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亮,鄭勇
(西安通信學院 軍事共同科目教研室,陜西 西安 710106)
?
通信兵初級任職院校綜合演練“五聯”模式改革探要
張亮,鄭勇
(西安通信學院 軍事共同科目教研室,陜西 西安 710106)
在深入推進通信兵初級任職院校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抓住“聯教聯訓”合力育人這一重要形式,探究“聯合籌劃、聯合導調、聯合保障、聯合考評、聯合攻關”的“五聯”組織模式,著眼盤活資源,開放辦學,為通信兵初級任職院校教學向部隊靠攏提供新的理論支撐和實踐依據。
“五聯”;聯教聯訓;綜合演練
全軍第十六次院校會議明確指出,“采取院校協作、區域聯合、任務統籌等方式,積極開展聯教聯訓。完善院校與部隊聯教聯訓機制,實現聯教聯訓常態化、規范化”;在任職教育階段,要“探索院校部隊聯合開展綜合演練,統一計劃,混合編成,共同實施”。為貫徹落實總部這一要求,通信兵院校和部隊做了大膽的嘗試和探索,并在此基礎上開展了一系列的聯教聯訓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基于近年來通信兵聯教聯訓活動取得的經驗,我們以學員綜合演練模式改革為突破口,深入探索、系統總結了“聯合籌劃、聯合導調、聯合保障、聯合考評、聯合攻關”的“五聯”演練模式,力求為院校轉型和聯教聯訓活動深化發展開辟新的路徑。
綜合演練是集實踐性、綜合性和檢驗性為一體的重要教學活動,是實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若以院校單方面實施演練的籌劃、組織和實施工作,難免會出現演練內容不精、方法不活、要素不全、考評不實等現象,既制約了學員實踐能力的培養和鍛煉,造成學員能力與崗位需求貼得不緊,又制約了演練效果的提升,使演練目的與結果落差過大。而以“五聯”為著眼點的綜合演練模式恰好為上述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有效的支撐。
1.1聯合籌劃,力求內容“精”
聯合籌劃,是指院校和相關通信部隊共同籌劃演練課題,設置演練內容,并依據課題、內容確定演練的形式。特別要充分關注“訓練內容這一軍事訓練的關鍵要素”[1],把握訓練發展變革的重點,聯合籌劃訓練內容。在此過程中,注重發揮院校理論研究新和部隊訓練經驗多的優勢,一方面可依據部隊作戰任務需求籌劃演練內容,確定演練課題,劃分演練編組,確保背景真、內容實、組訓形式合理。另一方面,可將院校最新研究成果充實到演練中,確保課題新、層次高,兼具實踐性和檢驗性。在雙方的共同籌劃下,能夠實現雙方關注點的高度聚焦,在演練內容籌劃上凸顯“教為訓用,訓為戰用”的特點。
1.2聯合導調,力求方法“活”
聯合導調,是指院校和部隊共同組成演練的導演部,共同執行對綜合演練的導調工作。改變以往院校自導自演的局面,集多方優勢,匯各方專長,為演練導調方案的制定、調理工作的實施注入活力。在此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院校的理念、部隊的經驗和訓練基地的資源,采取以情況導調為主、文書導調為輔,計劃和臨機導調相結合的方式,增加演練中的不確定性,貼近未來戰場戰情變化快的特點,以導調的靈活性模擬戰場情況的不確定性,謀求“活導”促“真演”,全面錘煉學員的隨機應變能力。
1.3聯合保障,力求要素“全”
聯合保障,是指院校和部隊共同提供演練保障,確保演練在通信要素集成條件下實施。當前,要素集成訓練既是全軍軍事訓練的“熱點”,也是“難點”。通信兵任職院校在裝備編制、條件建設、運用能力上與通信要素集成訓練還有一定的差距。在組織綜合演練中,在自有裝備基礎上還需借助部隊的裝備才能配全要素,從而具備開展全要素條件下通信綜合訓練的條件。因此,在組織綜合演練時,充分滿足通信要素訓練的需求,為雙方組織、實施演練,依托演練平臺共同研究要素訓練的機理提供物質保證。
1.4聯合考評,力求標準“嚴”
聯合考評,是指抽調院校教學部門和部隊訓練機關的相關人員共同組成演練考評機構,對參演學員能力素質實施考評。在組織考評的過程中,采取院校、部隊聯合的方式,從人才培養和使用兩個角度制定嚴格、全面的考評方案,著眼全過程、全要素、全時段、全內容,構建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從“單兵—臺站—要素”不同層次編制考評細則并確定權重,依據演練的過程和結果對學員的綜合能力實施全方位、多角度的精確、嚴格考評。
1.5聯合攻關,力求對策“準”
聯合攻關,是指由院校和部隊結合演練的整體情況,著眼演練活動的運行和發展的趨勢,通力協作,聯合攻關,共同梳理演練中存在的現實問題,尋找解決的對策。通過聯合籌劃、導調、保障、考評,院校和部隊雙方可以基于演練平臺共同分析、研判演練中存在的關于戰法創新、要素整體編成和內部編組方式、裝備運用、人才培養、訓練內容確定、條件建設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找準癥結所在,尋求解決對策,力求在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形成新的突破,積累更多的教學和訓練經驗。
2.1加速教學向實戰聚焦,順應人才培養發展總體趨勢
一是開辟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通道,使學員在演練的過程中進行充分實踐,在真打實演中實現學與用的緊密耦合,形成教為訓用的良性循環。二是搭建課堂與戰場銜接的橋梁,在綜合演練的籌劃、組織、實施和考評中,檢驗教學培訓效果,進一步加速院校教育向部隊訓練靠攏,向實戰聚焦,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才培養的現實需求。三是打通院校教學和部隊訓練溝通的渠道,使雙方能保持常態化交流、互動,溝通研究與實踐的最新成果,使人才培養能夠同時汲取雙方“精華”,確保教、訓相長。
2.2搭建能力生成平臺,緊貼學員崗位任職能力生成需求
一是為學員搭建認知預任崗位的平臺。通過與部隊聯籌演練課題和內容,所有演練崗位同部隊實現了“準同步”,學員在演練中可切身體驗任職崗位,從而為學員提供了解部隊訓練和作戰的新視角。二是為學員搭建能力檢驗的平臺。在完成演練任務中,能全面檢驗學員的走、打、吃、住、藏、管、通、保的綜合能力,對前期以課程門類為基本劃分的零散知識進行了整合運用,為能力挖掘創造了機會。三是為學員搭建能力提升的平臺。基于聯導環節,采取綜合設情,靈活導調,能為學員創造近似實戰的環境,通過處理演練中不同時節的各種隨機情況,使學員在“破難局、渡險局、突困局、過危局”中不斷錘煉自身能力,實現能力素質的進一步突破和提升。
2.3盤活各種訓練資源,滿足各方提升訓練效益的需求
一是盤活智力資源,滿足院校、部隊集智攻關的需求。通過建立“五聯”模式,能夠將院校懂理論、部隊懂訓練的“智力資源”進行集中使用,便于結合演訓活動集智攻關,解決困擾院校教學、部隊訓練的重難點問題,在提高綜合演練質量的同時提升演練的綜合效益。二是盤活訓練資源,實現院校、部隊教學相長。在“五聯”模式下,能夠將院校和部隊的訓練場地和設施集中關聯使用,實現教、訓相嵌,教、訓相關和教、訓相聯,為訓練資源集約使用找到了新的路徑。三是盤活裝備資源,實現裝備集約使用。在“五聯”模式中,將院校和部隊的裝備資源統籌使用,能夠有效地探索信息化條件下通信要素訓練的訓法、裝備的用法,挖掘現有裝備的最大潛力,實現院校、部隊資源共享,一次演練,多方受益。
3.1以建章立制為前提,在制度層面上確保“聯得起”
目前,聯教聯訓活動受制于部分體制機制運行的限制,在常態化開展中尚有一定難度。院校與部隊在教學、訓練時間階段劃分,教學內容和訓練內容的對接,場地、裝備、器材、經費的保障等方面還存在溝通不暢、協調不力的問題,使得“五聯”模式下的綜合演練還難以按照前述規劃順利實施。因此,有必要以“章”和“制”做前提,確保“聯得起”。一是要在《軍事訓練與考核大綱》《軍事訓練指導法》的修編中對聯教聯訓活動的籌劃、實施、管理和保障進行充分考慮,以權威法規明確組訓、參訓各方承擔的責任和任務,在制度層面上提供保證。二是總部抓好統籌協調,在年度軍事訓練計劃中對聯教聯訓活動進行統一計劃、安排,確保參與“五聯”綜合演練的各方能夠有充分的時間作保障,形成“專時專用”,在時間層面上提供保證。三是建立區域聯席溝通機制,在院校、部隊集中的區域組建常設聯教聯訓協調機構,能夠使組訓、參訓各方及時互通情況,統籌和協調演練各項事宜,從運行層面上提供保證。
3.2以探索路徑為契機,在運行層面上確保“聯得深”
從通信兵前期聯教聯訓活動開展的情況來看,還存在訓練“聯”得不深的問題,部分訓練內容還停留在“貌聯神離”的狀態,使得聯教聯訓活動的效果大打折扣。在規劃“五聯”模式下的綜合演練時,應當以“路線圖”的規劃方式,探索演練的實施路徑,明確演練的籌劃、組織和實施的流程,確保“聯得深”。一是明確工作流程,在演練的籌劃、組織和實施不同階段,按照組、參訓各方的任務和需求,合理規劃工作流程,使各方明確演練進程中各節點的工作和要求,便于指導各方落實責任。二是明確任務流程,以演練工作進程“任務線”為參照,在明晰的任務流程指導下,明確各方在不同任務中扮演的角色、承擔的任務和需要達到的標準。
3.3以關注發展為重點,在內容層面上確保“聯得新”
當前,在基于信息系統體系作戰的背景下,通信兵訓練的理念、方法、內容和條件不斷推陳出新,變化快、要求高是目前通信兵軍事訓練的最大特點。為順應這種發展趨勢,在組織“五聯”模式下的綜合演練中,也應重點關注前沿動態發展,以動態變化的內容確保訓練中“聯得新”。一是借助“五聯”模式演練搭建的交流平臺,院校和部隊間及時互通有無,將最新的理論研究成果和訓練成果充實到演練的實施中。二是著眼“聯合攻關”的對策和結論,在演練組織方式、方法上進行大膽探索,調整更新,以動態更新的演練方式方法配合內容更新,兩者相得益彰,使得綜合演練“常演常新”,成為訓法、戰法的創新平臺。
[1] 吳銓敘.軍事訓練學[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204.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Five-Joint ”Comprehensive Training Mode of Primary Communications Forc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cademy
ZHANG Liang, ZHENG Yo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of Military Common Subjects, Xi′an Communication Institute, Xi′an 710106, Chian)
During the process of deepening the teaching reform of primary Communications forc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cademy, it should grasp the important form of “joint teaching, joint training and co-cultivating talented personnel ”, exploring the “Five Joint” organizing mode of “joint plan, direct and control, joint evaluation, joint tackle key problem ”, focusing on “integrate and reallocate resources, open education”, providing new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closing the teaching of primary Communications forc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cademy to troops.
“Five joint”; joint teaching and training; comprehensive training
16711300(2015)01009503
20150107
張亮(1981—),男,甘肅武威人,講師。研究方向:軍事教育訓練。
G873
A
注:本文獲2014年軍事基礎教育訓練學術研討征文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