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旭華
(崇陽縣婦幼保健院,湖北 崇陽 437500)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在醫學上又被稱為妊娠高血壓綜合征。這屬于妊娠期的一種特發性疾病,通常發生在妊娠20 周以后。臨床表現主要為蛋白尿、高血壓、水腫等,嚴重時還會導致患者腦組織缺氧、缺血或者水腫,甚至死亡。對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除了進行積極的治療之外,良好的臨床護理干預對降低患者的血壓,控制疾病,促進孕產婦順利分娩有重要作用。我院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進行人性化的綜合護理干預,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 年8 月至2013 年8 月我院收治的68例妊娠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尿常規和血壓檢測,同時結合癥狀觀察得到確診。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4例。觀察組年齡24~40 歲,平均(29.57 ±2.47)歲;孕周20~37 周,平均(35.41 ±1.47)周;其中經產婦19例,初產婦15例。對照組年齡25~41 歲,平均(29.19 ±3.21)歲;孕周20~36 周,平均(35.29 ±1.13)周;其中經產婦20例,初產婦14例。所有患者均存在頭暈、嘔吐、惡心等臨床癥狀。兩組患者的年齡、孕周、產次、病情等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 >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干預,如環境護理、飲食護理、用藥護理等。觀察組則采取人性化的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如下:①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交談,了解其心理癥結,然后對心理問題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如向患者耐心講解病情,給予患者安慰和鼓勵等。使其樹立對抗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②飲食護理。鼓勵患者多攝入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并補充鈣質。也可結合患者的喜好推薦食物。同時,多食用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對于有水腫的患者建議清淡、少鹽飲食。另外,叮囑患者控制好飲水量。③監測護理。對患者的生命體征、自覺癥狀、并發癥、常規生化指標等進行密切監測。包括入院至產后48h進行血壓檢測,記錄患者的心率、脈搏、呼吸、胎動等。同時,是給予患者降壓藥后,嚴密監測降壓藥的使用情況,控制好滴速,避免血壓升降幅度過大而引發胎盤早剝和腦出血的情況[1]。④分娩期護理。嚴密監測脈搏、血壓、胎心、宮縮等情況,為預防產后出血,到第三產程時及時給予催產素。胎兒分娩完成后,待各項生命體征穩定后再送回病房觀察。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血壓控制情況、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評價。
1.3 血壓控制評定標準 顯效:血壓控制在100~120mmHg/60~85mmHg;有效:血壓控制在121~140mmHg/86~90mmHg;無效:收縮壓大于140 mmHg 或舒張壓大于90mmHg。血壓控制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數×100%[2]。
1.4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的統計分析使用SPSS 17.0 軟件,用χ2檢驗計數資料,用P <0.05表示差異較大,存在統計學意義。
2.1 血壓控制情況 觀察組血壓控制總有效率為94.1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47%,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血壓控制情況比較[n(%)]
2.2 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情況 觀察組33例患者對護理感到滿意,護理滿意率為97.06%;對照組28例患者感覺滿意,護理滿意率為82.3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是孕產婦妊娠期特有的疾病,該病在我國的發病率約為9.5%。對于患有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患者,若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療,則會危及孕產婦及胎兒的生命安全。在治療的過程中,對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對于提高治療效果,控制血壓,改變妊娠結局等均有重要意義。因此,護理人員必須對妊娠高血壓孕產婦加強臨床護理干預。
本研究觀察組的血壓控制總有效率達到94.1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47%,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 <0.05)。另外,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為97.06%,對照組82.35%,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 <0.05)。可見,綜合性的護理干預提高了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治療效果,提升了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這是因為綜合性的護理干預模式,通過多方面、多角度的護理工作,能使患者從生理到心理都獲得安全感和滿足感,體會到人性的溫暖和關懷,從而提高了治療的信心,并積極配合治療護理工作,有利于控制病情發展,保證母嬰安全。
綜上所述,對妊娠期高血壓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干預,不僅能有效控制血壓,而且能有效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值得推廣。
[1]安桂芹.淺談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護理[J].求醫問藥(學術版),2012,10(10):164
[2]王志敏.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88例臨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2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