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紅
(天津海濱人民醫院300280)
綜合護理干預在小兒上呼吸道感染中的應用效果
于 紅
(天津海濱人民醫院300280)
目的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在小兒上呼吸道感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該院診治的128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64例。兩組患兒均給予常規治療和護理,觀察組患兒在此基礎上針對其病因給予綜合護理干預。觀察兩組患兒的退熱時間、住院時間、并發癥的發生率、治療的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兒的退熱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且治療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患兒住院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綜合護理干預可提高患兒治療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減少并發癥發生,值得推廣。
呼吸道感染; 小兒; 綜合護理
小兒上呼吸道感染是兒童時期常見病,其癥狀和病情嚴重程度與患兒年齡、病原體和機體抵抗力有關,臨床上主要治療方法為藥物治療,但容易反復發作,此時若護理不當易導致并發癥的發生[1]。為預防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兒早日康復,本研究對64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兒在常規治療和護理的基礎上針對其病因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并對其護理效果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在本院診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兒128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64例。觀察組中男38例,女26例;年齡6個月至10歲,平均(5.4±2.3)歲;病程2~7 d,平均(4.6±0.3)d;其中皰疹性咽峽炎39例,急性扁桃體炎15例,急性咽炎10例。對照組中男37例,女27例;年齡5個月至10歲,平均(5.1±2.6)歲;病程3~6 d,平均(4.3±0.2)d;其中皰疹性咽峽炎40例,急性扁桃體炎14例,急性咽炎10例。兩組患兒年齡、性別、病程及疾病類型等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所有患兒針對其臨床表現給予解熱、鎮靜、止驚等對癥處理,同時給予抗病毒治療,合并細菌感染者根據藥敏結果給予抗生素。
1.2.2 護理方法
1.2.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護理,包括日常護理、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導等。
1.2.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針對患兒病因采用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如下:(1)病情觀察。密切觀察患兒的病情變化,定期監測患兒生命體征的變化,詳細觀察呼吸道癥狀、發熱時間,如患兒出現驚跳等驚厥先兆時應立即通知醫生,以防熱性驚厥的發生;經常檢查患兒口腔黏膜和皮膚的變化,觀察咽后壁是否有膿腫,若有膿腫應防止其破潰,以免因膿液流入氣管導致窒息,及時通知醫生以便早期診斷和治療,以防病情惡化或并發癥的發生[2]。(2)高熱護理。患兒高熱時應保證其充分休息,并隨時關注患兒的體溫變化,避免家長因傳統發汗觀念而為患兒添置過多衣物和蓋被,以保證足量散熱[3]。首先應保持室內安靜,溫濕度適宜,定期開窗通風,因室內降溫可增加輻射散熱,當產熱與散熱趨向平衡時方能達到退熱的目的。若體溫超過38℃時可給予物理降溫,可在頭部用冰袋冷敷,因降頭溫可減輕腦組織充血,促進散熱,增加腦細胞對缺氧的耐受性,以減少腦組織的耗氧量從而降低機體的代謝率[4],或用溫水擦拭頸部、腋下及腹股溝等處,擦拭時在上述部位可多停留一會兒,因這些部位為大血管走行處,利于散熱;同時注意足部保暖。若患兒持續高熱不退可遵醫囑給予退熱劑進行治療;退熱處理過程中密切觀察患兒體溫變化。及時更換汗濕的衣服和被褥,以免因著涼使癥狀加重或反復,同時保證患兒攝入充分的水分以維持水電解質平衡[5]。(3)預防高熱驚厥的護理。對有可能發生驚厥的患兒應加強巡視,嚴密觀察或專人護理;床邊設置防護擋板并備好急救物品和藥品,體溫超過38.5℃應及時給予降溫處理;尤其是既往有熱性驚厥史患兒更要及時降溫,必要時可按醫囑預防性使用鎮靜劑。(4)心理護理。為提高患兒治療的依從性,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應以熱情、和藹的態度與患兒進行交流,要有高度的責任感,通過觀察患兒的面部表情、肢體動作、說話聲音等針對不同性格的患兒采取不同的心理疏導以獲取其信任,給患兒帶來一種親切感,才能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療[6]。(5)重視陪護家長的心理護理。因獨生子女已成為現代社會家庭中的重點呵護對象,一旦孩子生病家長就會出現一系列負性心理活動,且對醫護人員有過分要求,此時,護理人員要學會換位思考,體諒家長的心情,設身處地地關愛患兒以贏得家長的信任,并與家長進行積極有效的溝通,耐心地講解有關疾病的相關注意事項,盡最大努力得到患兒家長的理解與支持[7]。(6)健康指導。向患兒家長介紹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臨床表現及后果,指導其掌握該病的預防知識,并向其介紹如何觀察、及早發現并發癥,如出現高熱持續不退或退而復升、淋巴結腫大等應及時與醫護人員聯系以便及時處理[8]。合理地休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上呼吸道感染的流行季節,應增加營養和加強體育鍛煉;根據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服,避免受涼;盡量避免帶患兒到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也可用食醋熏蒸法進行室內空氣消毒。
1.2.3 觀察指標和評定標準 觀察兩組患兒的退熱時間、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率、護理滿意度及治療依從性情況。采用問卷的形式對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包括對護理工作者的服務態度、操作技術、護患溝通及就診環境。治療依從性[9]:治療依從情況分為2項,即(1)依從:能夠完全配合護理人員進行治療和各項操作;(2)不依從:患兒情緒波動大,不能完全配合護理人員,且治療期間超過3次放棄治療。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退熱時間、住院時間及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兒的退熱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且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患兒住院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退熱時間、住院時間及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2.2 兩組患兒治療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治療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治療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比較[n(%)]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系由各種病毒和細菌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癥,以病毒多見。該病好發于嬰幼兒,其病情和癥狀輕重不一,與年齡大小、病原和機體抵抗力不同有關;之所以會發病是由于患兒身體素質以及抵抗力不強,一旦患病就會比較嚴重,此時,不僅需要全面的治療,還需要精心的護理。尤其是對于上呼吸道感染而導致高燒不退的患兒,若護理不當得不到有效控制,會因為高熱而導致其出現驚厥,嚴重時還會引發咽后壁膿腫、中耳炎、急性腎小球腎炎等,可對患兒生命造成威脅。由此也可以看出護理是提高小兒呼吸道感染治療總有效率的關鍵,可防止各種并發癥的發生。但曾有研究顯示,患兒接受治療的不依從原因中因家長擔心藥物不良反應的情況占55%,患兒自身原因占16%[7];另外,家長受教育水平、社會背景等也會影響患兒治療時的積極性,故在護理當中應當盡量減小影響療效的可能,提高醫患配合度,以使患兒早日康復。
護理干預是基于一定科學理論,在護理診斷的指導下,護士為促進患者康復而采取的各種護理措施,其是以臨床判斷能力和豐富的醫學知識為基礎的,避免了對患兒進行護理時的片面性,對患兒生理及心理進行及時有效的干預,從影響患兒疾病方面綜合入手,以達到最佳護理效果。因上呼吸道感染患兒多有高熱出現,而在常規的護理中多忽視了衣被對患兒體溫的影響,為保證患兒足量的散熱,囑家長勿因傳統發汗觀念而為患兒添置過多衣物和蓋被;同時根據患兒的體溫采取不同的降溫措施,為預防高熱驚厥的發生,通過病情觀察采取合理的可預見性護理,可加快患兒的退熱時間減少不適癥狀的出現,防止并發癥發生。而在護理過程中,一些患兒與家長易產生悲觀、焦慮等情緒,這些均會影響患兒治療依從性,為提高患兒治療依從性,應針對不同性格的患兒采取不同心理疏導以獲取患兒的信任。同時還應重視陪護患兒家長的心理護理,在治療的過程中耐心傾聽家長訴說,在交談時對家長的情緒、言語及心理變化進行細心觀察,以了解其心理需求,并與家長之間建立相互信賴的伙伴關系,從而取得患兒的配合。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的退熱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治療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綜合護理干預在改善患兒疾病多個方面的效果均較傳統護理表現出明顯的優勢,可有效縮短患兒癥狀、體征消失的時間及并發癥發生率,使家長對護理滿意度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值得注意的是,為預防兒童呼吸道反復感染,在患兒康復出院時護理人員對家長的健康指導也顯得尤為重要,囑其在呼吸道感染的多發季節要減少外出,盡量避免帶兒童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外出時要做好防護措施,這樣可以減少被細菌感染的概率;根據患兒的身體條件進行適當的戶外運動,以增強體質,提高患兒自身免疫力;飲食上加強營養,及時補充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維持體內正常營養狀態和生理功能,以增強機體的抵抗力;但要培養患兒不挑食的習慣,還應避免零食過多導致主食攝入少;避免濫用抗生素和激素。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干預不但能在藥物方面給予及時支持,還能在心理方面維護患兒心理的穩定與健康,能夠有效保證患兒治療環境與自身需求的平衡與協調,可減少因疾病遷延導致并發癥的發生,可提高患兒治療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
[1]劉雪琴,李小美.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護理體會[J].吉林醫學,2013,34(24):5029.
[2]岑寶興.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護理體會[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3,4(10):143-144.
[3]李雪清.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觀察及護理[J].吉林醫學,2013,34(14):2793-2794.
[4]張岐芳.探討小兒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熱的護理方法[J].中國醫藥指南,2012,8(6):141-142.
[5]張玲.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護理干預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6):380-381.
[6]范珍萍,張紅梅.心理護理對小兒上呼吸道感染治療效果的影響[J].吉林醫學,2012,33(12):2645.
[7]吳國紅.支氣管哮喘患兒及家長的心理護理[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1,24(12):1458-1459.
[8]黎悅,張鳳.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護理干預[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33):650.
[9]潘連花,張曉燕.舒適護理在小兒上呼吸道感染霧化吸入治療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12):2702-2704.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6.052
:B
:1009-5519(2015)06-0923-03
2014-10-15)
于紅(1976-),女,天津大港人,主管護師,主要從事內科、兒科臨床護理及管理工作;E-mail:67397404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