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新武
在物理課堂上,很多教師受“高考指揮棒”的影響而把課堂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應試能力的機械重復訓練上,這種教學方法背離了物理學科特點,忽視了學生作為一個生命體所具有的認知能力、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隨著高中物理教學改革的進行,高中物理教學更需要創新型物理課堂。
創新型物理課堂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改變過去教師講和學生聽的傳統模式,科學界定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全面體現物理學科的實踐性和探究性,將課堂學習的主動權和話語權真正交還給學生,讓學生在積極認知、大膽探究中主動進行合作和探究,幫助學生體驗物理認知和合作探究的樂趣,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物理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高效開展課堂學習。
一、構建創新型物理課堂的重要性
首先,創新型課堂符合物理的學科特點以及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認知規律,這樣的課堂能有效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其次,構建創新型物理課堂能夠讓學生在合作學習與主動探究中體驗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從而幫助學生獲得較好的情感體驗,有利于激發學生物理學習的興趣。
最后,構建創新型物理課堂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協調能力和集體觀念,從而在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的過程中實現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素質提升。
二、創新型物理課堂的構建
“課堂教學是一種師生雙邊參與的動態變化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真正以學生為本,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必須進行合理有效的課堂教學設計”[1]。具體可以從下幾方面著手。
(一)創設創新教學氛圍,開啟學生心門
高中物理的學習難度比初中物理的學習難度要大得多,而且不像初中物理那樣淺顯和生活化,高中物理具有較高的抽象性,既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也要求高中生善于展開想象的翅膀,在無拘無束、自由自在中暢所欲言、主動探究,這樣才能較好地完成物理課堂的認知活動。學者吳洪成也認為“創設民主、和諧、輕松的課堂氣氛,是師生協同進行教學活動的重要條件”[2]。以重力加速度知識為例,做自由落體運動的物體在第一秒內位置下降4.9米,即時速度為9.8米/秒,在第二秒就下降兩個9.8米,即時速度為9.8×2米/秒,以公式類推,做自由落體運動的物體下降的時間越長,落地時的速度就越大。在傳統課堂教學中,自由落體過程中,物體的加速度、瞬時速度、位移等知識,對學生來說,只是一些概念、公式,而在創新型物理課堂上學生能夠將相關的加速度、速度、位移關系的理解得更加生活化、形象化。因此,創新物理課堂教學,可通過人性化、科學化的認知氛圍喚醒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意識與探究意識,從而開啟學生的心門,引導學生走上科學探究、高效發展的良性發展之路。
(二)創新教學過程,提高學生的主動性
物理認知的探究性和實驗性要求教師由傳統教學中的“主宰地位”轉變為素質教育中的“主導地位”,增強為學生物理學習“修橋鋪路”的服務意識,將課堂認知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在物理教學過程中不但要激發學生對課堂活動的參與意識,還要在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中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創新意識,從而使物理課堂成為學生張揚個性、表現自我的舞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堅持啟發式教學,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采取各種有效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3],使學生真正成為物理課堂的主人。以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牛頓第二運動定律以及牛頓第三運動定律為例,該部分知識與初中物理知識聯系緊密,因此,教師只需組織學生對三個定律進行認知和探究活動,舍棄傳統教學中教師“喋喋不休”地講和學生“忍無可忍”地聽的做法,相信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探究能力,積極關注學生的合作探究,并給予學生及時的點撥,推動學生課堂認知活動的科學開展。
(三)創新師生關系,構建幸福課堂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傳統觀念在中國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在潛意識中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人們的言行。而教師要用現代教育理念“武裝”自己的頭腦,不能“倚老賣老”,更不能“端著架子”,讓學生敬而遠之。教師要以年輕人的心態,同個性張揚的學生進行交往,以朋友的身份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做學生的知心人。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夠有效增強教師的凝聚力和親和力,極大地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使教師的引導性、啟發性的語言更有號召力和感染力,從而實現師生在認知、情感上的高度統一,有利于實現學生的快樂學習和幸福成長,更有利于培養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就會積極思考,大膽探索,從而優化自己的認知活動,促進學習的科學發展”[4]。所以,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構建科學物理課堂的增效劑,更是構建幸福課堂的有效策略。
總之,教師積極探究創新型物理課堂的構建,尋求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有效策略,強化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快樂學習、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黃鎮.充分把握思品課堂教學技能的變化[J].考試周刊,2013(50):123.
[2]吳洪成.現代教學藝術的理論與實踐[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115.
[3]李秉德.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04-205
[4]駱伯巍.教學心理學原理[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130.
[5]陳健.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物理教學[J].祖國:建設版,2014(5):392-393.
[6]歐琳.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物理課堂的有效實施策略[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6):147-148.
[7]顧惠峰.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因“參與”而“精彩”[J].中學物理(高中版),2014(7):41-42.
(責任編輯 易志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