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廣榮
隨著新課改的推行,“減輕學生學業負擔,提高高中物理教學質量”急不可待。作為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物理作業的設計是授予學生知識,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的最常見教學措施。如何提高高中物理作業的有效性,使其符合新課改教育理念,從而促進物理教學,是筆者一直反思和探討的問題。
一、高中物理作業現狀
據調查,大部分普高學生每天有3小時左右用來寫作業,甚至更久,導致學業負擔沉重,如果加上學生自選的彈性作業,那么作業量更大。在這樣的作業壓力下,學生很難有時間對所學知識及時進行整理、反思和研究。由于缺少自主學習的時間,學生自學能力得不到培養和鍛煉,“求知”意識缺乏;學生為應付作業,往往只注重“做題”卻忽視“品題”,“探究”意識和能力薄弱,創造性思維得不到拓展;學生機械地“回憶知識”,卻不會“重構知識”,“反思”意識差。
具體到高中物理作業上,除了作業量大問題外,還集中在以下幾點問題:
1.設題選擇不當。布置的作業常常出現難題、偏題和怪題,起不到積極作用,反而讓學生困擾,浪費學習時間,打擊學生物理學習信心。
2.目的性、針對性差。部分教師為布置作業而布置作業,缺乏目的,此外沒有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不能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
3.作業形式單一。這是高中學校的普遍現象,這類作業往往過分注重知識與技能的練習,忽視解題過程與方法的培養,更談不上對檢測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考查。
二、有效高中物理作業的特點
1.具有針對性,符合教學目標。
物理作業貴在“質”,設題應結合教學進度和學生實際水平,精選典型的例題,有針對性地設計物理作業,使學生在做完物理作業后都能有所收獲,認識到認真做物理作業的重要性,起到舉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有效作業的針對性體現在符合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內容來確定題型、設計和編排上。這樣教師就能通過學生作業完成的質量,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狀況,控制物理教學的進度和授課的難易程度。針對性的作業設計能夠幫助學生掌握物理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解題能力。
2.具有層次性,滿足各層次學生需求。
每個學生的心理特征、認知水平和物理能力都不一樣,物理作業設計應該很好地平衡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盡可能地兼顧和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作業的設計應具有層次性。作業的層次性可以這樣體現:按知識難易程度分成A、B、C三個層次。A為基礎題,重在鞏固基礎知識和技能;B為發展題,亦是綜合題,重在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C為創新、探索性題,旨在知識的運用、探究和拓展延伸。對于A、B類題,可以設為必做題,C類為自選題,教師可以設立獎勵措施,對完成C類題的學生給予鼓勵和肯定,來增強學生完成物理作業的動力和興趣。
3.具有探究性,發展學生思維。
能夠引導學生加深對物理現象、物理概念的理解;掌握物理定理和規律;增強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作業才是有效的。所以物理作業的設計應盡量從不同角度著手,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例如,在講解電場和磁場應用時,可以根據它們組合方式的差異來設計問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探究來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使學生的物理思維不斷得到拓展。
4.具有時代性,結合生活實際。
物理本就源于生活,學習物理的最終目的是提高物理素養,運用物理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發展科學技術。高中物理作業的設計應加強與現代生活、社會、科技的緊密結合與實際應用。因此,教師應使物理作業充滿時代氣息,在深化物理知識的同時,通過現代科技的引入來培養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三、高中物理作業的具體設計形式
物理作業設計應避免傳統的單一形式,盡可能的多樣化,最大限度地使學生獲益。如(1)課堂限時作業。即在課堂上布置作業,并限定時間限時完成。限時作業能高度集中學生精力,提高作業質量。再進行精講點撥,能夠很好地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2)分層次作業。各個學生基礎不同,學習能力不同,分層次作業可使每個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發展。(3)小結型作業。一章節學完后,教師可以設計小結型作業,讓學生完成,以利于學生明細章節內容,完善學生知識構建,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4)開放性作業。教師可以設置開放性課題,讓學生在課后利用網絡查詢資料,關注科技發展動態,拓展物理視野。比如讓學生觀看《星際穿越》這部電影,讓學生聯系所學重力知識,寫心得體會。
總之,傳統的物理作業觀亟待改變,教師應樹立新的作業觀,牢記一切以學生為出發點,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物理作業的有效性。讓學生從物理作業中感受到物理的魅力,提高物理學習興趣,鞏固物理知識,拓展物理思維,發展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
(責任編輯 黃春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