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燕
(海軍總醫院全軍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中心,北京100048)
良性發作性位置性眩暈患兒1例診療與護理
汪海燕
(海軍總醫院全軍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中心,北京100048)
眩暈/護理; 良性發作性位置性眩暈; 護理; 病例報告
良性發作性位置性眩暈(BPPV)又稱石癥[1]。BPPV是頭部運動或身體姿勢變動誘發的、短暫的眩暈發作,在臨床上很常見[2]。其特點為頭部運動或身體姿勢變動后數秒后出現較為強烈的眩暈、惡心癥狀,持續數十秒,一般眩暈持續不超過1 min,大多在坐起、躺下或前傾、后仰時出現[3]。本科門診于2013年1月7日接診并治療1例6歲BPPV患兒,因發病年齡小,護理相對困難,國內未見相關報道。本科根據患兒年齡特點,制訂個性化護理措施,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患兒,男,6歲,家屬代訴:頭暈伴嘔吐2 d,與位置變換有關。曾于兒科門診就診4次,給予抗炎、葡萄糖注射液、維生素C、維生素B6、葡萄糖氯化鈉鉀注射液靜脈滴注補液治療后癥狀未見好轉,兒科醫生建議到耳鼻喉科就診。
1.2 診斷方法 接診患兒后,分別進行聽力測試、腦核磁以及前庭功能等相關檢查,排除其他耳科及顱腦相關疾病的可能,前庭功能檢查及Dix-Hallpike位置試驗結果提示為右后半規管BPPV。
1.3 治療 手法復位[2]按右PSC-BBPV復位2次?;純鹤罱K痊愈。
本科根據患兒年齡特點,制訂個性化護理措施,有效幫助患兒康復,具體如下。
2.1 人性化護理 患兒就診時面色蒼白、眩暈、嘔吐,精神狀態差,分診護士評估患兒的病情后給予了急病優先就診,減輕了家屬看病就診的顧慮,大大縮短了患兒排隊等候及被病痛折磨的時間。
2.2 心理護理 患兒病情久治未愈且癥狀未見好轉,家屬心情非常焦急、十分無奈。護士首先為其介紹了就診醫生的水平、經驗及治療類似病情的成功病例,消除了家屬及患兒的思想顧慮、焦慮情緒;其次向家屬及患兒宣講有關于BPPV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檢查方法及治療的原理,使得對該病有一定認識及了解,從而緩解家屬及患兒焦急的心情。
2.3 復位前的準備 (1)物品:紙巾、一次性紙杯、溫水、干凈的垃圾桶,以便患兒嘔吐后能干凈、無異味、舒適地進行就診。(2)環境:選擇溫度合適、寬敞、明亮、相對安靜的診室進行手法復位治療。(3)診療床:選擇軟硬合適、寬窄適宜、高低適中、位置居中、旁邊無障礙物的診療床,便于患兒更好地配合醫生操作。(4)安全:耳石復位所用的診療床與其他診療床不同,床旁不設有床檔,不能妨礙醫生的操作,護士為了保護患兒的安全防止墜床、摔倒,可在不影響醫生操作的同時緊握住患兒的手。這樣既能保護患兒的安全,又能增加患兒的安全及信任感感,消除患兒的緊張情緒,減輕心理負擔。
2.4 復位前的病情評估 詳細記錄病情,仔細詢問有無既往病史、家族史、創傷史等。了解患兒眩暈發作的時間、次數、頻率、持續時間、自行緩解的時間,有無惡心及嘔吐[4];相關科室的治療情況及效果;測量患兒生命體征、觀察精神狀態、面色是否正常。
2.5 復位時的指導及配合 手法復位前告知患兒及家屬可能會現的情況,傾聽患兒的主訴,指導患兒正確變換頭部及身體的位置以達到穩、準、巧的最佳治療效果[3]。復位過程中護士一定要關心、愛護患兒。手法復位過程重復進行2次。同時注意觀察患者的面色、呼吸、脈搏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等,本例患兒復位過程中出現了一次嘔吐,扶患兒坐起將垃圾桶放置床旁,嘔吐后協助患兒漱口、擦拭口周分泌物,待患兒癥狀好轉后再行復位治療。囑患兒勿隨意變換頭部位置,以免引起耳石進入其他半規管的可能。
2.6 復位后的效果評估及健康指導 手法復位結束后及時評估患兒的治療效果,觀察眼震有無減輕或消失,眩暈癥狀是否好轉、惡心及嘔吐癥狀有無緩解。告知患兒48 h內避免劇烈活動、仰頭或低頭動作,避免頸部劇烈轉動。向健側側臥休息10~20 min,睡眠時取健側臥位并墊高頭部。控制水和鹽的攝入,以減少內耳迷路和前庭核的水腫,多食易消化、清淡富含豐富維生素的食物,以增強機體抵抗力。
2.7 健康宣教 告知家屬及患兒1周后門診復診,指導患兒在復位后1周內避免劇烈活動,如打球、游泳等;避免后躺洗頭;保持睡眠充足;避免爬樓梯、不能在無人處游泳,更不能潛水;多進食富含鈣質、維生素、易消化類食物,忌辛辣、燥熱類食物[5]?;純涸诔鲈汉?周、1個月、3個月進行電話隨訪中均未出現反復癥狀。
[1]賈復濤,宋云暉,王燕,等.手法復位治療良性陣發性體位性眩暈23例療效觀察[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內科版,2009,32(1):51-52.
[2]李進讓,李厚恩.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的手法復位治療[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07,14(10):619-620.
[3]湯巧敏,葉小云,葛柳雅.Epley手法復位治療良性發作性位置性眩暈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17):1630-1631.
[4]馮扣蘭,宋建華.良性發作性位置性眩暈患者的臨床護理[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2,33(19):2718-2719.
[5]沈燕平,夏瑜,陳志凌.手法復位治療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的護理配合[J].浙江醫學教育,2012,11(5):37-38.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6.069
:C
:1009-5519(2015)06-0959-02
2014-08-31
2014-10-23)
汪海燕(1983-),女,安徽南陵人,主要從事臨床護理工作;E-mail:2487424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