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東
淮劇《半車老師》于2012年8月29日、30日晚在北京中國評劇大院劇演出并取得了圓滿成功。鹽城市淮劇團全體演職人員通力協作,令具有獨特魅力的淮腔淮韻再次風靡京城。作為獻禮“十八大”全國優秀劇目展演,《半車老師》的劇情雖然延續我團多年一貫的輕喜劇風格,但那種通過小人物折射大社會的主題,依然吸引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解放軍報、光明日報等媒體紛紛派“骨干”作現場報道。而撩動媒體神經的不止是因為演員們的精湛表演,關鍵在于劇中故事所引發人們對當今社會熱點問題的反思和追問。
一、“得意門生”失信承諾,老師百感交集。
《半車老師》講述的是一個有關“誠信”的故事。
老教師田半車在一次寒假校友聚會中,動員學生資助母校。他的學生,如今已是海外一家企業負責人的馬麗,當場開支票捐贈母校圖書五萬冊。另一位得意門生,企業家焦浩運也不甘示弱,當即表態要捐款20萬元為母校建電教室。田半車喜出望外,連忙跑到縣城賒賬運回50臺電腦。可是,當他望眼欲穿地等待焦浩運匯款時,捐款卻如石沉大海、杳無音訊。眼瞅著,快開學了,供貨商在討要貨款無果的情況下封了教室。而老村長和鄉親們為了能讓孩子及時開學,委托田半車進城追討捐款,確保孩子們如期開學。作為一名從教多年,有著嚴格道德操守的“傳道者”,田半車不敢相信自己一手培養出來的“得意門生”焦浩運,竟會做出唯利是圖、食言失信的行為。萬般無奈之下,他懷著一顆復雜的心情踏上了一條追要捐款的路程。當他好不容易見到學生焦浩運時,焦浩運再次承諾保證兌現捐款,但要等他“出差”10天籌措資金后才能兌現。
田半車信以為真。孰料,這只不過是焦浩運妻子衛鴻,為拖“黃”丈夫的承諾而設下的一個騙局。為了表達對恩師的感激之情,大概也是為了表示自己捐款沒能及時到位的歉疚,他安排田半車住進了酒店總統套房,享受高規格待遇。在這期間,田半車天天留心,生怕再釀大錯,忍受著焦慮和良知的雙重煎熬。
二、人格魅力感化學生,留下無盡思考。
然而,一次巧合,卻讓田半車意外發現“出差”的焦浩運和衛鴻夫妻雙雙出現在自己的套房里。而衛鴻,為了繼續掩飾這個在頃刻間就能被戳穿的拙劣謊言,居然將丈夫藏進衣櫥。得知真相的田半車,如萬箭穿心。即便如此,他仍沒忘記一個“傳道者”的職責,借機給學生補上一課。
戲中,主人公痛徹肺腑的唱道:“衣柜呀衣柜,難道你也欺我們鄉下人?難道你也瞧不起我這個教書先生……你雖不是人有靈性,肚子里裝著花頭經。活像我的學生焦浩運,外表硬錚骨頭輕。說大話,渾身勁,忽悠鄉親懵師尊。不誠實,不守信,數典忘祖昧良心……你敢再把我蒙混,休怪我家丑外揚不顧師生情。砸碎你的玻璃鏡,踢爛你緊閉的門!電視臺讓你去出鏡,曝你的光,出你的影,揭你的底,現你的形,來龍去脈,前后前因,樁樁件件,昭示眾人,上達領導,下至百姓,人人皆知,個個憤恨,讓你里外不是人。”不過,導致田半車完全崩潰的不止是謊言,而是酒店的一紙賬單。當恪守道德信條、不齒道德失范行為的田半車因得知自己在短短10天住宿期間,竟花去近一半捐款消費后,產生了強烈而不可饒恕的負罪感。而這種深深的自責,對于像田半車這樣的人來說,幾乎是毀滅性的。
田半車在醉酒絕望的獨白中唱道:“人常說老要時髦少要乖。我怎么就覺得這世道變得……變得讓我們互不相識了呢?‘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可如今,本來無價的誠信,變成了真正的一錢不值,失信成了聰明,守信成了愚傻!這是為什么?為什么!是世道不識我,還是我不識世道?孩子們哪!我真想讓你們重新回到課堂上去,因為我太留戀你們那一雙雙又清又亮、干干凈凈的眼睛……”
劇情一波三折,最終田半車以其博大的胸懷、人格的魅力,感動眾學生……末了,雖未明講結局,卻給觀眾留下無盡思考:我們有沒有像田半車那樣追問過自己?
三、誠信好比大樓根基,松動后果嚴重。
2小時左右的演出,想讓觀眾的注意力始終被劇情吸引并非易事。淮劇《半車老師》之所以能脫穎而出,關鍵在于其沒有就事論事,而是借劇情拓寬了人們對道德問題的思考。
《雞毛蒜皮》、《十品村官》、《半車老師》,都是圍繞‘和諧這一主題展開的。只不過,《半車老師》的背景結合的是當今社會體現的一些特質編創的。和諧表現在社會各個層面,誠信是和諧的根基。人不誠信,社會也不會和諧。這部戲,正是對當前社會問題的追問與反思。現實中有關誠信的例子很多。比如,一些明星深陷其中的“詐捐門”事件,可能是“明星們”因各種原因或一時沖動表態捐款,事后又因種種原因導致捐款不到位,從而引發公眾爭議;第二個與誠信有關的話題,莫過于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問題。有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是害人的,但他們還是利字當頭。“而更大的問題在于,現代人往往只有當生命受到威脅時,才會引起高度警戒。反之,更多充當的是旁觀者,看上去很冷漠。這讓我們不得不叩問并質疑,我們所處的這個社會究竟怎么了?”筆者認為,現代人缺乏自省意識,不能從自身角度反思,往往只知道指責別人,而這恰恰是當今社會很大的一個問題。我想,誠信好比一座大樓的根基,一旦根基松動,將會造成嚴重的安全隱患。因此,誠信問題必須引起足夠重視。
四、治理道德觀念問題,社會共同擔當。
“仁義”和“誠信”是中國傳統道德文化的核心價值。雖然健全的市場經濟應該有著契約為準的誠信底線和法律為綱的職業操守,但由于國內缺乏西方市場經濟多年的誠信建設和法制建設,中國傳統文化道德和追逐利潤、見利忘義的商業不端觀念和行為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激烈的碰撞。因此,在市場經濟中還要不要仁義、還要不要誠信,如何將中國傳統文化道德融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市場經濟的誠信建設和法制建設中,正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大課題。我認為,《半車老師》從一個普通鄉村教師進城追討捐款的遭遇中提煉出仁義、誠信的道德主題,委實難能可貴。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故事,也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而是一個兩種觀念沖撞的社會典型人物,半車老師這個典型形象的創造,對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市場經濟中規范人們的道德行為,重建社會誠信,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從主流看,社會主流道德輿論和主流道德觀念積極、進步、向善。縱觀我們江蘇鹽城、鹽都的“凡人善舉鹽城人”、道德模范、鹽都榜樣等,他們雖是普通市民,但體現了良好的道德風尚。比如,環衛女工韋青、陳紅,雪天等候丟錢的失主;自來水抄表工顧桂華雪天四次下水救人;8旬老人張忠泉甘守清貧捐款更需要的人等。這些都是市民素質提高的最直接體現,可以說始終代表著我們這個時代普通群眾和領導干部道德風貌的主流。當然,不可否認,現實社會上還存在著一些不文明現象,這些都需要我們帶動、幫助、勸導他們,從而不斷提升社會文明程度。
加強道德建設,治理道德問題,是一項全民共建共享的民心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擔當。筆者認為,每一位公民都應該成為道德建設的參與者,而不能只當旁觀者;都應該成為良善道德環境的維護者,而不能只當享受者;都應該成為躬身行德的實踐者,而不能只當評頭論足的“批評家”。
該劇于2013年5月在南京參加江蘇首屆文化藝術展演月演出,榮獲省文華大獎;2013年11月,在江蘇蘇州參加第十三屆中國戲劇節榮獲優秀劇目獎。我們相信,隨著對《半車老師》的精雕細琢、加工打磨,該劇會朝著更高、更遠的方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