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
物理概念是整個物理學知識體系的基礎,如果把物理這門學科比作高樓大廈,那么物理概念就是構成這座大廈的基石,因此物理概念教學成為物理教學的核心。
《初中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要做好物理概念和規律的教學設計,不僅應重視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具體內容、意義、適用條件等,而且還應重視學生建立物理概念、學習物理規律的過程。在這些過程中,學生不僅應學到物理知識,而且應學到科學方法,發展探究能力,逐步形成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等。
初中物理學習過程用到的科學研究方法很多,類比法就是其中常見的一種。所謂類比就是根據兩個對象在某些部分上相似而推出它們在另一部分上也可能相似的一種推理形式。運用類比的方法進行教學,能以舊帶新,引導學生的思維從形象提升到抽象,從抽象到形象,幫助學生有效學習物理概念、發展智力、提高能力。
下面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學中如何運用類比思想進行有效教學。
一、借助類比,引入概念
初中物理概念大多是抽象的,有不少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學生不易接受。例如,電功、電壓、功率等概念。康德說過:“每當理智缺乏可靠論證的思路時,類比這個方法往往能指引我們前進。”對難接受的概念,我們可以借用一個學生知道的,且與之很相似的舊概念,通過類比引入新概念。
例如,在學習電功概念時,由于“電”和“功”兩個概念,都很抽象,沒有具體的物理形狀,所以初中生對電功概念一直難以理解。對于電功,在教學中,一般有這么兩種引入思路:一種是由水流做功,類比得出電流也可以做功,但結論得出比較牽強、突兀,學生感覺好像是被強迫接受這個概念;第二種方法,是利用小電動機提升鉤碼,從而得出電流可以做功,雖然運用了實驗,試圖使電功概念形象化,但這種思路比較跳躍,跨度大,初中生接受起來比較牽強。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是利用學生已有的機械功與能的知識,兩次利用類比法引入電功概念,效果很好。
在具體教學中,可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①鉆木取火時,能量發生了什么變化?(機械能轉化為內能)②這個過程的實質是什么?(做功)③用電暖氣取暖時,能量發生了什么變化?(電能轉化為內能)④類比得出,此過程的實質是什么?(做功)⑤觀察并思考,用手提起鉤碼,此過程中,誰對鉤碼做功?(手對鉤碼做功)⑥觀察電動機提起鉤碼,類比得出此過程誰對鉤碼做功?(電動機在對鉤碼做功)⑦觀察并思考,斷電的電動機還能做功嗎?(不能)⑧通電的電動機提起鉤碼時,到底是誰做功?(電流做功)
通過兩次類比,逐漸將問題引向深入,學生自然接受電功概念,思路歸納如下:
初中物理還有很多概念的引入,可以利用類比法來降低難度。利用類比方法,學生即使感性認識不足,抽象思維能力不夠,但通過類比,在舊知識、舊經驗的基礎上,也能較好地理解新概念。
二、利用類比,建構概念
初中物理有一類概念,它們定義方法相似,即利用比值來定義的概念,如速度、密度、功率、壓強和比熱容等。這些概念,定義、定義式、單位等在形式上都有很多相似處,所以在學習這些概念時,完全可以利用學生已掌握的這類概念,利用類比法建構新概念。
例如,在學習密度時,一般先進行實驗,探究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通過對實驗數據的分析,發現質量體積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性,從而引入密度概念。因為密度表達式和速度表達式是相似的,此時可以先回顧速度的定義、單位,啟發學生利用類比法,完善密度概念,具體思路如表一,由學生利用類比法將表格填寫完整。
利用類比思想建構同類新概念,既培養了學生類比探究能力,又讓學生掌握了這類概念的共同點,能收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三、巧妙類比,理解概念
還有一部分概念,由于很抽象,所以即使已經建構了概念,學生仍然會理解不透,這里就需要教師運用類比法讓這些概念形象化,幫助學生理解。
比熱容概念一直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難點,恐怕學生即使將比熱容定義、公式背熟了,也未必真正理解好了比熱容的意義,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應類比學生的生活經驗,將比熱容概念形象化、直觀化。
建構比熱容概念時,可先問學生:生活中沙子和水同在陽光的照射下,沙子的溫度較高,這是什么原因?學生帶著問題觀看教師演示實驗,通過實驗,使學生觀察到質量相等的兩種不同物質(如水和煤油),在溫度升高相同的度數時,吸收了熱量不相等。為表示各種物質的吸熱能力,引出了比熱容的概念: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1℃吸收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但比熱容究竟是表示什么的物理量呢?教師會說,比熱容是表示物質吸熱能力的物理量,可是由于熱量沒有具體的可視形體,使得相當一部分學生對物質的這種性質的理解不透,如何能幫助學生輕松而深刻地理解比熱容的概念呢?教學中,可進行如下操作。
拿出兩個粗細不同、高度相同的圓柱形杯子,做了如表二的類比。
1.在上述操作的基礎上,幫助學生理解概念。
2.再次借助表二的類比進一步理解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經過連續類比,學生們已經深刻理解了比熱容概念,為了加深印象,可以在之后的比熱容應用中,繼續運用此類比法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初中物理中還有許多相對于初中學生較難理解的概念,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給學生找到一個生活原型,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難點。
參考文獻
[1]杜永來.類比思維法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林區教學,2010(12).
[2]姚紹欣,趙德寶.類比思想在物理規律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2(13).
(責任編輯 易志毅)endprint
物理概念是整個物理學知識體系的基礎,如果把物理這門學科比作高樓大廈,那么物理概念就是構成這座大廈的基石,因此物理概念教學成為物理教學的核心。
《初中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要做好物理概念和規律的教學設計,不僅應重視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具體內容、意義、適用條件等,而且還應重視學生建立物理概念、學習物理規律的過程。在這些過程中,學生不僅應學到物理知識,而且應學到科學方法,發展探究能力,逐步形成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等。
初中物理學習過程用到的科學研究方法很多,類比法就是其中常見的一種。所謂類比就是根據兩個對象在某些部分上相似而推出它們在另一部分上也可能相似的一種推理形式。運用類比的方法進行教學,能以舊帶新,引導學生的思維從形象提升到抽象,從抽象到形象,幫助學生有效學習物理概念、發展智力、提高能力。
下面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學中如何運用類比思想進行有效教學。
一、借助類比,引入概念
初中物理概念大多是抽象的,有不少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學生不易接受。例如,電功、電壓、功率等概念。康德說過:“每當理智缺乏可靠論證的思路時,類比這個方法往往能指引我們前進。”對難接受的概念,我們可以借用一個學生知道的,且與之很相似的舊概念,通過類比引入新概念。
例如,在學習電功概念時,由于“電”和“功”兩個概念,都很抽象,沒有具體的物理形狀,所以初中生對電功概念一直難以理解。對于電功,在教學中,一般有這么兩種引入思路:一種是由水流做功,類比得出電流也可以做功,但結論得出比較牽強、突兀,學生感覺好像是被強迫接受這個概念;第二種方法,是利用小電動機提升鉤碼,從而得出電流可以做功,雖然運用了實驗,試圖使電功概念形象化,但這種思路比較跳躍,跨度大,初中生接受起來比較牽強。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是利用學生已有的機械功與能的知識,兩次利用類比法引入電功概念,效果很好。
在具體教學中,可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①鉆木取火時,能量發生了什么變化?(機械能轉化為內能)②這個過程的實質是什么?(做功)③用電暖氣取暖時,能量發生了什么變化?(電能轉化為內能)④類比得出,此過程的實質是什么?(做功)⑤觀察并思考,用手提起鉤碼,此過程中,誰對鉤碼做功?(手對鉤碼做功)⑥觀察電動機提起鉤碼,類比得出此過程誰對鉤碼做功?(電動機在對鉤碼做功)⑦觀察并思考,斷電的電動機還能做功嗎?(不能)⑧通電的電動機提起鉤碼時,到底是誰做功?(電流做功)
通過兩次類比,逐漸將問題引向深入,學生自然接受電功概念,思路歸納如下:
初中物理還有很多概念的引入,可以利用類比法來降低難度。利用類比方法,學生即使感性認識不足,抽象思維能力不夠,但通過類比,在舊知識、舊經驗的基礎上,也能較好地理解新概念。
二、利用類比,建構概念
初中物理有一類概念,它們定義方法相似,即利用比值來定義的概念,如速度、密度、功率、壓強和比熱容等。這些概念,定義、定義式、單位等在形式上都有很多相似處,所以在學習這些概念時,完全可以利用學生已掌握的這類概念,利用類比法建構新概念。
例如,在學習密度時,一般先進行實驗,探究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通過對實驗數據的分析,發現質量體積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性,從而引入密度概念。因為密度表達式和速度表達式是相似的,此時可以先回顧速度的定義、單位,啟發學生利用類比法,完善密度概念,具體思路如表一,由學生利用類比法將表格填寫完整。
利用類比思想建構同類新概念,既培養了學生類比探究能力,又讓學生掌握了這類概念的共同點,能收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三、巧妙類比,理解概念
還有一部分概念,由于很抽象,所以即使已經建構了概念,學生仍然會理解不透,這里就需要教師運用類比法讓這些概念形象化,幫助學生理解。
比熱容概念一直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難點,恐怕學生即使將比熱容定義、公式背熟了,也未必真正理解好了比熱容的意義,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應類比學生的生活經驗,將比熱容概念形象化、直觀化。
建構比熱容概念時,可先問學生:生活中沙子和水同在陽光的照射下,沙子的溫度較高,這是什么原因?學生帶著問題觀看教師演示實驗,通過實驗,使學生觀察到質量相等的兩種不同物質(如水和煤油),在溫度升高相同的度數時,吸收了熱量不相等。為表示各種物質的吸熱能力,引出了比熱容的概念: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1℃吸收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但比熱容究竟是表示什么的物理量呢?教師會說,比熱容是表示物質吸熱能力的物理量,可是由于熱量沒有具體的可視形體,使得相當一部分學生對物質的這種性質的理解不透,如何能幫助學生輕松而深刻地理解比熱容的概念呢?教學中,可進行如下操作。
拿出兩個粗細不同、高度相同的圓柱形杯子,做了如表二的類比。
1.在上述操作的基礎上,幫助學生理解概念。
2.再次借助表二的類比進一步理解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經過連續類比,學生們已經深刻理解了比熱容概念,為了加深印象,可以在之后的比熱容應用中,繼續運用此類比法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初中物理中還有許多相對于初中學生較難理解的概念,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給學生找到一個生活原型,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難點。
參考文獻
[1]杜永來.類比思維法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林區教學,2010(12).
[2]姚紹欣,趙德寶.類比思想在物理規律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2(13).
(責任編輯 易志毅)endprint
物理概念是整個物理學知識體系的基礎,如果把物理這門學科比作高樓大廈,那么物理概念就是構成這座大廈的基石,因此物理概念教學成為物理教學的核心。
《初中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要做好物理概念和規律的教學設計,不僅應重視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具體內容、意義、適用條件等,而且還應重視學生建立物理概念、學習物理規律的過程。在這些過程中,學生不僅應學到物理知識,而且應學到科學方法,發展探究能力,逐步形成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等。
初中物理學習過程用到的科學研究方法很多,類比法就是其中常見的一種。所謂類比就是根據兩個對象在某些部分上相似而推出它們在另一部分上也可能相似的一種推理形式。運用類比的方法進行教學,能以舊帶新,引導學生的思維從形象提升到抽象,從抽象到形象,幫助學生有效學習物理概念、發展智力、提高能力。
下面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學中如何運用類比思想進行有效教學。
一、借助類比,引入概念
初中物理概念大多是抽象的,有不少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學生不易接受。例如,電功、電壓、功率等概念。康德說過:“每當理智缺乏可靠論證的思路時,類比這個方法往往能指引我們前進。”對難接受的概念,我們可以借用一個學生知道的,且與之很相似的舊概念,通過類比引入新概念。
例如,在學習電功概念時,由于“電”和“功”兩個概念,都很抽象,沒有具體的物理形狀,所以初中生對電功概念一直難以理解。對于電功,在教學中,一般有這么兩種引入思路:一種是由水流做功,類比得出電流也可以做功,但結論得出比較牽強、突兀,學生感覺好像是被強迫接受這個概念;第二種方法,是利用小電動機提升鉤碼,從而得出電流可以做功,雖然運用了實驗,試圖使電功概念形象化,但這種思路比較跳躍,跨度大,初中生接受起來比較牽強。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是利用學生已有的機械功與能的知識,兩次利用類比法引入電功概念,效果很好。
在具體教學中,可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①鉆木取火時,能量發生了什么變化?(機械能轉化為內能)②這個過程的實質是什么?(做功)③用電暖氣取暖時,能量發生了什么變化?(電能轉化為內能)④類比得出,此過程的實質是什么?(做功)⑤觀察并思考,用手提起鉤碼,此過程中,誰對鉤碼做功?(手對鉤碼做功)⑥觀察電動機提起鉤碼,類比得出此過程誰對鉤碼做功?(電動機在對鉤碼做功)⑦觀察并思考,斷電的電動機還能做功嗎?(不能)⑧通電的電動機提起鉤碼時,到底是誰做功?(電流做功)
通過兩次類比,逐漸將問題引向深入,學生自然接受電功概念,思路歸納如下:
初中物理還有很多概念的引入,可以利用類比法來降低難度。利用類比方法,學生即使感性認識不足,抽象思維能力不夠,但通過類比,在舊知識、舊經驗的基礎上,也能較好地理解新概念。
二、利用類比,建構概念
初中物理有一類概念,它們定義方法相似,即利用比值來定義的概念,如速度、密度、功率、壓強和比熱容等。這些概念,定義、定義式、單位等在形式上都有很多相似處,所以在學習這些概念時,完全可以利用學生已掌握的這類概念,利用類比法建構新概念。
例如,在學習密度時,一般先進行實驗,探究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通過對實驗數據的分析,發現質量體積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性,從而引入密度概念。因為密度表達式和速度表達式是相似的,此時可以先回顧速度的定義、單位,啟發學生利用類比法,完善密度概念,具體思路如表一,由學生利用類比法將表格填寫完整。
利用類比思想建構同類新概念,既培養了學生類比探究能力,又讓學生掌握了這類概念的共同點,能收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三、巧妙類比,理解概念
還有一部分概念,由于很抽象,所以即使已經建構了概念,學生仍然會理解不透,這里就需要教師運用類比法讓這些概念形象化,幫助學生理解。
比熱容概念一直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難點,恐怕學生即使將比熱容定義、公式背熟了,也未必真正理解好了比熱容的意義,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應類比學生的生活經驗,將比熱容概念形象化、直觀化。
建構比熱容概念時,可先問學生:生活中沙子和水同在陽光的照射下,沙子的溫度較高,這是什么原因?學生帶著問題觀看教師演示實驗,通過實驗,使學生觀察到質量相等的兩種不同物質(如水和煤油),在溫度升高相同的度數時,吸收了熱量不相等。為表示各種物質的吸熱能力,引出了比熱容的概念: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1℃吸收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但比熱容究竟是表示什么的物理量呢?教師會說,比熱容是表示物質吸熱能力的物理量,可是由于熱量沒有具體的可視形體,使得相當一部分學生對物質的這種性質的理解不透,如何能幫助學生輕松而深刻地理解比熱容的概念呢?教學中,可進行如下操作。
拿出兩個粗細不同、高度相同的圓柱形杯子,做了如表二的類比。
1.在上述操作的基礎上,幫助學生理解概念。
2.再次借助表二的類比進一步理解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經過連續類比,學生們已經深刻理解了比熱容概念,為了加深印象,可以在之后的比熱容應用中,繼續運用此類比法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初中物理中還有許多相對于初中學生較難理解的概念,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給學生找到一個生活原型,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難點。
參考文獻
[1]杜永來.類比思維法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林區教學,2010(12).
[2]姚紹欣,趙德寶.類比思想在物理規律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2(13).
(責任編輯 易志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