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海霞
(咸寧市中心醫院體檢中心,湖北 咸寧 437100)
隨著我國人口的老齡化,老年肺癌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為提高肺癌患者術后的生存質量,我院2011 年9 月至2012 年12 月對44例老年肺癌患者放療期間加強護理措施,較好地防止了并發癥,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質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44例老年肺癌患者,其中男20例,女24例;年齡60.3~72.5 歲。根據患者的影像學及病理學檢查結果,均明確診斷為肺腺癌Ⅱ-Ⅲ期,失去手術機會,PS 評分均為1~2分。44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2例。兩組在年齡、性別、PS 評分方面,兩組患者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 <0.05)。
1.2 方法 對入組患者行放療定位及計劃制定,均給予調強適形放療,放療總劑量56Gy/28F,每周一至周五每日放療1 次,周六、周日不放療。對照組僅實施調強適形放療,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相應護理。
1.3 放療期間的護理
1.3.1 消化道反應的護理 加強患者的飲食指導,放療期間要鼓勵患者多進食高蛋白食物,以低脂肪、低鹽、低糖等容易消化的食物為主,比如瘦肉、魚類和水果、蔬菜等,避免過熱、粗糙、酸辣刺激性、油膩、煎炸食物;對便秘的患者指導多飲水,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適當地運動,這樣有助于清潔腸道和腸蠕動。與醫生及時聯系溝通,合理采用止吐藥物、通便藥物及營養支持、補液治療。
1.3.2 骨髓抑制的護理 定期監測血常規,如白細胞下降,密切觀察患者有無乏力、發熱等癥狀,對患者實行保護性隔離,減少探視,病房內進行紫外線照射消毒,患者一切用物經滅菌消毒后方可使用,合并感染者給予抗炎治療。指導患者注意個人衛生,勤刷牙,進食前后漱口,大便后溫水坐浴,注意保暖,注意飲食衛生,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及胃腸道感染,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每6h 測體溫1次。血小板嚴重減少者,應觀察患者有無鼻衄、牙齦滲血、便血、尿血及皮膚黏膜出血、瘀斑,囑患者用軟毛牙刷以減少牙齦損傷。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組間率的比較行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完成放療例數比較 觀察組患者19例(86.4%)、對照組15例(68.2%)完成28 次調強適形放療治療,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及并發癥比較 兩組比較,觀察組不良反應及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降低,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毒副反應及并發癥比較[n(%)]
放療是目前治療肺癌的最主要方法。老年患者高齡、體質弱且合并心臟、肺部等疾病,患者放射治療期間損傷肺組織、皮膚組織及骨髓、食管、胃等,這些不良反應及并發癥影響患者放療的正常進行及預后。因此需正確的護理才能保證放療順利進行。應指導飲食、衛生習慣,給予合理營養,減少感染、惡心、嘔吐、皮膚損傷等反應,才能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
本研究中觀察組給予全面細致的護理服務,在放療完成次數方面,觀察組的放療完成數明顯高于對照組;在并發癥和惡心、嘔吐、放射性肺炎、皮膚損傷等毒副反應方面,觀察組的發生率明顯降低。說明老年肺癌放療期間進行合理護理可以明顯減少不良反應及并發癥的發生,保證放療的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