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明文
物理是一門很抽象的學科,初中物理教學是學生接受物理知識的入門和啟蒙,是培養學生初步觀察事物、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階段。因此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是提升學生能力,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關鍵。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的、不同的教學情景,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把各種方法有效地結合起來,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全面提高學生物理綜合能力。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本人針對農村初中物理教學特點,總結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與各位同行共同探討。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激發學習興趣是物理教學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營造有趣的活動氛圍,留給學生廣闊的學習和交流空間,使他們在活動中接受、了解、強化知識,從而對物理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物理知識與生活、生產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師可以根據物理學科的特點,結合農村學生生活的環境和生活經驗,發揮農村資源優勢,為學生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比如《聲現象》教學中,讓學生模仿許多動物的叫聲;在《熱現象》教學中,讓學生描述沸騰現象;《光現象》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照鏡子、“折斷”的筷子、瓦縫下的光斑,雨后的彩虹等現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耳熟能詳、充滿智慧的生活現象,都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設計新穎別致的教學內容,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設計新穎別致的教學內容可以激發學生更高的求知欲,可以發散學生的思維,可以促進物理概念的形成和規律的掌握,是學生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最佳教學方法。比如在《光的折射》教學中,讓學生做一個實驗,將一枚硬幣放到一只碗中,移動硬幣到從碗沿剛好看不到硬幣的位置,并保持眼睛、碗的位置不動,用木棒按住硬幣不動,慢慢向水碗中加水,隨著水位的升高,就會看到硬幣。做完實驗后,學生會想:加了水,為什么就能看到硬幣呢?這樣做,能把枯燥抽象的授課內容變得新穎別致、簡單易懂,使學生在動手過程中獲取物理知識。
三、重視實驗,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物理概念、規律的形成都離不開實驗。通過實驗可以使學生深刻理解、掌握物理知識,可以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實驗教學中要合理地使用探究性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如在探究“通電導線在磁場中的受力方向與什么因素有關”時,可作如下互動。師:“要使通電導體的運動方向剛好相反,可以通過什么來實現?”學生上臺操作,把導線與電源的正負極互換。師:“你是根據什么,想到改變電源正負極的?”生:“奧斯特實驗證明,磁場的方向與電流方向有關。那我就想通電導體的受力方向是否會與電流方向也有關?”師:“還有什么其他操作也能夠改變通電導體的運動方向?”第二位學生上來把磁鐵的南北極上下調換。在這個教學環節中,由于有問題啟發學生思考,所以教學效果很好。
四、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物理教學質量
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是初中物理教學的捷徑。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也進入到農村初中教學中。多媒體輔助教學具有表現方式豐富多彩、吸引力強、形象直觀等特點。主要表現為:(1)運用多媒體可以激發學生探索興趣,通過多媒體課件,可將聲、光、色等信息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并能隨時方便地展現出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運用多媒體可以規范實驗操作,進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和科學態度。利用多媒體具有動態效果好、靈活性強、可見度高、交互性強的優勢,可使學生規范整個實驗程序。(3)運用多媒體可以提高實驗效果,應用多媒體手段,可大大提高演示實驗的質量,使現象明顯、清晰。
五、引導學生總結歸納,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總結歸納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它能讓學生一通百通,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物理各個知識點之間緊密相連,結構嚴謹,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教會學生歸納總結所學知識,使自己的知識系統化,如若能把每章內容按知識框架梳理出來,則能方便以后復習。若能把課本上、資料上已形成的規律和推論總結記錄下來,則有助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相關的知識;若能把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公式歸納在一起,則有助于學生理解掌握相應的物理概念和公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反思,將基礎知識和解題方法有機結合起來,就能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進而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初中物理教學方法多種多樣,關鍵是運用恰當的教法。在農村初中物理教學中,知識的掌握,學生能力的培養,學習興趣的激發不能僅靠哪一種教學方法,而應當確立新的教學理念,把各種教學方式有機結合起來靈活運用,才能有效提高農村初中物理教學質量。
(責任編輯 易志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