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有珍
(東莞三局醫院,廣東523710)
糖尿病護理中應用人性化護理的臨床分析
吳有珍
(東莞三局醫院,廣東523710)
目的探討糖尿病護理中應用人性化護理的臨床價值。方法將該院2012年8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86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3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給予人性化護理。觀察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治療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而治療依從性和護理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糖尿病患者的護理中采用人性化護理模式能夠有效提高治療依從性,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康復并且改善護患關系,可在臨床推廣使用。
糖尿病; 護理; 人性化護理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及飲食規律的改變,糖尿病的發生率呈不斷上升趨勢,作為終身性疾病及心腦血管疾病的誘發因素,糖尿病已經成為威脅全世界人類健康的衛生問題[1]。有研究顯示,除了藥物治療外,患者飲食、心理狀態、生活習慣等亦可對治療效果產生影響[2],因此在治療同時給予患者優質護理干預作用顯著。人性化護理是近年來臨床使用的新型模式,更加注重患者精神、心理及情感上的感受。為探討糖尿病護理中人性化護理的臨床效果,將本院收治的86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組后分別給予人性化護理及常規護理,并進行對照研究,人性化護理效果顯著,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2年8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6例,均未出現嚴重肝腎功能障礙,無其他影響糖代謝類疾病,均接受調脂、常規降壓、抗血小板聚集治療等。所有患者均知曉本次研究目的,并同意參與研究。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3例。對照組中男25例,女18例;年齡32~75歲,平均(52.68± 4.11)歲;病程2~19年,平均(6.95±1.88)年;患者體質量指數(BMI)為20~30 kg/m2;空腹血糖大于7.0 mmol/L;餐后2小時血糖大于11.1 mmol/L;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為(11.00±1.20)%;其中6例患者出現蛋白尿,5例患者出現尿酮體。觀察組中男27例,女16例;年齡33~76歲,平均(53.12±43.96)歲;病程1.5~18年,平均(7.02±1.39)年;患者BMI為21~31 kg/m2;空腹血糖大于7.0 mmol/L;餐后2小時血糖大于11.1 mmol/L;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為(11.30±1.20)%;其中5例患者出現蛋白尿,3例患者出現尿酮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護理方法
1.2.1.1 對照組患者采用糖尿病常規護理干預。對患者進行常規健康教育,告知其養成良好的生活規律,在身體狀況允許的情況下進行適當運動,嚴禁操之過急,應循序漸進,長期檢查,老年患者盡量以散步為主,以關節及心肺耐受為宜,避免發生并發癥。告知患者飲食控制的重要性,指導患者用藥,對于存在慢性并發癥患者,則注意觀察神經系統異常、心血管疾病等癥狀,及時進行處理。
1.2.1.2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用人性化護理干預。(1)在接待患者及對患者進行護理時,采用親切誠懇的語言,幫助患者建立治療的信心。糖尿病作為終身疾病,患者可能出現煩躁、郁悶等情緒,因此醫護人員要與患者多進行溝通交流,充分理解患者內心的需要及痛苦,語言要尊重、耐心,對于患者及其家屬提出的問題不能不耐煩,盡量有問必答。護理人員要掌握語言運用技巧,在不同場合采用不同語氣,溝通交流時以問候為主,查房時采用保護性語言,在情緒波動時采用勸導性語言,患者出院時采用囑咐性語言。(2)在對患者進行注射時,關心愛護患者,掌握熟練的靜脈滴注方法,溫暖患者雙手,保證靜脈充盈,同時對患者出現的緊張情緒進行消除,冬天則可在輸液管最下端放置40~50℃熱水袋,保證適合水溫;在靜脈滴注時,醫護人員要面帶微笑自信,將患者疑慮消除,選擇合適靜脈,熟練穿刺;靜脈滴注結束后,用無菌紗布按壓,并將血管保護方法及注意事項告知患者。(3)為患者提供舒適的住宿環境,緩解其情緒上的壓力。糖尿病患者在治療時多需要接受胰島素注射治療,為保證治療的按時進行,可在病房安裝時鐘,從而方便患者更好地治療及生活。病房內放養花草之類,病房走廊內懸掛天氣預報牌,當天氣出現變化時,提醒患者更換衣物;在走廊兩側懸掛糖尿病宣傳板報,并在資料架上放置糖尿病科普手冊。醫院設置投訴臺、意見臺等,及時記錄患者需要及意見等,從而為患者提供更具有針對性的服務,并對護理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改正及控制。
1.2.2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及住院期間并發癥發生情況。在兩組患者出院時,分發本院自制患者對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共5個方面20個項目,主要包括住院環境、健康教育情況、服務態度、專業水平及意見處理情況,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則說明對護理滿意度越高,非常滿意為評分大于或等于90分;一般滿意為評分大于或等于75~<90分;不滿意為評分小于75分。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住院期間未發生并發癥,對照組發生糖尿病足3例,泌尿系統感染2例,肺炎2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6.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期間依從39例,不依從4例,治療依從率為90.7%,對照組患者治療期間依從30例,不依從13例,治療依從率為69.8%,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糖尿病是臨床常見的傳染病,免疫功能紊亂、遺傳因素、精神因素、自由基毒素、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等不同因素均可誘發患者出現胰島素抵抗、胰島素功能減退等,進而導致患者機體內脂肪、蛋白質、糖、電解質及水等出現系列的代謝紊亂綜合征[3]。患者年齡、飲食習慣、遺傳因素等均為疾病的影響因素,目前臨床尚無糖尿病的理想根治方法,嚴重影響患者的康復[4]。作為終身性疾病,患者需要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嚴格按照醫護人員指導,良好控制血糖,有效延緩及避免并發癥,從而實現正常工作、學習[5]。
人性化護理模式主張將患者作為治療及護理的中心,將其作為各方面均健康的人,并為患者設計系統的護理工作程序,制定護理管理制度的歸宿及出發點,從而實現患者的康復[6]。與常規護理比較,人性化護理主要有以下幾點優勢:(1)滿足個性化要求,改善護患關系,更加注重人性化、個性化服務。在護理過程中,醫護人員將患者作為工作重心,為患者提供周到、細致的服務,最大限度地滿足患者的需求,使得護患關系明顯改善[7]。(2)人性化關心患者,對其病情及身心狀況實時了解,保證正確的護理流程,對于自理難度較大及病情危重患者,做好基礎護理,與患者進行必要的溝通、交流與指導等均使護理質量明顯提高,降低了護理缺陷的發生率[8-9]。(3)臨床護士的職業素質明顯提高,同時職業自豪感明顯增強,醫護人員在護理中,關心患者,為患者著想,護患關系明顯改善,患者尊重護士,這就提高了護士的自豪感,而這反過來又調動了護理人員的積極性[10]。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而療依從性和護理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知,在糖尿病患者的護理中采用人性化護理模式能夠有效提高治療依從性,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康復并且改善護患關系,可在臨床推廣使用。
[1]徐輝,李果.生活方式指導對社區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刊,2014,41(10):116-117.
[2]羅曉玲,余麗芳,郭昆全.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狀況分析及護理干預策略[J].職業與健康,2014,30(6):855-857.
[3]張亞珠,於松達.利拉魯肽聯合阿卡波糖治療2型糖尿病的護理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16):98-101.
[4]徐珊,裘毅敏.整體護理在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15):91-94.
[5]鞠君華,吳霞.個性化護理模式對泌尿外科患者圍術期生理應激和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13):93-95.
[6]張麗萍.健康教育在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1):106-107.
[7]李佳.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現代醫藥衛生,2014,30(9):1390-1392.
[8]閆福玲.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5):41-42.
[9]莊增美.人性化護理在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中的應用[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3,35(5):287-288.
[10]遲星云,宋桂芳,張愛鳳.人性化護理方式對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11):16-17.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6.049
:B
:1009-5519(2015)06-0917-03
2014-09-12
2014-10-25)
吳有珍(1964-),女,廣東湛江人,主管護師,主要從事內科臨床護理工作;E-mail:wyz07153@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