接利用生鮮產品做飯做菜。
4.針對以上所提及的目前生鮮電商發展中各種困境,如何破解,如趨利避害,如何突破重重障礙,值得細細思量和深入研究。在眼下,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探討。
(1)在產品來源上。生鮮產品的非標準化成了電子商務銷售渠道的源頭障礙,無論是產品的形狀、個頭,還是口感、色澤,都難以相對比較統一。對此,生鮮電商平臺應該加強與專業農場和合作社的合作,通過他們來提供源頭產品。目前,不少專業農場和合作社正在通過工廠化的模式運作,統一選種育種、統一培植、統一管理、統一收獲、統一包裝,所提供的產品基本上按照標準化的模式打造,效果比較好,能夠受到市場的歡迎和認可。除此之外,生鮮電商在倉儲、物流等環節同樣要注重精細化管理。
(2)在產品損耗上。生鮮的特性決定了產品的損耗是在所難免的,目前所要著力的不是徹底杜絕產品的損耗,而是想法設法使得損耗比例降到最低,控制在1%以下。因此無論是產品的包裝,還是運輸和最后一公里的派送,各個環節都有相應的改進空間。在包裝上要有必要的投入,例如順豐優選在生鮮食品打包完畢后,都會將包裝后的產品放入一個名為溫控箱的低溫周轉箱內,四周再放置數量不等的特制冰板用來保持溫度。這樣包裝之后的嚴密保護,大大提升了生鮮產品的品質。生鮮產品的損耗率降低后,供應電商的毛利才能持續增長,而且也能夠提升消費者對該產品的忠誠度和美譽度,提高產品的復購率。
(3)在最后送達上。①是加強對產品運輸時間的把控。每天的產品在達到目的地城市1-2個小時之前,冷鏈配送人員就可通知當地網點人員,網點人員可以先行與收貨人取得聯系,約定取送貨時間。預留一定的時間提前量,可以有效地調配好時間,根據收貨人的時間相應安排送貨次序,有利于縮短生鮮產品脫離冷鏈環節的時間。
②是配備必要的冷藏設施。對于客戶多,日收獲量較多的大城市,應該在網點配送基本的冷藏設施,例如購置幾個冷柜或冰柜,可以有效地延伸冷鏈環節。同樣道理,在最后一公里送達的面包車上亦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配備簡單的設施或者是冰塊之類,可以相對有效地保證產品的品質。
③是構建最后一公里的站點。這種情況主要是針對收貨者不在家,而這在大城市里是較多的情況。鑒于生鮮產品的特征,其又不能像其它商品一樣往收貨者所在的小區傳達室等場所一放即可,否則等消費者拿到產品時,可能已經是變質變味了。
④是落實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商。所謂的術業有專攻,生鮮電商也可以揚長避短,根據自身的特點,視情需要將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外包給專門的落地配單位,發揮專業落地配單位的快速、便捷的優勢。
從2012年中小玩家競相粉墨登場的生鮮電商元年,到2013年生鮮電商銷售額增長近200%的爆發之年,再到2014年順豐、京東、樂視等大公司的長袖善舞相繼發力,生鮮電商的市場已經進入了史無前例的快車道。我們有理由相信,與其它電商一樣,只要有理想、有追求、有創新,生鮮電商的未來之路必定是光明一片且璀璨無比。未來,讓我們試目以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