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摘要:藝術設計基礎課不僅能培養學生造型能力,更能帶來新的設計觀念和創造能力,本文主要從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現狀著手,對目前的教學模式做一些嘗試,探討藝術設計專業基礎教學的方法,提出基礎課程應以“藝術的思維與表現”中心,結合社會需求,使學生對造型與表現及思維的認識上升到藝術審美的高度,挖掘出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所能承載的全部教學功能。
關鍵詞:藝術設計;基礎課教學;改革;探討
藝術設計基礎課作為藝術設計專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也是高校學生入校后的第一門課,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拓展設計思維為目標。通過基礎課的學習,由淺入深地認識和掌握設計概念,并能把握和運用各種語言,為以后專業課程和專業設計創作打下基礎。但是藝術生在入學前高中階段的學習主要是為了應付美術高考,功利性太強,忽略了基礎課的重要性和思維能力訓練,這給我們基礎課教學帶來了很多的問題。為此藝術設計專業基礎教學的新探索也勢在必行。
一、專業基礎課教學改革應該重在打通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課之間的鏈接,為改變過去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課之間的分割、相互脫節的局面,讓學生在同樣的學習時間內更快地融入到專業課的學習中,為學生的后續專業學習做鋪墊。
傳統的設計基礎課程“三段式”教學模式一般由素描、色彩、三大構成設計等課程組成,這種模式沿用了幾十年。即其特點是重視造型語言,能掌握視覺表現技巧,著眼于訓練手與眼、觀察與表現等之間的關系。但是針對藝術設計專業而言,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之間缺少應有的聯系,忽視了學生主動性、創造性和參與性,學習時始終處于比較被動的狀態。
設計基礎課程其作用是為專業發展而打下牢固的基礎,要求必須找到基礎課與專業課之間合理地切入點,也就是說傳統基礎課教學方法在現代藝術設計專業很難做緊密的聯系,沒有考慮到專業思維的變化和后面課程的銜接,造成學生學習的目的不明確,認為畫得像就是好。當然,有較強的寫實能力對以后專業學習上造型能力的表現技法有很大幫助。因此,為了將基礎課與專業課自然地融合,把基礎課學習訓練自然地導向專業方面,突破原有課程之間互不關聯的狀況,我們可以通過一系列有效的方法訓練,改變表現方法及思維形式,使學生經過觀察,將各種繪畫表現形態與形式要素轉化為設計的要素;通過圖形來傳遞信息,從而超越表面的摹寫,以此分析形態、認識形態與功能之間的潛在關系,培養自身對形態的解析、變異、重組的能力,達到對形態的主觀創造和理性認識。認知自然萬物的各種構成要素,再轉換成圖形元素,用素描語言來表現出思維意識中的形態,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基礎課程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生專業素質的發展和專業設計能力的全面提高。
因此,我們在突破基礎課和專業課之間等各門課程壁壘的同時,從對造型形態產生的關系研究著手,加入多種訓練手段,不同的專業學科,基礎課側重面應有所不同,從不同的角度、方法對同一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和學習,不再局限于分門別類式的教學方法,逐漸形成一個循序漸進,同時又符合視覺活動基本規律的教學系統。努力做到基礎教學和專業教學的相互銜接、相輔相承,而不是獨立的兩個課程。
二、專業基礎課教學改革方向的探索。
藝術設計專業是伴隨著市場的需求產生的產物。計算機輔助設計的普及,使大量的設計活動都可以通過電腦操作,在虛擬空間里體現和完成創作意圖。順應這一形勢必須引入一些針對市場的科學新觀念、新思想,迅速調整教學體系,認真研究新時代設計教育所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確保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和輸送更多具有開拓性的優秀設計人才。
在專業基礎課課程的改革中,我們特別強調了把設計意識和表現方法貫穿在基礎課教學內容中,如設計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思維、繪制設計草圖的能力、圖形創意能力、表現能力、物體結構與空間透視把握能力等。同時在各專業的基礎課學習中,采用不同專業的教學方法為重點,如環藝專業采用鋼筆畫和水彩為主的表現形式,為手繪打下基礎,表現內容也以自然和人工環境的物體為主;工業設計則以超寫實為主要表現形式;平面則圖形的創意展開等。讓學生更好地迎接社會的挑戰,使學生能較早地進入“專業狀態”,更多地接觸與專業有關的知識技能,就基礎而基礎,不問專業特點,不問社會需求的教學理念肯定行不通了,必須進行有效的改革。
三、教學改革中,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各專業必須配備不同的老師對口進行專業課教學及教學改革,也使基礎課各教師分工更明確,教學更專一,教研更深入。
優良的教師隊伍、全新的教學觀念是基礎課教學改革的根本。提高教師素質、更新教學觀念是教學改革的前提,學生在高中階段基礎課的學習是為了應付美術高考,學習的內容太窄,訓練的時間較短,訓練內容單一,水平參差不齊。其綜合能力不強,且大學本身課程較重,又有學習專業課的任務,所以學生應該在上大學一年級就開始依據不同的專業學習基礎課,這樣將會讓他們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更快地進入角色。同時也給在大學帶基礎課程的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唐代文學家韓愈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首先自己要有“道”才能有資格傳。基礎課的老師應該根據各自的具體情況分配到各自不同的專業做針對性的改革。并且還應該積極主動地與專業設計課程的老師共同研究設計專業基礎課的教學形式、方法與手段,集眾人的智慧以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同時也要不斷關注設計方面的趨勢,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選擇有效的方法或手段完成教學目標。教師不但自己要有獨立的個性,還應當培養和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他們的選擇。
當前,教學模式正從單一性向多樣性發展;從以教為主向重學的方向發展,從經驗歸納型向理論演繹型發展。作為一個優秀教師,不能只會運用一種教學模式,而應從初衷出發,靈活運用多種多樣教學模式,才會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我們每一位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解放思想,揚己之長,避己之短,在課堂教學模式上有所創新,并且靈活運用各種模式,在此基礎上發展或創造適宜的教學模式。
【作者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學院藝術系】