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宗品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指出:高中數學課程有助于學生認識數學的應用價值,增強應用意識,形成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學時,我們要從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經驗出發,利用學生身邊的生活實例作為我們教學的素材,讓生活數學化.同時還要結合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將數學知識融入生活中,讓數學生活化.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發展學生的應用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設計生活實際情境,激發學生的應用意識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在教學時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可以讓學生對數學有一種親切感,從而激發學習的興趣.在創設教學情境時,我們可以把生活中學生熟知的常識呈現給學生,從而發現其中蘊含的數學問題,這樣既能夠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又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我們實際生活中的作用,從而尋求用數學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以此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僅是我們數學方面認識事物的根本原則,也是所有學科應遵循的基本思路,這也就體現出了“數學是一切自然科學的基礎”這一根本思想.
如,在學習“三角函數”時,我給學生出示了這樣一個案例:我們在教室上課時都想選一個好位子,能夠更好地看到黑板上老師的板書.如果我們知道教室黑板的上下邊緣在學生水平視線上方a米和b米,那么學生距離黑板多遠時的視角最大,看黑板的效果最好?學生對于這樣的問題思考的積極性很高,且問題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關,又能很好地運用所學的三角函數知識,真正體現了數學的實用性.這個問題的解決同時對我們在家看電視、在影院看電影、在展覽館看展品也有可借鑒之處,同時很多高中生是足球迷,這個問題也涉及了足球比賽,當一名隊員帶球直線推進時,在距對方底線多遠時起腳射門時命中率最高的問題,這對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很大的作用.
這樣的教學能夠讓學生在感受到知識的實際價值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二、重視數學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
數學應用意識的提高和發展離不開我們的課堂教學,這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要利用一切合適的時機對學生進行應用意識的滲透,啟發學生多注意數學應用性的問題,多思考與所學知識相關的生活問題,多考慮生活中的問題與我們所學數學知識的聯系,從而使學生的應用意識呈現出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的趨勢.這樣學生就會由開始的強制性要求到自覺的應用,加強了學生應用意識的培養,也使學生在解題時能夠游刃有余.從而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貼近于生活實際,使我們所學知識更能為生活所用,充分體現出“學以致用”的教學思想.
如,在學習“空間幾何體”時,我利用了“飲料罐設計制造問題”為例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某工廠接受了一項設計并制作飲料罐的任務,要求飲料罐的容積為0.946升,本著節約材料的原則,那么飲料罐的尺寸應該是多少最合適?在這一問題提出后,學生就進行了假設,飲料罐需設計成圓柱體,這可以從長方體與圓柱體體積相等時而長方體的表面積大而得出.在此基礎上再分析底面半徑與高的關系,先在不考慮厚度、接縫的前提下設計出多種方案進行比較,從而得出罐高為底面半徑4倍時效果最佳.這可以利用我們常喝的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等飲料罐進行驗證.在這一數學模型的基礎上再把現實中的厚度、折邊考慮進來,再次驗證與現實是否相符.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學的關鍵也就在于讓學生意識到所學知識對于現實生活的作用,并學會用不同的方法來分析、解決問題,并找出最佳的方案.
三、加強課題實踐研究,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
數學課題研究以學生的自學探究和合作學習為主.課題為學生呈現出了更加廣泛、實用的素材,體現出了數學課題的自主性、實踐性和開放性.在開展課題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去搜集資料,假設可能并驗證事實,這更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促使學生更好地去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向更廣闊的未知領域進發.課題實踐研究突出的是一種合作交流,這既包括生生交流,還有師生交流,以及學生與社會人員的交流,在交流過程中學生的應用意識得到了發展,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也得到了加強.
如,在學習“函數”時,根據現在手機已得到普及,并且手機已不再僅僅起到通話的作用,更多的是上網的現實,那么手機消費怎樣選擇套餐才能既省錢又時尚呢?我讓學生對這一課題進行實踐研究,制定出合理的方案,并進行選擇,得出相應的結論.學生根據調查各通信營業網點,得出了不同的套餐服務方案,并利用函數解析式及圖像描述出來,進行比較,總結出結論,提出了適合不同人群的不同套餐要求.通過這樣的課題研究,小組合作的意識得到了加強,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從而更加關注生活,關注身邊的數學.
(責任編輯 黃桂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