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洋波,吳樂屏
(崇陽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湖北 崇陽 437500)
崇陽縣位于湖北省東南陲,居湘、鄂、贛三省交界處。縣域四面環山,峰巒疊嶂,地處大幕山、大湖山、大藥姑山之間,屬低山丘陵區。全縣境內面積1968 平方公里,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年平均氣溫17.0℃,年平均雨量1612.9 毫米。為徹底查清我縣飲用水中碘、砷、氟的含量,科學制定碘缺乏病、砷中毒、氟中毒防治策略,按期完成《湖北省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規劃》(鄂政辦發[2012]40號)目標任務,于9~10 月,崇陽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會同各鄉鎮衛生院公共衛生科對全縣飲用水中碘、砷、氟的含量進行了調查,現將結果分析如下。
1.1 調查范圍 根據《湖北省居民飲用水碘、砷、氟含量抽樣調查實施方案》(鄂疾控慢病函[2013]79 號)的要求,結合我縣實際在縣城關、12個鄉鎮、186 村有代表性的自來水水源(水廠)和末梢水、壓把井水、敞口井水、水庫水、江河水、山泉水采集水樣。
1.2 抽樣方法
1.2.1 集中式供水 縣城關、鄉鎮、村自來水水源(水廠)水樣和末梢水水樣各1 份。
1.2.2 分散式供水 全縣自來水未覆蓋的地方以行政村(居委會)為單位,對作為飲用水的壓把井水、敞口井水、水庫水、江河水、山泉水各采集1份水樣,若行政村有一種以上類型的水源,按照東、南、西、北、中的方位隨機采樣。
1.3 調查內容 居民飲用水碘、氟、砷的含量。
1.4 樣品采集與保存
1.4.1 采樣瓶準備 采樣瓶統一使用200ml 聚乙烯塑料瓶,采樣前將采樣瓶用10%鹽酸溶液浸泡24h 以上,然后依次用自來水、去離子水沖洗干凈,晾干備用。
1.4.2 樣品采集 水樣采集按《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水樣的采集與保存》(GB/T5750.2-2006)的有關要求進行。采集壓把井水和自來水時,先放水2~3min。采樣前先用水樣蕩洗采樣瓶2~3 次,采樣量為200ml,采樣時需完整填寫采樣瓶樣品編號和采樣登記表,樣品不得暴露在陽光下照射,采集水樣時不得同時采集碘鹽樣品。
1.4.3 水樣保存 水樣送入實驗室后需進行防腐處理,在水樣中加入NaOH 使水樣呈堿性,氫氧化鈉在水樣中的濃度以0.1%~0.2%為宜。樣品在冰箱冷藏保存,不得冷凍,水樣不得和碘、砷、氟含量高的樣品混放。
1.5 檢測方法 水碘用“水碘定量檢測試劑盒”檢測(國家碘缺乏病參照實驗室推薦方法),水砷用“水砷快速檢測試劑盒”檢測(聯合國兒基會高砷水篩查項目使用方法),水氟用GB/T 5750.5-2006 中的“離子選擇電極法”檢測。
1.6 質量控制 縣疾控中心下發了《崇陽縣居民飲用水碘、砷、氟含量抽樣調查實施方案》的通知(崇疾控發[2013]23 號),對參與本項工作的所有專業人員進行了培訓,統一認識、統一方法、統一標準。
全縣共調查縣城關及12 個鄉鎮186 行政村606 份水樣,覆蓋范圍達100%,從檢測結果來看,我縣水砷含量均小于0.004mg/L 屬正常范圍之內;有3 個水樣氟含量大于0.3mg/L,分布于肖嶺2 個、沙坪1 個;水碘在14.1~262.7μg/L 之間,中位數為21.6μg/L,有14 個水樣碘含量在50~150μg/L 之間,占2.31%,分布于石城4 個、白霓2 個、路口2 個、青山3 個、天城3 個,含碘量>150μg/L 的水樣有4 個,占0.66%,分布于石城2個、桂花泉1 個、白霓1 個,見表1。集中式供水碘均值為20.93μg/L、水氟均值為0.119mg/L,均低于分散式供水碘均值26.46μg/L、水氟均值0.125mg/L,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分散式供水中壓把井水中碘含量最高,江河水中碘含量最低,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1 2013 年崇陽縣居民生活飲用水碘、氟、砷調查結果

表2 飲用水碘、氟含量類型及地區分布
通過對全縣12 個鄉鎮186 個行政村606 份生活飲用水檢測,水砷含量均小于0.004mg/L,未超過《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1]規定的0.01mg/L 水砷值,符合生活飲用衛生標準,故我縣居民無砷中毒的危害。
飲水含氟量是反映飲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氟源和環境氟的唯一客觀指標[2]。從本次調查結果來看,我縣生活飲用水氟均未超過《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規定的1.00mg/L 水氟值,說明我縣生活飲用水氟含量符合衛生標準。
從本次調查結果來看,我縣有14 個水樣碘含量>50~150μg/L,屬于適碘水樣,4 個水樣碘含量>150μg/L,屬高碘水樣[3],上述18 個水樣中,壓把井水占15 個,敞口井水占2 個,山泉水1 個,大都為深水井,城市3 個,農村15 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居民飲用水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農村大部分地區由原來的單一使用敞口井水(地表水)逐步發展到目前以自來水和壓把井水(地下水)為主,深層水碘含量偏高,另外高碘水樣僅占0.66%,故不能排除人為因素造成(如所采水樣與含碘樣品混放),有待我們進一步調查,如果一旦確定高碘地區或適碘地區,應立即建議上級部門在該地區實行無碘鹽供應或下調鹽碘濃度。
本次調查,我縣淺表水碘含量偏低,特別是自來水、水庫水、江河水都沒有發現碘超標現象,根據GB16005-2009《碘缺乏病病區劃分》規定該縣屬缺碘地區,因此長期食用加碘鹽是我縣補充碘攝入,防治碘缺乏病最好的方法,但我縣深層地下水可能存在高碘水,當地政府和水利部門要加大改水經費的投入,大力普及自來水,加強宣傳教育,改變居民的不良生活方式,普及健康行為。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GB5749-2006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6:204
[2]孫玉富,趙麗軍,孫殿軍.地方性氟中毒病區控制評價指標及標準研究[J].中國地方病學雜志,2009,28(2):225
[3]盧曦東,唐月娥.2008 年江蘇省睢寧縣居民飲用水含碘量調查結果分析[J].中國地方病學雜志,2010,29(3);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