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旭東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國家對創造性人才的需求越來越旺盛,而與之相對的,學校教育作為培養人才的搖籃,在創造性人才的培養上卻顯得非常乏力,根源就在于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不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因此,作為一名高中物理教師,我們要對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進行大膽的革新。在眾多的教學模式中,小組探究的教學方式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體現出了獨特的優勢。除了在創新能力培養上獨具優勢,以小組探究形式開展教學活動,還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而這一能力無論是在未來的學習還是工作中都具有極高的價值。下面筆者就如何有效開展小組探究教學活動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科學建組
小組探究教學的特點就是把學生分成一個個學習小組,然后再以小組為單位,通過組內合作、組間合作,最終實現小組學習目標。因此,要想有效地開展小組探究活動,第一步就是科學建組。教師在建組的時候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第一,確定合理的小組人數。一般來說,根據探究任務的規模和難度,小組人數以3~6人為宜,人數過多,不利于每個小組成員參與到探究活動中;人數過少,探究活動難以保證范圍和深度;第二,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組間同質是指各個學習小組之間實力水平相當,這樣有利于各個小組之間展開公平有效的競爭和評價,組內異質是指小組成員的確定要注意優勢互補,各有所長,這樣一方面有利于學生特長的發揮,另一方面有利于小組整體能力的平衡,保證小組學習和探究的能力;第三,明確分工。這一點在開展小組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尤其重要。在一個班級中,學生之間存在知識基礎、學習能力、學習態度的差異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在分組的時候不能做到明確分工,在實施小組探究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任務分配不均,部分學生“搭便車”“打醬油”的問題。只有在活動前進行了合理的任務分工,這樣在活動過程中,每個小組成員才能各盡其職,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力,保證每個成員都積極地參與到探究活動中。
二、選擇恰當而充滿趣味性的探究課題
能否選擇恰當的探究課題對小組探究活動的順利實施和最終的學習效果具有重要影響。教師在選擇探究課題的時候應把握好以下兩點:第一,探究的課題難度要適中,既不能太難,也不能太過簡單,要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第二,探究活動的形式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探究活動能否實現理想的目標,除了精心的設計以外,探究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也是異常重要的。因此,教師在選擇探究課題的時候要盡量選擇一些能夠引起學生興趣的具有一定趣味性的探究內容。結合以上兩點,筆者在講“動量”這節課時,給學生安排了一個“摔不碎的雞蛋”的探究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行設計實驗方案,并且各個小組以比賽的形式比一比誰的方案最好。這樣一種以游戲比賽為形式的探究活動充分調動起了學生的積極性。為了能夠成功表演“摔不碎的雞蛋”,并在比賽中獲勝,各個小組中的每個成員都煞費心機,積極開動腦筋,尋找各種材料,設計各種方案。在正式比賽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異常投入,成功的小組歡欣不已,失敗的小組在失望之余也積極地尋找失敗的原因。就這樣,在熱烈的氣氛下,本次活動完美地結束了。回頭總結這次活動,筆者驚喜地發現,由于給了學生充分的自我發揮的空間,很多學生想出了很多教師事先都沒有想到的新奇點子。由此可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僅僅承擔傳道授業的角色,而應當創造更多的機會和條件,扮演好學生創新能力激發者的角色。
三、教師要充當好引導者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固然要充分發揮,但學生由于知識和能力的局限性,很多時候,在探究的過程中思維容易走偏,這個時候,教師的引導作用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教師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要充當好引導者的角色,在探究活動開始前,教師要引導學生確定合理的探究主題,制定探究計劃,做好探究前的準備工作,在學生進行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地進行組間巡視,及時地發現學習小組在探究過程中的錯誤,并加以指導改造,在探究活動結束以后,教師要組織學生對探究活動進行總結和反思,及時發現探究過程中的問題,鞏固探究活動的成果。教師的引導作用要充分體現在探究活動的各個環節,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思考和探究的過程中更好地朝著正確的目標前進。
總之,作為教師,我們在開展物理教學的過程中,要積極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在不斷的經驗積累和錯誤總結中完善小組探究學習模式,努力以高質量高水平的小組合作推進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志力,黃致新.中學物理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成員角色分配問題探討[J].中學物理,2013(9).
[2]馮奕.小組合作學習在高中物理教學的實踐[D].廣西師范大學,2012.
[3]關彩麗.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路徑探析[J].新課程(上),2013(7).
(責任編輯 黃春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