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汀
(廣州市天河區石牌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廣東501630)
醫院護士轉型社區護士的能力培訓效果分析
羅 汀
(廣州市天河區石牌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廣東501630)
目的探討和研究醫院護士轉型為社區護士的能力培訓及效果分析。方法選取由醫院護士轉型為社區護士的30名護理人員作為研究對象,實施轉型培訓措施,培訓時間為6周,共包含280個學時,對培訓前后的各項資料進行問卷調查。結果從理論知識得分來看,從培訓前的(68.1±8.2)分提高到了(91.2±5.7)分,培訓后得分顯著優于培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從社區護理工作意愿調查結果來看,培訓后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工作意愿及自信度均較培訓前均有顯著提升,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有效的轉型培訓能夠幫助醫院護士迅速地轉型為社區護士,適應當前的社區工作,提高護理人員的相關知識,增強護理人員的角色認同感,值得推廣和應用。
社區衛生服務; 護理人員; 社區醫學/教育; 社區護士; 轉型培訓
社區護理作為面對大眾的第一線,是整個衛生服務事業中不可缺少的環節,相較于醫院護理而言,社區護理更注重患者的感受,需要護理人員具有知識面寬、獨立性強、服務范圍廣的特點[1]。由于二者的不同,對于新轉型為社區護士的醫院護士而言,不能很快地適應當下工作。本中心近年來實施轉型培訓幫助此類護理人員很好地完成轉型,適應社區護理工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本中心中由醫院護士轉型為社區護士的30名護理人員作為研究對象。入選護理人員均為女性;年齡18~47歲,平均(32.4±5.6)歲;從事護理工作時間2~24年,平均(6.5±1.8)年;文化程度包括中專13例,大專15例,本科及以上2例。
1.2 方法
1.2.1 培訓方法
1.2.1.1 建立培訓體系 采用集中學習的方式進行培訓,包括理論與實踐兩大部分。培訓內容參考“廣州市社區護士崗位培訓大綱”中提出的指導方針,結合社區衛生服務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共設置11個教學模塊,分別為社區護理概論、社區衛生服務概論、社區宣教技巧、重點人群保健、社區常見慢性病護理、社區傳染病護理、社區精神疾病護理管理、社區緊急救護、臨終關懷、社區常用護理操作技能以及新醫改政策解讀。
1.2.1.2 健全培訓制度 從制訂培訓文件入手,經過教材選用、培訓方案擬訂、培訓教師選拔、培訓質量監控、集中式學員管理及檔案管理等步驟健全培訓制度,逐漸實施全方位的培訓。在培訓方案擬訂上,應當組織專家進行討論,針對轉型護士年齡跨度大、學歷層次低以及專業背景不一等問題進行授課方案的調整,盡可能地提高培訓質量。在選拔教師方面,應當按照“三高一能”的標準來選拔,即高年資、高職稱、高學歷,且具有較強臨床實踐能力,確保護理培訓中更好地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
1.2.1.3 精選培訓內容 可選用衛生部關于社區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崗位培訓的教材,但要結合本社區醫院的發展情況,從互聯網、醫學雜志等搜集相關信息作為補充。除了常規培訓內容外,要重視轉型護士理念的培養,使其明白社區衛生工作的重要性及特殊意義,提高護士的積極主動意識[2],根據本次教學目標和實用性原則,在不違背大綱要求的情況下進行內容調整,旨在實現提高護理人員工作能力和工作信心。
1.2.1.4 確立培訓模式 (1)理論聯系實際,在培訓過程中,最好選擇臨床實踐過程中穿插理論講解的方式,要肯定轉型護士的基本工作能力,在實際工作中指出社區衛生服務與普通臨床工作不同所在,同時在實踐過程中也更容易加深護士的記憶。從參觀社區護理工作流程、整理居民檔案開始,逐漸由課堂走向社區,避免護士在單純理論教學過程中存在疲倦感和不理解的情況,使其真切地感受到社區工作的服務氛圍,加深理解。(2)做到傳統教學與多媒體相結合,如PPT中所展現的圖片、視頻等能夠更好地反映出教學目標[3],因此應當結合傳統文字傳遞方案,將課堂變得更加生動。
1.2.1.5 加強質量監控 成立質量督導小組,在培訓前即對護理人員的實際工作能力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進行培訓方案的調整,確保培訓更具有針對性。在培訓過程中要及時收集反饋意見,了解培訓工作的進度和效果。在培訓結束后,質量督導小組、教師共同進行培訓質量的考核和評價,根據考核成績所反映出來的問題進行調整,確保培訓質量的持續改進。
1.2.2 調查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培訓前后護理人員對社區護理態度進行調查,包括從事社區護理服務的工作意愿、對社區護理職業前景預測、對自身勝任社區護理工作的自信度等。同時采用考核的形式調查護理人員的工作情況,總分為100分。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培訓前后護理人員社區護理相關知識得分比較護理人員社區護理相關知識得分從培訓前的(68.1± 8.2)分提高到了(91.2±5.7)分,培訓后得分顯著優于培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培訓前后護理人員對從事社區護理的相關態度比較 培訓后護理人員社區工作意愿、對社區護理工作前景預測及對自身勝任社區工作自信度評價較培訓前均有顯著提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3。

表1 培訓前后護理人員社區工作意愿比較[n(%)]

表2 培訓前后護理人員對社區護理工作前景預測比較[n(%)]

表3 培訓前后護理人員對自身勝任社區工作自信度評價比較[n(%)]
隨著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的逐漸健全,社區護理作為整個社區衛生服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不可或缺。我國的社區護理起步較晚,目前尚沒有學校開設專門的社區護理專業,導致社區護理人員缺口不斷增大,臨床護士走入社區服務已經成為了目前主要的解決途徑,但是二者之間的工作重點又存在著不同[4]:(1)服務對象不同,醫院護士主要服務對象是就診的患病人群,而社區護士的服務對象則是全社區人群,除了患者外,同時還要面對更多的亞健康人群、高危人群,要考慮的不單單是生理上的疾病,同時更要關注服務對象的心理障礙;(2)工作側重不同[5],醫院護士主要為患者群體提供以三級預防為主的服務工作,以協助醫生治療為主要工作重點,而社區護士則主要是提供一級、二級預防服務,不但要從事常規護理處置,更要融入到患者的生活環境中,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健康知識和防治措施;(3)護理觀念不同[6],醫院護士對于專業知識的要求更加注重知識體系的深度,而社區護士則更要求護理知識的廣度,不但要具有較強的應急處理能力,更要從多方面了解患者的需求。
在醫院護士轉型為社區護士的過程中,由于工作重點的不同往往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7-8],首先是轉型護士的資質偏低,社區護理工作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護理人員的認可程度較低,參加轉型的護理人員往往是各大醫院不能勝任臨床工作的護士,很難達到社區護理工作的要求;其次是角色轉變不到位,醫院護士對于醫生有著很強的依賴性,在轉入社區之后很難適應當前的工作角色,只能擔負起咨詢、組織、協調的角色,不能做到積極主動地服務人群,加上溝通能力欠缺,在了解患者意愿,為患者提供心理指導和健康教育工作上往往存在障礙;最后則是缺乏必要的急救能力,社區服務體系是一個完整的服務系統,具有相當的復雜性和不可預見性,在遇到緊急事件時往往需要護理人員獨立做出應對,而轉型期護士往往存在缺乏相應經驗,不能滿足社區居民需求的問題[9]。
在培訓方面,主要從以下幾點入手[10-11]:(1)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認可度,讓護理人員了解到社區工作的重要性,提高自我認同感,發自內心的愿意從事社區護理工作,更好地服務社區居民;(2)正確看待社區護理工作,從目前的社會發展方向來看,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已經逐步取代了醫院的部分工作,以其更加貼近社區居民需求的特點,擁有了更好的職業前景,社區護士應當看到這一點,增強工作歸屬感;(3)加強社區服務技能,明白社區工作的服務重心所在,拓展護理知識面,更好地為社區居民服務。從本次培訓情況來看,30名參與培訓的護理人員較培訓前職業技能水平有了顯著的增長,對于自我工作的認可度提高,工作自信心增強,更好地完成了從醫院到社區的轉型。
綜上所述,有效的轉型培訓能夠幫助醫院護士迅速地轉型為社區護士,適應當前的社區工作,提高護理人員的相關知識,增強護理人員的角色認同感,值得推廣和應用。
[1]鞏玉秀,鄭修霞,姚嵐.社區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25-129.
[2]祁俊菊,蘭丁,王瑞敏,等.社區護理課程系統教學計劃的實施[J].護理學雜志,2011,26(3):61-64.
[3]宋效丹.吉林市社區護理現狀及實用型社區護理人才的培養[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1,30(2):274-276.
[4]王晶,劉桂萍,余曉齊,等.中美合作社區兒童與青少年護理社會實踐模式的構建與實施[J].護理學雜志,2011,26(5):1-3.
[5]凌玉.從護士執業考試看新畢業護士的在職培訓[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3):260-261.
[6]邵翠英,金鈺梅.以勝任力為目的的新護士培訓方法探討[J].護理學報,2010,17(12):16-18.
[7]王曙紅,彭華,陳嘉.新護士規范化培訓體系的建立及其實施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9,26(22):60-61.
[8]李惠萍,王維利,房彤.成人教育理論在專科護士培訓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08,15(4):23-25.
[9]肖菊青,魏艷,張慰倫.新畢業護士培訓需求的調查與分析[J].護理管理雜志,2006,6(7):10-12.
[10]宋愛琴,牛學紅,李西榮.新護士規范化培訓考核手冊的應用體會[J].中國護理管理,2007,7(3):58-59.
[11]張曉靜,樸玉粉.新護士3年《規范化培訓手冊》在臨床應用的效果分析[J].護理研究,2010,24(4):1101-1102.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6.065
:B
:1009-5519(2015)06-0952-03
2014-09-30
2014-10-13)
羅汀(1972-),女,廣東興寧人,副主任護師,主要從事公共衛生管理及對臨床工作進行監管、指導、培訓工作;E-mail:13951612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