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志亮
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師在實際物理概念教學中,只注重概念的羅列,強調概念的內容而不注意推導。加上學校里嚴重的應試氛圍,使得物理概念最終變成了條條框框,限制了學生的想象。為了加快教學進度,教師更是極大地縮短學生的認知過程,用反復的訓練替代原本的理解過程。鑒于此,要想提高物理概念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必須從概念導入做起。同時,結合富含趣味性又不失內涵的物理概念教學策略,將概念教學上升到概念推理、概念演示、概念擴展的高度。最后,再結合一定的實踐訓練,讓學生深刻理解物理概念。本文從物理概念課堂導入、教學策略、鞏固檢查三方面討論物理概念有效的教學。
一、概念有效導入策略
任何一位富有教學經驗的教師都不會在課堂一開始就展開本節課的教學,他們往往會結合各式各樣的內容進行一段課堂導入,隨后再開始新概念教學。對于物理概念相對比較枯燥、繁瑣的知識而言,有效的課堂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刺激學生的思維運行,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
因此,教師可以結合學生身邊的例子進行概念導入教學,將物理概念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學生通過身邊的生活實際理解概念。例如,在講解“牛頓定律”時,教師可結合人提水桶的例子進行教學,首先對水桶進行受力分析,得到人對水桶向上的提拉力與水桶自身的重力互為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由此導入牛頓第三定律的教學。然后結合受力平衡原理,理解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進而讓學生深刻理解牛頓第三定律的本質。
二、概念情境教學策略
高中物理概念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復雜性,要物理概念教學有效,教師必須為學生創設有效的物理教學情境。高中生們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對新鮮事物具有較強的好奇心,教師必須妥善引導學生將對教學情境的興趣轉化到物理概念的學習上。筆者認為,教師可以物理概念的起源作為依據創設物理情境,激發學生對物理概念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對物理概念的掌握程度。
例如,在講解“萬有引力定律”章節內容時,教師可以結合牛頓與蘋果的故事創設相關情境進行概念教學:牛頓在蘋果樹下睡覺時,被落下的蘋果砸到。于是,他便疑惑:為何蘋果只會落向地球而不是遠離地球呢?此時,教師可以引出本節課萬有引力章節的概念要點。通過對萬有引力定律思維起源的情境再現,學生在驚嘆古人智慧的同時,也實現了概念的掌握,筆者相信,這樣的物理概念教學學生必定終身難忘。
三、概念分步教學策略
在對抽象性、復雜性較強的物理概念進行教學時,教師不妨實施分步教學策略。例如,在功和能章節,我們首先介紹的是功,然后是功率,最后才是機械能守恒定理,這其中的關系是逐層遞進深入的。因此,在進行功和能的教學上,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進一步深化功、能以及功率的教學。“功”是能量變化的度量衡;“功率”是做功與時間的比值,表示做功的快慢。從以上的物理概念就可以看出概念教學的分步原則,由淺及深,逐層遞進。
在物理概念的分步教學中,教師必須針對各個層次概念的特點,選取針對性的教學策略。例如,在對“功”“能”的介紹上,教師必須強調這些基礎知識組成的詞眼。“功”,首先必須是具備做功的本領,運動的汽車具有動能,靜止的汽車則必定不具備動能。再按照功的特點將其分為機械能、勢能等,針對這些能量分類原則進行教學,勢能的大小只與其高度有關,動能則與物體質量、速度有關。最后,由機械能和勢能之間的關系,得到能量守恒定律。
四、概念運用教學策略
在傳統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學中,教師做得最好的就是概念聯系生活實際,實施題海戰術。但是,這樣并不適合全體學生,也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因此,在高中物理概念運用的教學中,教師應優選題型、巧設問題,提高物理概念運用教學的效率。
例如,教師在完成“重力加速度”一章的教學后,不妨布置一個概念實際運用問題,及時檢驗學生的概念掌握程度。如“航天飛船在距地面5km處打開降落傘,速度逐漸降至5m/s,之后按照這個速度在大氣層中勻速降落。在距離地面還有2km處時,飛船開啟緩沖減速發動機,飛船到達地面時,其速度剛好降至零,求最后減速階段的飛船加速度”,教師可以針對這個科學現象安排學生進行過程分析:飛船進入大氣層是自由落體運動,打開降落傘后是勻速運動,最后階段開啟緩沖發動機是減速運動,這樣有助于學生順利求解減速階段的飛船加速度,同時加深對加速度的認識。這類實際問題也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學科素養的養成。
總之,物理概念教學是高中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物理知識掌握至關重要。作為高中物理教師,我們必須在日常的概念教學中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理解,實現有效的物理概念教學。
(責任編輯 黃春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